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時專訪林中斌就是一場典型的媒體戰

紀永添 2017年01月24日 00:02:00
中國遼寧艦演訓。(湯森路透)

中國遼寧艦演訓。(湯森路透)

日前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專訪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先生,引發了「中國若武力犯台,台灣可能撐不到72小時」的發言風波,雖然事後林中斌先生澄清,環球時報並沒有完整刊登他所說的話,片面扭曲了他的看法,不過這篇引起台灣社會討論的專訪,也剛好讓我們有機會討論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模式,與一般社會大眾對於台灣防務的誤解,更可進一步看清中國對台的媒體戰攻勢。

 

兩棲登陸作戰耗日費時

 

中國以武力犯台威嚇台灣,最常見的說詞就是:「大批地對地導彈先癱瘓台灣空軍基地,讓戰機無法起飛,再空降突襲總統府、國防部等指揮中樞,接下來大批解放軍開始兩棲登陸,在不到一百個小時內全面佔領台灣。」但是這樣的作戰想定其實有邏輯上的矛盾,在現實中不太可能會出現。原因在於大型兩棲登陸這種傳統戰術,需要先集結戰機、戰艦、兩棲部隊、登陸船團,確認已經完全掌握制空權與制海權,才能避免脆弱又速度緩慢的大型登陸運輸船團,在渡海的過程中遭敵方重創。但這樣的大型兩棲登陸作戰準備,非常地耗日費時,在這個衛星滿天飛、預警雷達有效偵測範圍動輒上千公里的時代,幾乎不可能偷偷準備一場大型兩棲登陸作戰而不被發覺。因此若要採取突襲戰術,則不可能緊接著發動傳統的大型兩棲登陸,若要發動傳統的大型兩棲登陸,則將喪失了突襲的機會。中國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戰術,不可能兩者兼得。

 

若中國決定採取傳統大型兩棲作戰武力犯台,則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如同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一樣,先以演習的名義來集結部隊,並以此對台灣政府施壓。這樣的戰術,其優點在於雙方軍力在量上有極懸殊的對比,加上中國媒體的刻意渲染宣傳,台灣社會有可能恐慌崩潰,不戰而降。同時戰略的主動權握於攻方,是要持續演習,繼續施壓,還是奪取一個外島,讓情勢升級,或是讓參與演習的部隊一夕之間轉向台灣,全面開戰,都操之在中國,台灣在戰略上將處於極不利的被動位置,承受巨大壓力。只是這樣的戰術也有其缺點,其一就是集結大型部隊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讓台灣有了充份的準備時間,除了可移動式的防空、反艦武器都會離開營區,進入掩蔽位置,難以獵殺外,海軍艦艇也將出海部署、戰機疏散到東部的空軍基地,躲入山洞中的大型機庫,甚至開始進行後備動員,進入戰時體制,開始依作戰計畫保存戰力。

 

若我方能捕捉重創敵方的主力登陸船團,則勝負已定。(總統府提供)

 

登陸船團才是關鍵

 

海島型防衛作戰最重要的不是爭奪制空權、也不是爭奪制海權,敵方的登陸船團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若防守方能捕捉重創敵方的主力登陸船團,則勝負已定。因為只靠空襲與海上封鎖是絕對無法結束戰事、清理戰場的,這在科索沃戰爭中已經被證明過了,只要地面上的領導者與部隊堅持不投降,以西方聯軍空中武力之強大,戰事持續如此之久,仍然無法使其屈服。所以為什麼每次漢光演習電腦兵棋推演,第一個科目總是「戰力保存」,原因就是要保存戰力以等待敵方的大型登陸船團出現,在其靠近台灣沿岸準備進行兩棲登陸搶灘時,進行最後一擊,扭轉勝負。所以反過來說,只要台灣的海空戰力未完全耗盡,中國不能完全掌握制空、制海權,就不會冒然進行登陸作戰,也會讓台灣擁有爭取外援的時間。台灣的戰力保存的越久,台灣等待爭取外援的時間越長,對中國也就越不利。

 

所以若中國採取傳統戰術,除非台灣內部民心快速崩潰,否則從解放軍集結部隊到開始進行演習、情勢急遽升高、台灣開始戰力保存計畫、爆發空戰、海戰到最後大型登陸船團進行搶灘登陸,佔領全島,時間單位會以天計,72天內戰事恐怕還無法結束,如九六年台海飛彈就歷時長達半年,解放軍一開始花了近兩個月才集結完部隊。在這樣的思路下,台灣應該發展的武器需要存活率高,相對容易保存戰力,等待對方大型登陸船團靠近時才發動突襲。因此台灣才會研發部署可以快速移動、不易被摧毀的岸射型雄二、雄三反艦飛彈車,與體積小可躲在各地小漁港內的沱江艦與光六快艇,也是世界上少數購買並使用空射型魚叉飛彈反艦飛彈的國家。而能在大海中長期潛伏,有能力一次重創登陸船團的潛艦對台灣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中國也才會如此千方百計阻撓台灣獲得潛艦。

 

陀江艦體積小可躲在各地小漁港內。(國防部提供)

 

艦射型雄三飛彈。(國防部提供)

 

中國只能採用非正規戰術

 

