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好萊塢的台灣味 Anna Lee

陳怡杰 2017年01月30日 18:14:00
好萊塢食物造型師Anna Lee職涯歷程奇幻。(攝影:李昆翰、設計:潘世惟)

好萊塢食物造型師Anna Lee職涯歷程奇幻。(攝影:李昆翰、設計:潘世惟)

不知道,好萊塢電影裡的食物,吃起來口味如何?

 

一個從小愛烹飪的女生,不曾留美,土生土長的台灣背景,如何憑藉一雙「什麼都煮得出來」的巧手,在夢想國度好萊塢(Hollywood)打出名號

 

 

在洛杉磯工作的台灣人不少,但憑著「食物造型師」(Food Stylist)專長進到好萊塢實在不常聽到。「在台灣,Food Styling主以國際連鎖食品公司廣告為案源,他們才有預算把Food Styling視作一門專業,台灣其他影劇需求都把Food Styling含在美術、廚師編制裡,請他們兼差弄一下。」

 

好萊塢奇幻旅程

 

Anna是道地台灣人,台藝大電影科班畢業,2010年李安在台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她因緣際會加入美術組,一心想結合「烹飪」與「電影製作」工作的她,追夢速度很快,幾番考量隔年就接受劇組前輩建議直闖好萊塢,至今一待6年,已接過不少美劇Food Styling工作,也為雀巢李錦記等大廠操盤食品廣告,去年剛與影星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合作新片《丘奇先生》(Mr. Church)。

 

艾迪墨菲在2016年新片《丘奇先生》飾演廚師,Anna在片場指導他做菜。(Anna提供)

 

她解釋,Food Stylist希望讓食物拍得漂亮、也吃得出來,「過去食品廣告,大多食物造型師為讓食物賣相更佳,有許多不能說、不能吃的小撇步,譬如在鬆餅上倒機油代替糖漿、大量使用色素染色、或在沙拉噴髮膠達到定型效果,但近年自然意識抬頭,食品廠商也希望『忠於食品』,盡量不造假。」

 

拍得漂亮、吃得出來

 

「至於影劇中的Food Styling需求,因為食物較偏配角功能,只是輔助劇本、幫助演員入戲的工具,除非有特寫鏡頭,不然通常不比廣告、平面攝影來的講究。且因為演員必須隨劇情吃下肚的考量,食物造型師也需通曉廚藝、營養學。」

 

食物造型師Anna工作景況。(Anna提供)

 

目前,Anna工作仍聚焦美國當地,「目前還沒有台灣邀約,倒是中國曾先找上。」

 

在接各種case進來時,Anna最先確認歷史背景,「從古早到未來世界Food Styling工作都接過」,2012年還在當助理時,她曾在美劇《性愛大師》(Masters of Sex)劇組處理1950年代食物造型,獨立闖蕩後,也在美劇《異種》發想未來食物。

 

異種》由荷莉貝瑞、真田廣之主演、史蒂芬史匹柏監製。(IMDb)

 

未來食物:涼圓

 

「當時真田廣之飾演長生不老數百年的科技富豪,要做他從冬眠中醒來,第一口要吃的未來食物,那時做了5、6道菜放在透明壓克力桌子下打燈,食材方向則往現今最流行的『分子料理』概念去發想」,Anna特別舉例其中1道改良台灣攤販常見的涼圓,「涼圓外型本來就有點前衛,很像1顆顆泡泡,劇組看了以為是眼珠,覺得超酷。」

 

採訪過程,Anna舉起咖啡杯講解,「現在我外食時會去注意『器皿』」,日系選哪種、工業風冷酷調性又會選哪一種,務必做到盤子裡食物符合要求、盤子外器皿、桌子擺設,都納入全盤考量。」Anna說,Food Styling工作可大可小,從鏡頭遠方臨演餐桌菜色到主角桌前的餐點特寫,該熱該冷,特別主角會入口的,除了好看也要好吃,切忌熱菜變冷,影響主角演技表現。

 

也不是每場戲都能做到自己滿意,「劇組規模龐大,自己要調適心態,有時必須拿出自己不滿意的東西。可能導演跟演員講戲,一講過了半小時,然後立刻開拍,沒時間加熱,或是雞肉一直加熱到乾掉。你也不能說『我再修正一下』,總不可能要整部電影500人流程因你而亂掉。」

 

食物造型師的日常

 

