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這就是戰爭—台灣要這樣解讀美國印太戰略

紀永添 2021年02月17日 07:00:00
美、中貿易戰並不單純只是經濟的爭端,而是戰爭的一部份,圖為美日澳三國的聯合演訓。(湯森路透)

美、中貿易戰並不單純只是經濟的爭端,而是戰爭的一部份,圖為美日澳三國的聯合演訓。(湯森路透)

前美國總統川普在卸任前,提早公開了原本應該到2042年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United State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一般認為川普此舉是想要限制繼任的拜登政府,使其無法偏離自己的抗中路線。關於這份文件對美、中兩國關係的影響,已有許多討論,但軍事方面的分析則較少見,這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這份戰略框架,規範的是大方向的政策,而較少著墨於具體的軍力部署或戰術應用。不過戰略框架決定了往後的具體政策與做法,從這一份文件裡,還是可以看出美國對未來印太地區軍備競爭與可能衝突的看法。由拜登政府所任用的亞太事務團隊來看,應該暫時不會偏離原本的川普路線太遠,因此這一份從2018年2月開始批准生效,供美國政府各單位遵循的文件,仍有其重要參考性,值得台灣仔細推敲研究。

 

抑制中國是美國印太戰略中最重要一環

 

美國這份印太戰略框架,最先揭櫫的是美國的國家安全挑戰與利益,並預測印太地區的下一步發展。不意外的是北韓的核武威脅與中國的快速崛起,被美國視為是自己繼續在印太地區維持領導地位的最大挑戰。在文件中對於印太地區的未來情勢判斷共有14項,北韓占1項,中國占有7項,俄羅斯占1項,恐怖主義與領土紛爭占1項。其中對於俄羅斯的看法,認為對美國、中國與印度來說,俄羅斯仍不是印太事務的主要參與者。因此雖然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與俄羅斯並列為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但在印太地區,最主要的威脅很明顯就是中國。特別是北韓與中國的關係緊密,北韓問題與中國息息相關。日本與印度等國,會增加軍事投資,展開軍備競賽,也肇因於中國。這也讓抑制中國成為美國整個印太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

 

美國積極加入日本所發起的美、日、印、澳四國同盟,並以這個架構建立反中圍堵網。(湯森路透)

 

美國對中國的預測包括:中國的經濟、外交與軍事影響力,在短期內將會持續的增強,挑戰美國在印太地區達成自己國家利益的能力;中國將會利用機會離間美國與盟邦的關係;中國會運用其影響力,監視並控制數位資訊,進而破壞美國在印太地區、西方國家與美國本土推展其價值觀與國家利益的努力;中國會尋求主宰先進科技領域,如人工智慧或生物技術,並為專制政權所用,而且中國控制這些領域,將會對學術自由構成挑戰。中國還將採取更強硬的步驟來逼迫台灣與中國統一。有鑑於美、中兩國在政治與經濟體系的性質和目標都完全不同,中國又規避國際法與規範,以取得優勢,因此兩國的戰略競爭將會持續下去。綜合這些預測來看,美國對於印太地區的判斷,已認為中國未來將從各個方面來挑戰美國的利益,雙方的競爭與衝突無法避免。

 

有意思的是,在這份戰略框架中,也預期一個更強大的印度,在與理念相同的國家合作後,能扮演抗衡中國的角色。同時強調,由美國所主導的堅強同盟,將是扼止衝突,並達成美國重大利益的關鍵。由此顯示美國採取多邊主義,以結盟的方式來對抗中國,是一個長期的策略,並沒有因為川普主政,而有所不同。扶持印度以對抗中國,是既定的方向。在這樣的大方向之下,美國才會積極加入日本所發起的美、日、印、澳四國同盟,並以這個架構建立反中圍堵網。美國希望達成的目標,是運用這個從東北亞一路延伸到東南亞與南亞的架構,發揮這三個大國的區域影響力,分別組建出地方同盟,最後再串連成一個由美國所主導的完整網絡,這種借力使力的策略,構成這份印太戰略框架的主軸。

 

美國將對日本賦權

 

除此之外,整份印太戰略框架的執行措施方面,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討論如何強化日本、南韓與其他國家對抗中國的能力與意願。其中有一部份鎖定在強化軍事合作上,但更重要的則是經濟、科技與民主價值。其中著墨最深的是日本,美國不只將賦予日本權力,讓日本擔任區域整合者,並擁有先進的科技能力,成為印太地區安全的重要支柱,更要協助日本自衛隊現代化。這代表日本過去提出「亞洲民主安全之鑽」,組成美、日、印、澳四國同盟,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日本將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更多的區域安全合作計畫,且已獲得美國的背書。由日本自衛隊已跟印度簽署軍事後勤共享協議,在軍備出口限制解禁後,也積極想出售武器給菲律賓、越南、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國來看,這樣的區域安全合作將會擴展到東南亞、甚至是南亞一帶,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推手。

 

至於自衛隊的現代化,由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的身份,因此有很多關鍵的敏感軍備在過去是被限制發展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過去日本自衛隊沒有海軍陸戰隊這種攻勢軍種,日向級與出雲級這兩款擁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直升機護衛艦,並沒有井圍式甲板(Well deck),不具備發動兩棲登陸作戰的能力。但隨著逐步的解除限制,日本現在已組建完全等同於海軍陸戰隊的水陸機動團,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也將進行改裝,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航空母艦,能搭載F-35B戰機。同時日本政府才剛剛宣佈,將發展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巡弋反艦飛彈,還要改良目前已服役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使其射程延伸到900公里以上。再加日本之前已選擇採購挪威所生產的聯合打擊飛彈(JSM)供F-35A戰機使用,這款飛彈不止可以反艦與攻陸,射程也高達500公里。日本自衛隊的現代化已開始補強這些不足的領域,使其成為不可忽視的攻勢部隊。

