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迪士尼取消以性別為基礎的服儀規定 擁抱多元共融

邱亮士 2021年04月27日 00:00:00
迪士尼樂園兼體驗與產品部門董事長Josh D'Amaro(圖左)宣布,為了創造更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將放寬相關規範,讓員工能夠展現個人風格。(湯森路透)

迪士尼樂園兼體驗與產品部門董事長Josh D'Amaro(圖左)宣布,為了創造更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將放寬相關規範,讓員工能夠展現個人風格。(湯森路透)

迪士尼樂園是小朋友的夢幻城堡,也是許多大人的回憶,不過以後到迪士尼樂園遊玩,你看到的員工會跟過去印象不太一樣,因為將更活潑、更有個人風格,也更為性別中立。

 

迪士尼堪稱美式文化輸出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顧客服務相對細緻,因此連員工的穿著與打扮也有嚴格限制,光是相關守則就達20頁之譜,舉凡髮型、蓄鬍、眼鏡、首飾、指甲、鞋子等都有詳細規定,可想而知也有針對男女性「該有」的裝扮進行規範。

 

不過,日前迪士尼樂園兼體驗與產品部門董事長Josh D'Amaro宣布,為了創造更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將放寬相關規範,讓員工能夠展現個人風格,例如取消所有以性別為基礎的服儀規定、允許露出刺青,以及可適度展現個人所屬的文化背景,故在其最新的守則中,可看到擦著深色指甲油的男性與穿著傳統服飾的員工。這看似僅是迪士尼內部政策的改變,美國主流媒體卻廣泛報導,除了因為迪士尼本來就是指標性企業,也因其主要客戶為親子族群,整體風格原較保守,若有改變也就更為動見觀瞻。

 

已經有65年歷史的迪士尼樂園,一直以安全(safety)、有禮(courtesy)、展現(show)與效率(efficiency)作為其員工的四大守則,而去年秋天則增加了第五項「共融(inclusion)」,服儀規定改變即被視為具體作為,官方認為此將讓員工對工作環境有歸屬感,更能感染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既然迪士尼代表的是美國大眾文化,其商品與服務的呈現方式便常被放大檢視,近期討論最多的就是樂園中的「飛濺山(Splash Mountain)」遊樂設施,其原是以電影「南方之歌」包裝,描述南北戰爭期間「白人小男孩」與「被奴役的黑人大叔」成為忘年之交,現在則被認為有美化奴隸制度與消費種族議題,因此迪士尼去年已宣布將以電影「公主與青蛙」重新包裝來平息爭議。

 

迪士尼一連串促進「多元共融」、「轉型正義」的行動仍持續中,例如被認為傳遞種族刻板印象的遊樂設施「叢林奇航(The Jungle Cruise)」,今年初已宣布進行改造;未來在合作廠商與夥伴的選擇上,將增加對多元族群的支持;東京迪士尼三月中亦將改變廣播用語,不再使用「女士與先生們」及「男孩與女孩們」(Ladies and Gentlemen, Boys and Girls),改為性別中性的「大家好(Hello Everyone)」。

 

不可諱言的,美國去年至今的種族問題有加劇趨勢,許多企業因此加速改革做出回應,特別是年輕世代更為重視種族正義、性別平權與環保永續等議題,因此無論是為了不要觸怒新生代消費者、避免引發爭議,或者為了體現進步價值、吸引優秀人才,企業都必須深思其社會角色,也必須正視自身對社會文化所發揮的作用。

 

※作者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