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饑餓視角:農業行動網路化 資訊程式使用正消滅全球饑餓

珊柏格(Leah Samberg) 2018年03月25日 07:00:00

 

珊柏格(Leah Samberg
明尼蘇達大學環境學院研究員

 

2015年,當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正式通過時,2030年消滅全球饑餓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就已開始進入倒計時階段。當時,這個目標似乎可以實現;過去15年間,地球上營養不良的人數已減少了近一半。多虧對農業和經濟基礎設施的國際投資,如此驚人的成就才得以實現。

 

然後世界再次陷入饑餓的深淵。2016年,沒有足夠糧食充饑的民眾人數從前一年的7.77億增加到8.15億之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應對災難的網絡消失

 

部分答案也如文明本身一樣古老:乾旱、洪水、衝突和流離失所嚴重損害了收成和產量。但同樣重要的是一個相對無形的因素,那就是農民們傳統上賴以應對這些災難的許多網絡已經逐漸消失和退化。

 

消除全球饑餓不僅需要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種;同時也要制定玉米減產時的應對計畫。換言之,重新構建社會網絡和決定種植哪些作物同樣重要。

 

對全世界最貧困的小農和牧民而言,不可預測性是唯一的常數。

 

為降低風險,農村地區民眾一直依賴個人資訊網獲取資訊,協助他們應對危機、提高生產水準和控制糧食損失。上述關係同樣的也促進了資訊和商品的交換、產生飲食多樣化、強化了農業技術並防止饑餓侵襲。

 

但今天農民的個人網路正日漸弱化。

 

農民遭受嚴重天氣災害的頻率更高,貧困地區的暴力衝突也呈上升趨勢。在這些不利因素和其他變數的共同作用下,各地農民的根基正在遭到動搖。雖然人們總是為尋求安全和機遇而背井離鄉,但現在流離失所的人數創造了紀錄

 

鞏固農村抗災能力

 

所有這些變化都對社會賴以生存的傳統社會結構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而且人們並未充分認識到上述結構在糧食安全領域所發揮的作用。如果要想徹底消除全球饑餓,那麼農村抗災能力的基礎就必須得到鞏固、拓展並實現多樣化。

 

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最佳途徑就是投資新技術,在農戶和資訊與機構間建立聯繫, 從而降低不確定性,並實現風險的緩和

 

據2017年國際農業研究小組一份有關氣候變化、農業和糧食安全的工作報告顯示,部分農村農業最有前景的創新源自於技術和服務。

 

目前來看,此類創新均未在絕大多數緩解饑餓的戰略中得到重點突出。但這種狀況正在緩慢變化,尤其因為新興經濟體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入行動網路,而且收集和共用農業資訊的應用程式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科技改善資訊貧乏

 

例如,在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當地推廣服務通過短訊系統向種植蔬菜的農戶發送即時的天氣資料。在西非,Ignitia等私營企業正在著力拓展向偏遠地區農戶發送短信天氣警報的準確度。

 

在蒙古,農村牧民收到有關疫情暴發的資訊,協助他們保護家畜健康。而全球南方的許多農民正轉而利用短訊服務尋求技術支援,從而使他們能輕鬆地獲得新作物和種植技術,為自然資源和家庭收入及營養狀況帶來雙重的好處。

 

互聯互通還透過允許農民和牧民獲得準確的價格資訊、協調運輸和其他物流服務以及促進易腐但營養物質豐富的食品,如動物產品和蔬菜的輕鬆交換來改善市場經營現狀

 

移動支付和價格資訊還使牧民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調整畜群規模,同時使農民能夠獲得種子和肥料以確保未來的收穫。

 

擴大工具使用範圍

 

此外,經由資金的迅速和安全轉移,移動銀行服務允許生產企業更高效地進入市場、降低交易成本並挖掘價值更高的市場領域。移動支付系統也促成了城市向農村的匯款,成為農村生活越來越重要的組成元素。

 

當然,僅靠這種技術的存在不可能終結饑餓。

 

人類面臨的挑戰是擴大對這些工具的使用範圍,並確保其滿足使用它們的農民的需求。這要求行動通訊技術考慮到農民在性格、教育和資源的差異,並且靈活適應環境變化。 上述工具和計畫的影響和成功率應當接受監控和評估,以改進或替代無效的方法。

 

我曾在世界各地的農村社區展開研究,其中一個共同點是農民和牧民在獲取有關市場、天氣和融資的可靠資訊方面都難度很大。隨著鄰居不斷遷移,氣候變化越來越受到關注,傳統的資訊網路已經不夠用了。全球各地的農民,尤其是發展中經濟體的農民,急需數位社會的支援服務。

 

資訊越多,應變越好

 

對數以百萬計的農民而言,能否獲取資訊就意味著糧食安全或饑餓。但在氣候變化、暴力衝突和大規模移民的三重威脅面前,搜集和共用資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農民的個人網路現在是全球的。要想趕上這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必須利用新技術來對緩衝風險的最古老形式進行重塑。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Food Security’s Social Networ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標籤: 農業 科技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