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澳緊張】貿易戰中尋出路 澳洲龍蝦業本土化幫助銷量回升

陳想想 2020年12月27日 16:40:00
上海貿易展銷售來自澳洲的龍蝦。(湯森路透)

上海貿易展銷售來自澳洲的龍蝦。(湯森路透)

澳洲龍蝦每年出口產值高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280億元),在當前中澳關係惡化、導致北京禁止進口澳洲商品前,94%的澳洲龍蝦都出口到中國市場。

 

綜合外電報導,受貿易戰衝擊的澳洲各行業自尋出路之際,龍蝦廠商們透過當局修法協助本土化,獲得當地民眾的熱烈反應而逐步恢復收支平衡,度過貿易戰危機。

 

中澳貿易戰衝擊澳洲行業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與澳洲之間政治局勢愈發緊張,中國陸續針對澳洲的進口商品包括煤炭、糖,大麥和龍蝦等等,提高進口稅並發出限制令,這場中澳貿易站是源於政治爭端下「影子貿易戰」的一部分。

 

澳洲漁民卡瑪達(Fedele Camarda)接受《法新社》(AFP)採訪時表示:「中澳貿易戰極大地影響了我們。我們的收入已大大減少。」

 

 

中澳爭端可以追溯至澳洲於4月份表示支持對新冠疫情起源的進行全球調查,並特別指出對中國責任的追溯。

 

爭執中已經看到10多個澳洲行業受到進口關稅的打擊,其中大麥和葡萄酒行業遭受的打擊尤其嚴重,出口商損失多達20億至40億美元(約560億至1490億元新台幣)的銷售額。

 

Breaking: China has put tariffs of up to 200 per cent on Australian wines, hammering Australia's Chinese exports and sending one of the country's largest wine exporters into a trading halt https://t.co/RZDMKXI5vL

— The Age (@theage) November 27, 2020

 

截至目前為止,澳洲經濟已經撐過最危急的經濟風暴,上一季經濟恢復增長,開始擺脫新冠疫情引發的衰退。

 

然而,為了避免財政赤字、大裁員或破產,企業被迫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客戶和市場。

 

澳洲現任總理莫里森。(湯森路透)

 

產業本土化

 

中澳之間發動貿易戰,導致許多澳洲商品無法順利出口至中國,澳洲大麥農夫轉將農作物出口到中東,釀酒商也致力轉往日本銷售,而澳洲龍蝦則面向本土發展。

 

據澳洲當地媒體報導,12月的澳洲即使炎熱夏日陽光下,一排排的當地人顧客們卻仍徘徊於弗里曼特爾港( Fremantle harbour)附近徘徊。對於飽受中國貿易禁令折磨的澳洲當地漁民而言,這是將產業本土化以代替失去的出口生意令人欣慰的景象。

 

 

為了幫助受貿易戰影響的行業澳洲當局近期修改法律,放寬標準以允許商業龍蝦捕撈者在12月和1月期間直接漁船進行交易,大量出售捕撈漁獲。

 

澳洲民眾對此反應熱烈,為卡瑪達和其漁夫同伴們提供了一線生機。

 

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澳洲龍蝦的價格最高可達每公斤80美元(約新台幣2240元新台幣),平均則在每公斤53美元(約新台幣1484元)上下。然而今年聖誕節前顧客卻能夠以每公斤34美元(約新台幣952元)的價格購買舉世聞名的西方岩龍蝦,降價幅度達36%。

 

儘管價格大幅下降,卡瑪達說:「這已經足以達到收支平衡,我們幾乎每天都賣光了。」

 

 

目前整個澳洲當地人對於龍蝦的需求量飆生,以至於超市不得不對顧客的龍蝦購買量下限制。

 

對此卡瑪達指出,漁業同行們致力於各路超市設置供應窗口,並學習管理訂單即時向大量顧客提供商品確實是突如其來的「速成班」。

 

《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中採訪了艷陽高照下,於漁船船尾排隊購買龍蝦的當地顧客,該顧客表示:「我此程就是為了支持澳洲本地的漁民,並表示我們對自己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如此能夠直接從船上獲取龍蝦,確切知道我都買到了什麼。」

 

「龍蝦通常真的很貴,所以我認為藉此機會能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它們對當地社區來說是很棒的。

 

本土化僅是短期策略

 

儘管本土化策略挽救了原先面臨窘境的澳洲龍蝦業,這樣的行銷策略卻只是短期的。

 

從長遠來看,澳洲的漁民希望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市場提高價格,而不僅僅是強度依賴中國的進口需求。當地的專業漁民協會前主席皮爾斯說:「過去中國願意支付大筆金額,整個澳洲出口市場基本上轉移到了那裡。」

 

他補充說:「然而市場需要多樣化,才不會遇到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卡瑪達樂觀地認為,儘管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只要能時刻從現況中調整經營方式,龍蝦業仍能持續發展。

 

 

 

卡瑪達的祖父於四年前從義大利來到澳洲弗雷曼特爾(Fremantle)並於1912年開始從事漁業,希望家族傳統能夠延續下去。

 

卡瑪達說:「我的家人已經從事這個行業了幾代人,這是我們不時要忍受的事情。」除了他,21歲的兒子詹姆斯(James Camarda)也開始學習漁業技巧。

 

「如果他想走這條路,並有機會以此來發展事業,那就太好了。我們是在打的是一場長遠戰,我們將找到生存的方法。」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