Anna說明,一般「食物造型師」作業流程是這樣的,從道具統籌(Property Master)接到訊息,如劇情年份(50年代)、劇情背景(1場party),然後去搜尋當時經典菜色圖樣參考,回頭跟道具統籌討論,決定哪幾道出現OK,開始大量製作。

 

「如果情節設定未來食物,我會實際煮出來、拍給道具統籌看,他也許會說『主菜可以、旁邊配菜再修』,然後二版、三版、四版直到定案版,開拍當日帶到現場,修正過程不需要試吃。」但有時演員會有特殊飲食需求如無澱粉、無糖,另要注意是,若菜色演員會吃下肚,一定要有機。

 

闖了6年,Anna坦言近2年才比較能以「Food Stylist」當做自己的專職,「好萊塢算時薪,若拍到主力有關廚藝的電影,工作期約2個月,1周5天,每天12小時,單案約1萬美元(約新台幣32萬),」這只是Anna其中1個case。

 

Anna 食物造型師工作實況。(Anna提供)

 

亞洲人開車就是這樣

 

Anna告訴我們,「食物造型師」在業界是滿孤獨的工作,極少與同業互動,合作的常是道具師、攝影師、美術指導等。但慶幸的是,在好萊塢打拼6年,種族歧視不曾發生在她身上。

 

「很多人問過我,從小我也聽著這些故事長大。但來到好萊塢候完全沒感覺,我覺得跟自己個性、自信、實力有關。」「頂多開車闖個紅燈被朋友念『你們亞洲人開車就是這樣』。」

 

「美國確實喜歡開種族玩笑,但不限於華人,拉丁美洲人、黑人、白人,彼此都會互開,」Anna打趣表示,美國人種太多了,好像每個人種都會被分配到一點「種族歧視」的quota(額度)。

 

語言真的是個優勢,對我來說,在當地沒有溝通障礙,也是相處融洽原因,朋友不會覺得我是個外來者。」

 

台灣人的一點優勢

 

但「台灣人」背景,也在好萊塢為她帶來益處,曾有1位好萊塢廣告公司的台籍創意總監,手邊負責客戶港商『李錦記』,在美國發現Anna官網,看了作品喜歡,又發現同是台灣人,找了Anna去做『李錦記』官方食物造型師,

 

「雖然『講中文的台灣人』在好萊塢絕非一定優勢,甚至『李錦記』官方攝影師是越南人,但中文背景還是讓Anna比起前任南韓籍食物造型師,跟香港客戶溝通起來更順暢,一合作就是2年。」

 

但現在案源穩定的Anna,6年前剛到美國時,可沒那麼如魚得水。

 

從無薪intern開始

 

「一到洛杉磯,我馬上就mail給當地所有Food Stylist,但70封出去,1個月後卻0人回應。我打起精神又振作選了真的很喜歡的30人再寄一次,終於有5人回覆。只因我把第一封『assistant』(給薪助理)改成『intern』(無薪實習)。」

 

設想步步週到的Anna也同時找了2年1期、8月開學的廚藝學校,「畢竟我沒有受過正規廚藝訓練,不過我已設定出國是工作不是拿學位,故只找學費最便宜,一方面也給找工作一點緩衝步調。」

 

「我不是走藍帶廚藝夢那條路,當時只想趕快訓練紮實功力,可以直接上戰場、甚至做600人份都沒問題的那種,但沒有一個專門學院在上這類課,Food Styling講求的是現場功力,得靠不斷自學。」

 

廚藝學校時期的Anna。(Anna提供)

 

Anna說,當然也可以鎖定一個食品造型師前輩經年累月學習,但她見習經歷沒有太美的回憶。

 

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前輩

 

「美國蠻多人在做『食物造型師』,光洛杉磯至少70人,當時跟了幾個前輩做intern,只能做一些切菜、洗碗的雜工,不給你真的到片場學、看,他們比較藏私、不願意教,怕你一下子超越他,把他case接走。」現在自己也收了1名巴西助理的Anna不怕被學,不想自己變成過去討厭的那種前輩。

 

老家在北投的Anna,從小喜歡做菜也愛蒐集食譜,「以前沒發覺喜歡買廚藝書,大學時回家抬頭一看書櫃,才發現過去買過好多。」父母各在台灣人壽董事長秘書室中華賓士會計部任職,平時工作忙碌,讓Anna從小就有不少下廚機會,父母煮飯時,她也愛湊在一旁看。

 

同樂會回憶

 

