《大家論壇》能源視角:石油產量高價格低 綠能難取代

弗拉立 (Samuele Furfari) 2017年12月17日 15:00:00

 

弗拉立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地緣政治系教授
●著有《不斷變化的能源世界與地緣政治挑戰》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下,全球如何利用能源已成為熱門話題,而對污染和資源匱乏的擔憂,已引發一場效率競賽。從歐盟中國,各主要經濟體正在透過技術創新及法規改革,來降低國內能源使用。

 

能源需求將持續上升 

 

但即便如此,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預測,消費者的能源需求至少在2040年前會保持上升態勢。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情況下,決策者如何能確保能源供應?

 

坦白說,全球在能源儲備方面沒有什麽值得擔心的。在經歷了長達40年對能源短缺的擔憂後,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能源儲備豐富的時代。我們真正需要防範的不是資源缺乏,而是虛假的陳述。

 

這個故事的罪魁禍首是羅馬俱樂部,20世紀70年代,這家全球智庫利用其來自可疑模型( questionable models)的荒謬預言引發全球對能源的焦慮。作為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和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的忠實追隨者,該俱樂部認為線性增長是件好事,而指數級增長將帶來可怕的後果。上述理念助推了將在2000年耗盡石油的預測。

 

因為相信這種毫無意義的教條,已開發國家任憑資源豐富的專制國家領袖如利比亞的格達費(Muammar el-Qaddafi),以及伊朗阿亞圖拉·魯霍拉·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等將他們手中的石油儲量作為反對西方的工具——尤其是反對西方對以色列的支持。這助長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 oil shocks of the 1970s,同時強化了碳氫化合物儲量甚至更為有限的錯誤觀點,而且上述觀點謊稱這些有限的儲量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

 

以色列成天然氣大國

 

技術領域的飛速進步,特別是在新地點探、開採碳氫化合物的能力,最終將這樣的說法連根拔起。當前短缺不是造成能源「危機」的關鍵,對於污染的憂慮才是。

 

但這樣的憂慮並未緩解我們探勘習慣。相反的,像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這樣的政策和國際法已經得到修改,目的是發現更多的能源儲備。莫桑比克沿海地區的魯伍馬氣田( Rovuma gas field就是實例。今天,義大利和中國等國的跨國企業正在準備投產,莫三比克(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將獲取豐厚報酬

 

同樣,曾被視為中東唯一沒有碳氫化合物的國家以色列擁有8000億立方公尺的海上天然氣儲量,按照這個國家目前的年度天然氣消費量足夠其消耗130多年。曾經是能源凈進口國的以色列現在卻面臨著巨量天然氣出口的挑戰。

 

美國油產量超過兩伊總和

 

但近年來全球能源市場最大的技術革命或許是美國的頁岩油、頁岩氣產出。美國目前的石油產量高達每日880萬桶,比伊拉克、伊朗總計產量還多。美國的頁岩氣正被運往亞洲、南美洲、歐洲部分地區。這些市場曾長期被卡達、俄羅斯和澳洲鎖定,但現在全球液化天然氣(LNG)產業像石油市場一樣,步入了生產過剩的時期。

 

綜合來看,上述進展已促成能源價格下跌,並大大削弱了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實力。不僅如此,因為液化天然氣出於環保因素而受到運輸部門(尤其是貨運和海運托運企業)青睞,利用石油作為地緣政治武器可能性已經消失。伊朗急於增加石油出口,甚至不惜同意放棄核計劃( Iran nuclear deal(驚人的是,伊核協議65次提到了「石油」一詞)。

 

風力、太陽能往往被視為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品,但它們無法與傳統能源在電能產出領域競爭。如果它們有這個能力,歐盟就沒有理由通過立法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生產過程。此外,盡管風力、太陽能技術可以發電,但供暖才是最大的能源需求。例如在歐盟,電力只占到終端能源需求的22%,而供暖、冷卻則占45%;剩餘33%才是運輸。

 

石化燃料將支撐全球能源業

 

所有這些因素都能夠解釋,為什麽現在占到世界能源需求超過80%石化燃料,仍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全球能源產出的支柱。這對那督促立即淘汰石油的人來說,也許並不是好消息。但令人安慰的是,技術創新仍將在減輕對空氣和水質量的負面影響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對話中,開發國家承諾大幅提高效能不難理解。但雖然歐盟可能會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其他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簽署國似乎並不那麽堅決。如果絕大多數巴黎氣候協定的簽署國在未來幾年實際提升能源消耗量,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很可能會轉向石化燃料,因為他們承擔不起其他選擇。

 

未來許多年能源政策仍將進入開發國家議事日程。但隨著各國努力平衡供應安全和環境目標,他們必須竭盡全力看清事實的本來面目。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Myth of a Fossil Fuel Phase-Ou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價差刺激需求 美國出口至中國的原油量創下歷史新高

《大家論壇》原油視角:沙國局勢備受矚目 油價可能來到80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