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安局智庫遭綠化 兩岸溝通機制陷空窗期

仇佩芬 2016年07月26日 16:30:00
過去,兩岸透過智庫穿梭、交流,成功提供「正確訊息」供決策者研判,但新政府上台後官方往來中斷,讓我方陷入「耳不聰、目不明」的困境。圖為今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參訪亞太和平基金會。(翻攝自亞太和平基金會網站)

過去,兩岸透過智庫穿梭、交流,成功提供「正確訊息」供決策者研判,但新政府上台後官方往來中斷,讓我方陷入「耳不聰、目不明」的困境。圖為今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參訪亞太和平基金會。(翻攝自亞太和平基金會網站)

新政府上台兩個多月之後,遠景及亞太2大智庫人事終於定案。然而正因為2個基金會在兩岸及外交領域的特殊角色,備受國安高層重視,其官方背景也成為遠景及亞太基金會能否繼續扮演兩岸二軌管道的最大變數。

 

穿梭兩岸,傳訊兼情蒐

 

雖然內定接任國安局長的前國安會副祕書長陸小榮人事尚未正式公布,但國安局轄下的「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與「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高層人事,將在本週的董事會上定案。

 

外界對這兩個基金會的印象,多來自其主辦的各類國際及兩岸研討會,以及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而除了學術研究,2大基金會更因為其在兩岸、台美間扮演訊息傳遞、情資蒐集及分析等角色,在兩岸及外交圈成為觀察重點。


這2個智庫一向被視為國安體系的「外圍組織」,並以承接研究案、舉辦研討會,及邀訪學者等,維持資金的挹注與流動。從基金會的董事組成來看,兩個基金會的董事會各自獨立,每3個月開會一次,偏重外交政策及美、中、日等大國關係研究的遠景基金會,董事成員除學術機構代表外,國安會、外交部及國安局都有固定董事席次。而主要以中國大陸研究為主的亞太基金會,則有外交部、陸委會及海基會的政府董事代表。

 

提供正確訊息,避免誤判

 

遠景與亞太的特殊功能,在馬政府8年內充分發揮,其中又以現任董事長趙春山在馬習會前後於兩岸穿梭溝通為「代表作」。新政府上台後,兩岸官方往來中斷,這段時間仍勉強維持接觸的遠景和亞太改組在即,在「綠化」後恐慘遭對岸拒絕往來,也讓我方國安系統在兩岸情資上陷入「耳不聰、目不明」的困境。

 

即將卸任亞太及遠景基金會董事長的趙春山(右)表示:「有人在中間談事情,就不會產生誤判。」因此兩岸溝甬管道勢必要設法維持。(翻攝自YouTube)

 

 

即將交棒的趙春山不諱言,遠景與對岸涉台智庫長期交流,在兩岸決策者間的訊息溝通上,確實發揮了二軌甚至一軌半的功能。即便當年李登輝發表「特殊國與國關係」,或是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兩岸關係嚴重惡化之際,遠景等智庫與對岸涉台智庫接觸也未受到影響,還是照常接觸;因為兩岸都意識到,智庫的任務不只是溝通,更是提供「正確訊息」供決策者研判,這個機制「經過實踐證明是有效的」。

 

有溝無通,成惡性循環

 

趙春山說,遠景最大的功能,在於傳遞雙方訊息,並提供分析,「有人在中間談事情,就不會產生誤判」;雙方決策高層各有國內問題及壓力要面對,平常若能先溝通,有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事前先讓對方有心理準備,也可以避免誤判。

 

趙春山以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為例說,當時正因為發生重大危機,美蘇雙方才意識到訊息溝通的重要性,也因此建立熱線;可見無論是利用何種方式,為了避免敵意和誤判形成惡性循環,兩岸的溝通管道勢必要設法維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