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國湧專欄:胡風,「胡適的風」?

傅國湧 2017年01月27日 10:36:00
胡適說,胡風是一個傻子,一個理想主義的傻子。因為他在共產黨底下,竟然要想爭取創作的自由,爭取文藝創作的自由。(1954年的胡風與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對其的逮捕證/維基百科)

胡適說,胡風是一個傻子,一個理想主義的傻子。因為他在共產黨底下,竟然要想爭取創作的自由,爭取文藝創作的自由。(1954年的胡風與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對其的逮捕證/維基百科)

胡適並不認識胡風,1958年5月4日,他在台北演講《中國文藝復興運動》,講到大陸的清算胡適運動,而胡適的幽靈抓不到,下面說了這樣一段話:

 

「一抓抓到一個人叫做胡風,假如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胡適的風』,那真是該打,該打死!我也不曉得,我從來沒有見過胡風這個人,看那個時候的《人民日報》、《大公報》,真是可怕。每天,那個人民日報只有兩張,可以說整個的一張——四面,完全是清算、討伐胡風的反革命集團的大字。(連演員、科學家都要出來表態)這不只是一天哪,天天如此,如是搞了幾個月。因為胡風是活的,比抓胡適的幽靈有辦法。胡風可以說是魯迅覺悟了的弟子,我看了那時共產黨發表的胡風寫給他的同志的一百多封信,我雖然不認識胡風,但我認為他應是我們提倡新文學的一個信徒,一個忠實的同志。他儘管有一個時候錯誤了,走上了所謂左翼作家的路上去,但是他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傻子,一個理想主義的傻子。他在共產黨底下,要想爭取創作的自由,爭取文藝創作的自由…」

 

他同情胡風的遭遇,早在1956年4月1日,他就在寫給雷震的信中提到胡風案,說自己搜集了許多材料,「才明白這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湖北鄉下人,原來是這個文藝復興運動的一個忠實信徒,他打的仗可以說是為這個運動的文學方面而出死力打的仗。所以胡風夾在『清算胡適』的大舉裡,做了一個殉道者,不是偶然的。」他又想起了《魯迅書簡》中有魯迅1935年9月12日寫給胡風的那封信,他感慨地說「魯迅若不死,也會斫頭(砍頭)的」。

 

魯迅此信表達了對共產黨控制的左聯的不滿,說得略有隱晦,胡適就沒有完全讀懂,比如「三郎的事情,我幾乎可以無須思索,說出我的意見來,是:現在不必進去。」他雖然猜到了信中所說「三郎」大概指的是蕭軍,但他關心的是關於三郎是否應該加入共產黨。

 

魯迅對胡風說的是心裡話:

 

「就是近幾年,我覺得還是在週邊的人們裡,出幾個新作家,有一些新鮮的成績,一到裡面去,即醬在無聊的糾紛中,無聲無息。以我自己而論,總覺得縛了一條鐵索,有一個工頭在背後用鞭子打我,無論我怎樣起勁的做,也是打…」

 

1935年9月距離魯迅離世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了,魯迅的晚年並不舒心,卻也只能跟較為親近的胡風私下發發牢騷。胡適對魯迅用的這個「醬」字大為讚歎,認為這個字用得好極了。他之所以對胡風的命運抱著深深的同情,並將胡風放在40年來文藝復興運動中來考慮,就是基於他對自由的理解,他說:「這封信不能不看看。我們要的是沒有人在背後用鞭子打的,不要人監督的,人人要自由,本他的良心,本他的智識,充分用他的材料,用他的自由—創作的自由來創作。」

 

雖未入黨,一路跟著共產黨走的蕭軍,1941年3月7日,他在延安寫下的日記:「我所遇到的幾個黨員,他們總是給我傷害,由上海左聯一直到現在止,我不能不憎惡,雖然我憎惡的這是個別的人。」他又說:我和黨方面不會決裂,但也不會十分好起來」。蕭軍1948年在東北遭到批判,打入另冊,比胡風還早。

 

胡風最後墜入萬丈深淵的導火索是他的「三十萬言書」,胡適認為這個報告或者說帖,所到底就是要爭取文藝創作的自由。只是胡風誤以為毛澤東有可能會接受他的想法。胡適之所以一百分的同情胡風,是因為—「天下有這樣理想的傻子,在共產黨底下,還要希望爭取文藝創作自由,儘管他失敗了,我們文藝作家,要想做人的文學,要想做自由的文學,不能不對胡風表示同情。」

 

胡風案牽扯之深,誅連之廣,都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先例,許多與胡風毫無關聯的人,都曾莫名其妙地被波及,當時在中國科學院的許良英、在北大上學的林昭、中共中央組織部年輕的幹部鮑彤等人都是,只是程度深淺而已。難怪1957年春夏之交,有那麼多青年學生也提出胡風問題來,然後他們也成了「右派」。遠在美國的胡適對中國各個角落發生的這些事情並不知情,但以他對大陸情形的關切,透過公開的媒體報導他也知道這種傷害無時不在發生,1957年9月26日他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特別強調:「在共產黨統治之下,人民就沒有不說話的自由。」「個人的尊嚴與價值,已被剝奪淨盡。沒有任何基本人權,甚至沒有不說話的自由。」

 

當胡風被千夫所指,當胡適在聯合國發出這些聲音時,新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心中已沒有基本人權、個人的的尊嚴與價值這些概念,包括林昭在內,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發表的文字,也只剩下一套被政權嚴格篩選過的詞彙,自嚴複、梁啟超、胡適以來,幾代知識份子竭盡所能引入、普及的詞彙、說話方式都已蕩然無存。就是在左翼文藝運動中生長起來的胡風都成為了敵人,胡適同情胡風的遭遇,儘管胡風不認同胡適,他們處於截然不同的話語體系當中。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蕭軍延安日記》中提到陳雲對他說的那句話,「所有參加黨的人,幾乎十分之九是從文藝路上來的,沒有一個是小組發展的。」主管中共中央組織部的陳雲應該不是信口開河。甚至可以說,蕭軍、胡風他們他們親自參與挖了一個埋自己的坑。但這已經是後見之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關鍵字: 胡適 胡風 魯迅 左聯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