她最記得國小三年級時,同樂會要自備食物,同學都帶一包洋芋片打發,但Anna就想做真的菜色,「拿麵包當米飯包成壽司」之類,「第一道同樂會料理做無酒精的雞尾酒,自己加妞妞珍珠圓,看起來五顏六色做得很開心」,「給爸媽試喝沒感覺,但裝在塑膠杯帶去學校,同學超捧場,每學期都期待我這次要帶什麼料理去。」

 

喜歡熱鬧的Anna至今仍樂於挑戰各式菜色請朋友試吃。(Anna)

 

「以前不覺得做菜可以當職業,覺得比較草莽、不是女生長久做得來的工作,至少家人也沒有希望我去餐廳當廚師」,高中也沒讀餐飲科,一般高中畢業進大學念電影系,一直把做菜停在「生活基本技能」的看待階段。

 

電影系畢業後,Anna在家寫了一段時間劇本,試著想賣給電視台、也當過記錄片導演助理,「我知道自己一直想留在電影圈,但一直在找哪一塊是我真正喜歡、外界也讚賞、自己也做得久的職位。」

 

對比今日生活,她認為「電影系畢業」確實帶給她勝於同業常由「廚師轉任」的部分優勢,「常會設想攝影機拍出角度去做Food Styling,知道食物面向鏡頭的那一面要加強什麼處置,不會把時間花太多在鏡頭拉遠、打糊等看不清的地方。」這也贏得不少客戶稱讚Anna「細心、注重細節」。

 

雙語流利

 

英語流利的Anna,其實父、母都不是海歸派,「爸媽是土生土長花蓮、高雄人,小學3年級就送我進補習班,小時候我對外籍老師超有興趣,一直纏著他們聊天,一路補到高中畢業,課餘聽超多西洋音樂,雖然沒有特別參加外國朋友社群,但口說一直有在練習。」

 

「是啊,語言非常重要。」Anna不諱言,從《瘋台灣》執行製作、《少年Pi》美術一路到好萊塢,讓她工作無縫接軌的第一利器必定是英語流利溝通。

 

Anna以流利外語接受美國網媒《BuzzFeed》訪談

 

從《瘋台灣》到《少年Pi》

 

大學畢業隔年,Anna加入《瘋台灣》團隊,「當執行製作,什麼都要做,比如去台中,就開始找梗找受訪者,也負責跑點試玩、場勘、順流程,另外拉吃、玩、贈品、機票、住宿等贊助,受訪者要各行各業,但每次需要找特色美食的時候我都很興奮。」

 

當時Anna偶然在家翻書櫃,發現蕭維政(資深電影人、廚師,曾任《總舖師》飲食指導)2本食譜《春夏風義大利麵》、《秋冬風義大利麵》,「我看到他自介寫『平常研究美食,另外1個身分是食品美術(Food Art Director)」,我才知道原來愛做菜、不當廚師還有這門行業。」

 

原來如此

 

「我就想拜師學藝,透過廣告業界朋友聯繫蕭維政想學Food Styling,當時跟他助理仰雯(後來也在台灣業界獨立接案做食品美術)聯絡。細節都談好了,我也確定要好好研習Food Styling當職業」,但此時,一個爆炸性的機會來臨。

 

朋友問Anna「要不要去《少年Pi》劇組?」起初工作性質因仍類似《瘋台灣》執行製作,她一度猶豫,「我都安排好要學Food Styling」,幾經思量,Anna暫緩追夢,「對電影人而言,『跟李安工作』實在太夢幻」,即使又做回《瘋台灣》類似的執行製作,她仍甘之如飴。

 

這也成為開展Anna人生的重大契機。

 

《少年Pi》的緣分加上Anna的好手藝,李安有時到洛杉磯也會與Anna一聚。(Anna提供)

 

4天變9個月

 

當時《少年Pi》劇組需要1位Location Manager(帶好萊塢來台的美術指導,深入台灣勘察秘密景點),因具備雙語能力又熟悉台灣各地,劇組從《瘋台灣》節目端找上Anna。

 

「劇組原本只需要4天、幫他們排出行程就好,我就想細心安排、動用所有《瘋台灣》時期累積人脈,找了包括萬里桐等私房場景,想全力把這個case做好後,再回去學我要的Food Styling。但4天後《少年Pi》美術指導問我願不願意留下來, 簽約協助拍攝,最後待了9個月到劇組離台。」他們看到什麼特質?「可能工作態度OK、笑臉迎人、溝通和諧吧。」

 