 

美國不只將賦予日本權力,讓日本擔任區域整合者,並擁有先進的科技能力,成為印太地區安全的重要支柱,更要協助日本自衛隊現代化。(湯森路透)

 

相較於日本的積極發展,南韓的態度就保守許多,甚至不是美、日、印、澳這四國聯盟中的一員。這其中有幾個原因,第一當然是北韓龐大的軍事壓力,讓南韓全力防範金正恩的可能威脅,沒有餘力顧及其他國際事務。第二是南韓過去一直認為最能影響北韓的國家就是中國,畢竟中國是北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提供給北韓許多重要物資,所以透過中國才能遏止北韓的不理性行動。第三是南韓緊鄰中國,從南韓搭機前往遼東或山東半島都非常便利,這也導致南韓積極搶進中國市場,不斷強化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最後一點,是南韓距離中國實在太近,連之前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都受到中國的抵制,讓南韓不願惹禍上身。這也導致美國的印太戰略框架,對於南韓的態度比較保守,只表明將鼓勵南韓在朝鮮半島以外的區域安全議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印度中國的主戰場在東南亞

 

南韓的情況其實與許多東南亞、南亞國家類似,他們因為各種經濟、地緣與外交因素,而自認為無力與中國對抗,對於美、中兩強的爭霸採取觀望的態度。美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印太戰略框架中,大篇幅地強調了如何協助經濟發展,進行能源與技術合作,給予醫療等各方面援助,提供安全保障,強調中國「一帶一路」背後可能潛藏的風險,好讓這些國家在未來,視美國為首選的戰略夥伴。並表明將與菲律賓、泰國這兩個盟邦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鼓勵日本和印度強化對馬爾地夫、孟加拉與斯里蘭卡等國的投資,提供資金與基礎建設等協助,以重新建立南亞的秩序。在軍事上,則以加強訪問、聯合演習,提供人員訓練,建立情報交流管道等方式,來鞏固美軍與當地部隊的合作能力,進而讓美國對這個地區更有影響力。

 

美國支持印度的東進行動(Act East),認為印度應該放眼東南亞國家。圖為在曼谷舉行的印度太平洋軍隊論壇(IPACC)。

 

這份印太戰略框架還明言,美國將會支持印度的東進行動(Act East)。這個由印度總理穆迪所提出來的政策,認為印度應該放眼東南亞國家,與這個未來成長最快的區域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不過印度之前卻退出由東南亞國家與中、日、韓等國所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一般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主導了這份自由貿易協定。從印度這看似互相矛盾的動作來分析,印度與中國的主戰場並不在印度北方高山上的邊界衝突,而是在東南亞市場的經濟角力。美國似乎也充份瞭解這樣的情勢,雖然強調讓印度擁有堅強的軍事力量,有助於維護區域穩定與共同利益,但扶植印度的主要重點,仍然是在經濟貿易、網路通訊與太空科技等綜合國力。一樣擁有龐大人口與低廉勞力的印度,接下來會不會成為新的世界工廠,進而影響區域局勢,值得觀察。

 

台灣必須尋求加入CPTPP

 

至於台灣,這份印太戰略框架認為應協助台灣發展有效的非對稱防禦戰略,讓台灣有能力確保自己的安全,不受脅迫,保有靭性,可以依自己的意願,與中國進行接觸。更在討論中國的部份,強調美國應該在印太地區,部署並維持可恃的強大戰力,以震懾中國,確保有能力挫敗中國的軍事行動。並明確指出在發生任何衝突時,美軍要能在第一島鏈維持制空權與制海權,保衛包括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國家,同時主宰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這樣的宣示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打破過去的戰略模糊政策,走向戰略清晰,明確承諾將保衛台灣,還必需看未來拜登政府執行這份印太戰略框架的程度。不過這份文件已明確指出美國的長期政策方向,台灣應該更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爭取納入日本未來可能建立的區域安全體系,並利用新南向政策,與印度討論強化雙邊貿易,與在東南亞市場合作的機會。

 

若回顧美國崛起的過程,在二戰中擊敗德國與日本,靠的是堅強的工業實力與科技領先。戰爭中後期不斷出廠的戰車與軍艦,讓德國無力招架,搶先研發出原子彈讓日本無條件投降,也奠定了世界強權的地位。冷戰的勝利,靠的也不是軍事武器的攻擊,而是盟邦的圍堵與西方世界的成功經濟體系。美國因此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是在工業、科技、經濟與盟友,而這幾個關鍵字幾乎貫穿這整份印太戰略框架。軍事與盟友是防禦手段,用來遏阻敵方發動攻擊,經濟、科技、工業實力才是進攻的矛頭。台灣在國防上投資不對稱戰力,是希望不要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以最小的代價保護自己的安全,而發展經濟、投資科學技術,厚植工業實力,才是台灣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今日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已經驗證了這一點。美、中貿易戰並不單純只是經濟的爭端,而是戰爭的一部份,這就是戰爭。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