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經濟視角:301條款沒告訴你的事 美國稅改比貿易戰可怕

魏尚進( Shang-Jin Wei) 2018年03月27日 07:00:00

 

 

魏尚進

●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與經濟學教授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美國將因竊取智慧財產權對中國進行制裁(301條款),這是兩國日益惡化的貿易糾紛的最新寫照。在此之前,川普3月8日承諾要向中國鋼鋁徵收更高的關稅,而有人預測這舉動將為全球貿易體系帶來可怕的後果

 

新稅改法案才是「萬惡」源頭

 

這些做法產生各種駭人聽聞的新聞標題,也讓投資者感到驚慌失措,但其實美國國會最近通過的稅改法案,才是加劇中美之間貿易緊張的更重要因素。除非充分了解稅收法案的影響,否則雙邊貿易關係將會繼續嚴重惡化。

 

稅改新法案將讓美國在未來10年新增1兆至2兆美元的政府赤字,此國民儲蓄的缺口不會因為私部門儲蓄的增加或投資的減少而被抵消。

 

弄懂這對貿易的意義相當重要,特別是中美之間的貿易。美國經常帳赤字等於總投資減去私部門與政府的總儲蓄,一旦美國經常帳赤字劇增(在未來10年中增幅可能高達2兆美元),美國貿易赤字也會跟著拉高,對中國的雙邊逆差可能每年增加500億至1000億美元。

 

當美國貿易逆差上升,政客會開始找其他國家開刀,而中國最有可能是那頭代罪羔羊。在這整個過程中,川普洋洋得意的政績美國新稅法,是增加中美貿易緊張的源頭。雖然新稅法與美國貿易赤字增加之間的關係尚為人熟知,但其影響將顯現在未來多年之後。

 

中國能從強化智財權獲益

 

平心而論,川普要求中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有其合理之處,畢竟中國有不少侵犯專利和商標的例子。在一些行業中,包括能源業和通訊業,中國會以外資企業與中國合作方共用技術作為市場准入的條件,但透過雙邊談判或者世界貿易組織(WTO)訴訟,來說服中國官員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很有希望的。

 

在這方面能令人感到樂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近年在創新方面有了極大進步。換言之,中國企業現在也能從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行為上獲益。在過去,外資企業創新,中國企業模仿,那麼所謂保護智慧財產權就只是「一面倒」──只有外資企業從中獲益。

 

現在的情況不再如此。許多中國企業不但在中國進行創新、取得專利,同時也在美國申請到專利。騰訊、大疆(DJI)和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輸於任何美國公司,而中國企業執行長也在國內推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因為要求跨國公司轉移技術的需求日益減弱,同時中國企業也能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中獲益,現在美、中兩國在這方面應該更容易尋得共識。

 

美國企業改視中國為對手

 

這並不是說雙方的談判就會很容易。首先,中國將其科技政策視為針對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手段,也是對付美國限制高科技向中國出口的防範措施。隨著工資水準上升,目前中國勞動力成本已經超過印度、孟加拉或越南。因此,轉向技術更複雜的產品與工藝已刻不容緩,再加上中國如果無法從美國買到高科技產品,就更有動力去推動、升級國內科技。

 

談判的第二個挑戰是美國企業對中國經濟開放的支持程度日益下降。過去,波音、重工業設備商開拓(Caterpillar)、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思科(Cisco)等公司都反對美國政府限制中美貿易,因為他們都自認為是中國龐大市場和廉價勞力的受益者。但兩國貿易情況已有重大改變。如今,同樣這些公司反而更可能視中國企業為競爭對手,不僅在中國市場,甚至在整個世界市場都是。

 

如果沒有善加處理,這些勢力就會產生惡性循環。一方面美國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越多,中國就越覺得非得採用產業政策促進國內科技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發展越快,美國企業就越不願意為中國貿易站出來說話。

 

美國貿易赤字成關鍵

 

儘管如此,如果能把這個貿易難題好好釐清,智慧財產權保護仍有極大的妥協與雙贏空間。中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對兩國都有利。

 

但中美貿易中最大的問題卻鮮少有人提及。如果中美兩國無法針對美國日益膨脹的貿易赤字找到有效雙贏的解決方案,而美國又堅持認為中國該為其負責,那麼今天在智慧財產權上獲得的進展也將是明日黃花。

 

中國貿易盈餘和美國貿易赤字最終反映的是兩國儲蓄與投資失衡。兩國政府正在考慮的諸多非市場的「貿易療法」或許會讓雙邊貿易失衡下降,但同時也會擴大他們與世界其他國家間的失衡。這種解決方法將令兩國及世界其他國家蒙受更大損失。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to Avoid a US-China Trade Wa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