改到美術組做coordinator後,Anna協調美術組所有需求,包括場景、陳設、道具、搭景等所有視覺,務求符合《少年Pi》設定的1976年,「開得出需求,我都要找得出。同時間一般雜務如訂便當我也做。」

 

Food Styling出道作:《少年Pi》

 

其實當時被詢問願不願意留下時,Anna也老實跟劇組與李安助理李良山說明,「我剛下定志向,真的比較想走食物部分」,獲得劇組承諾「《少年Pi》食物場景較少,但你可以願意在旁協力食物部分與學習。」

 

「我真的很感謝,終於開始接觸我夢想中的工作,跟好萊塢來的美術專家學習。」Anna笑稱,「很多人踏入Food Styling的出道作可能掛學生短片,但我的第一部Food Styling就掛李安的《少年Pi》,哈哈聽起來很好聽,但到美國還是從零開始。」

 

《少年Pi》在台灣的4幕食物場景Anna全程參與,從印度家庭餐點、船上水手食物、男主角抵達陸地抓樹根來吃(用牛蒡或山藥調製成樹根樣、外頭灑海苔粉當青苔)等。

 

Anna在《少年Pi》劇組與美術統籌David Gropman(左,曾操刀《天菜大廚》、《八月心風暴》)、美術指導Dan Webster(右,曾任《開麥拉驚魂》、《飢餓遊戲:自由幻夢》劇組)合作。(Anna提供)

 

《少年Pi》2011年中拍完,Anna與劇組建立好感情,知道她想專攻Food Styling,紛紛規勸「台灣市場需求太小」,「影視重鎮好萊塢才是最適合磨練的所在」,Anna考慮後,直接整理行李、殺去洛杉磯。

 

「家裡沒有太大拉扯,因為對出國念書一直贊成。」Anna向父母做出承諾,「給我3年,沒闖出名堂,我會回來。」

 

Anna成功了。

 

她的貴人是曾操刀好萊塢巨作《全面啟動》、《ID4星際終結者》、《MIB星際戰警》的道具統籌(Property Master)馬金尼斯(Scott Maginnis),「『食物造型師』由道具統籌聘用,很感謝他給我起家機會。」

 

Anna(中)好萊塢職涯貴人馬金尼斯(右,Scott Maginnis),曾任《全面啟動》、《ID4星際終結者》、《MIB星際戰警》等片道具統籌(Property Master)。(Anna提供)

 

貴人現身

 

當時Anna正跟著一位女性食物造型師前輩學習,「但脾氣非常兇、錢也給得少(1小時10美元,正常1小時至少15~30美元)、而且超怕助理學東西,其實她作業據點離我車程2小時以上,油錢就幾乎抵銷」,之後幾年,Anna不斷告誡自己,不要把這種風氣往下帶。

 

不久,1位《少年Pi》劇組好友跟馬金尼斯聊起Anna正跟這位女前輩學習Food Styling,馬金尼斯勸Anna「我跟她合作的經驗不好,你來我這,我給你一個機會。」

 

「當時馬金尼斯正在做1部HBO美劇《矽谷群英》(Silicon Valley, 之後連拍4季),有1場食物戲讓我試身手」,事事謹慎的Anna再度打了漂亮一仗,之後一路與馬金尼斯合作5年,包括2016年與艾迪墨菲合作新片《丘奇先生》(Mr. Church)。」

 

「一開始我也打算好好拜師1位Food Stylist前輩,我也願意從洗盤子、刷馬鈴薯開始學起,但跟過3位試過水溫後,深覺不如自己上陣磨練有效,很幸運的當時馬金尼斯給我機會,自己也很謹慎的把握住。」

 

《矽谷群英》成果獲馬金尼斯盛讚為Anna建立極大信心,「具備可以獨當一面的自信,證明不用跟著1個人學,直接上實況戰場磨練對我更見效。」

 

未來,Anna希望可以成立個人品牌公司、個人餐廳,「但Food Styling我永遠不會放棄,現在約『私人廚師』與『Food Styling』時間各半,希望漸次轉成『自我事業』與『Food Styling』時間各半。」

 

「6年前台灣Food Styling案源約只夠5人均分,這趟返台與業界交流,發現台灣Food Styling市場竟沒有太多變化」,Anna感慨「6年前若我沒去美國,現在台灣也不會有我的位置。」

 

延伸閱讀:【上報人物】食物造型師之外 那些當J•J•亞柏拉罕私人廚師的日子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羅佳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