而若想在72個小時內快速佔領台灣,中國只有採用非正規的突襲戰術,才有可能成功。利用潛伏在台灣內部的特工、地對地戰術彈道飛彈,暫時破壞癱瘓防空系統,同時狙殺政府指揮中樞,並以長程巡弋飛彈精確攻擊重要通信節點,製造指揮系統混亂,才能清出一條安全的空中走廊,讓解放軍的精銳特種部隊可以利用運輸機空降或直升機機降的方式快速進入台灣,全面控制台灣政府,達成斬首作戰的目標。這種作戰的優點在速戰速決,中國不用勞師動眾集結大量部隊,同時也能避免台灣有時間尋求外援,讓他國有介入的機會。再加上台灣是個自由民主社會,各級政府機關與軍事基地都相對開放,容易受到攻擊,中國特工可以利用各種名義進入台灣,長期潛伏,精銳的特種部隊也能以中國遊客來台自由行的名義,在發動突襲前堂而皇之地搭乘民航機大批進入台灣,令台灣防不勝防。

 

但這樣的突襲戰術,其弱點在於風險極高,為避免失去突襲的優勢,中國勢必無法事前大規模集結部隊,以避免作戰意圖曝光,因此全賴潛伏特工與精銳特種部隊以快速作戰的方式來取勝,無法發揮中國解放軍在量上的優勢。相反地,潛伏的特工與特種部隊在數量上將居於弱勢,若無法一擊得手,順利瓦解台灣的軍政指揮中心,待混亂的情勢受到控制後,在數量與重型武器上佔有絕對優勢的台灣守軍,將很容易圍殲這些特工與特種部隊,那中國不止失去突襲的優勢,也將承擔主動發動戰爭的罪名,在政治上可能會有難以收拾的後果,畢竟台灣目前不主動追求法理上的獨立,有一部份是建立在中國不先以武力犯台的基礎上。因此對中國來說,需要提升這種非正規戰術的可行性與成功率,而其中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養足夠的內應,以彌補這種戰術上的缺點,而這大概也就是林中斌先生在專訪中憂心地指出中國的內應「耕耘已久,佈點已成」的原因。

 

不同思維應對「點穴戰」

 

以俄羅斯成功奪取克里米亞半島的這個例子來說,俄羅斯的特種部隊除了製造混亂、切斷烏克蘭政府對克里米亞半島的通訊、並控制各主要交通節點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壓制支持烏克蘭政府的政府單位與武裝部隊,並保護扶植親俄的臨時政府接管所有的行政與指揮權。中國非常有可能師法俄羅斯,在發動突襲作戰時,同時由內應出面組成親中的臨時政府,並宣佈接管軍隊與政府的指揮權,以製造更大的混亂,取得政治上的合法性。再加上特定親中媒體的配合,對內宣傳新政府已接管政權,瓦解抵抗意識,對外宣稱台灣新政府已經投降,降低他國介入的意願。在各種媒體的傳播方式可能都已經中斷,只剩下由中國特種部隊保護的親中媒體持續播送下,極有可能利用傳媒贏得這場戰爭。到時即使台灣的政經指揮中樞能在混亂中回復過來,也已經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了。

 

面對中國可能以點穴戰的方式,控制台灣的指揮、通訊、交通,並扶植內應組成親中政府以接管台灣的情況,台灣應該有不同於傳統思維的應對方式。如絡繹不絕穿梭兩岸的退役將領,就需要再思考軍隊國家化是不是應該有更明確嚴謹的法令規範;憲法保障的集會遊行自由與組織性黑幫介入政治活動的分線為何;中國官員來台交流訪問是否有私下運作培養人脈組織的疑慮;發生重大維安事件時軍方介入的時機與程度;各地基礎設施、通訊節點、傳播媒體的安全問題等,都需要政府進一步好好思考。台灣剛剛才從專制體制中走出來不久,社會大眾對於許多可能有侵犯人權、違憲獨裁之嫌的措施異常敏感,如最近調查局針對反情報作業草擬了「保防專法」,將送行政院會後交立法院審議,就引發了是否有可能以此進行不當政治偵防的疑慮。只是自由民主是台灣的核心價值,在積極捍衛的自由民主時,也絕不容許有心人士利用台灣的自由來摧毀台灣的民主,這一點政府有必要與社會大眾持續溝通並建立共識。

 

中國展現「上兵伐謀」企圖

 

所以這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戰術,中國不論採取哪種戰術,都各有利弊,唯一的例外,就是以媒體威嚇的方式,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台灣不戰而降。所以孫子兵法才會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要跨過一百多公里的海峽發動攻擊,不論是採取快速突襲或是傳統的兩棲登陸,都遠遠難於攻城。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近幾年來改採媒體戰、輿論戰與外交戰的原因。環球時報專訪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先生,再片面扭曲他的話來炮製新聞,就是典型的媒體戰,也正是「上兵伐謀」的展現,嘗試以此瓦解台灣的民心士氣,以計謀取勝。但「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只要台灣社會不要先自亂陣腳,則中國除非到了萬不得已之時,絕不會輕易嘗試渡海攻城。林中斌先生在專訪中說,不武力攻台可保中國盛世三百年,兩岸問題有和平解決方法,應是在委婉地提醒中國,武力犯台絕對是下下策。

 

環球時報專訪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再片面扭曲他的話來炮製新聞,就是典型的媒體戰。(翻攝自YOUTUBE)

 

但要注意的是,兩岸問題有和平解決的方法,不代表台灣就要放棄發展具威嚇性的武器,過去台灣常常以擔心刺激中國為由,放棄生產或籌獲具有威嚇性的攻擊武器,只是毒蠍戰略的「不主動挑釁」,並不是把自己的毒刺雙手奉上,失去毒刺的蠍子只是一隻可以隨時踩死的小蟲罷了。蔡英文政府可以在不損及台灣主權的前提下,對中國釋出最大的善意,以穩定兩岸關係,但同時也必需以最大的努力建軍備戰,隨時讓中國知道,不論採用哪一種戰術,想要在72小時之內拿下台灣是絕對不可能的,武力犯台絕對讓中國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這樣才能永保台灣的安全。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