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美國疫苗「神速計畫」也是一路被唱衰到開打

李濠仲 2021年06月09日 07:00:00
迫在眉睫當下,美國不就是以政治手段逼出了疫苗科學成效。(湯森路透)

迫在眉睫當下,美國不就是以政治手段逼出了疫苗科學成效。(湯森路透)

去年五月,美國CDC預測美國新冠肺炎死亡數將超過10萬人,同一時間,美國官方宣布了所謂的「神速計畫」(Operation Warp Speed),也就是以政府全權管控方式,透過大規模推出疫苗,做為應對這次病毒風暴的終極手段。現在大家熟知的莫德納疫苗,就是在那個時候得到這項計畫挹注25億美金,才得以大量購買疫苗原料和新增廠房並擴編員工,終究趕在去年底得到美國FDA授權使用。

 

「神速計畫」之所以稱作「神速」,很清楚正是因為這次疫情來得又急又猛,去年五月美國疫情嚴重失控,防堵、隔離杯水車薪,當然無法採用傳統疫苗研發時程,那絕對趕不及病毒的破壞性。

 

疫苗從研發到選定為有效疫苗,常態約一到兩年,記憶猶新,2014到2016年間,當伊波拉病毒再次爆發並傳至非洲之外的歐美等國時,在北美十個國家分別展開三期疫苗臨床測試下,也是直到2019年底,一支名為Ervebo的疫苗才正式得到美國FDA批准上市。「神速計畫」的目標則是2020年5月啟動,2020年12月就要提供至少2千萬人施打,2021年4月提供全美民眾接種,也難怪當時會有美國醫療保健公司SVB Leerink的研究員形容,要在12到18個月製造出疫苗,就像「第一次射飛鏢就正中24英尺遠的靶心」一樣,意指「神速計畫」的時間表恐怕有點不切實際。

 

無論如何,包括莫德納、輝瑞、嬌生等公司都已如火如荼展開行動。只是,姑且不論傳統反疫苗派立場,去年9月,當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各國即將大規模施打疫苗,先行擬定COVID-19疫苗接種順序的建議時,根據美國廣播公司公布的民調,卻顯示有高達七成的美國人對政府能否確保新冠疫苗安全有效不具信心,其中有五成美國人則是直接表示對疫苗製造公司不信任。當中原因自然和眼前疫苗無論任何品牌皆是「神速上場」有關。

 

直到12月,包括輝瑞、莫德納等疫苗即將獲准上市前夕,根據當時美國哈里斯民調機構(Harris Poll)的調查,對疫苗有疑慮的民眾竟又衝到八成,且至少兩成民眾表明不想接種。到了2020年1月,同樣有前線醫護人員以「臨床實驗不夠全面」為由拒打疫苗。(其中洛杉磯一家聖十字醫療中心「Providence Holy Cross Medical Center」就有近20%的醫護拒打)

 

再者,儘管是神速上場,疫苗公司也必須負責任地對外說明注射後可能的副作用,這也是普遍民眾難得這麼認真研究各類疫苗副作用的一次,短時間多數人對副作用的聚焦,結果卻變成好像每支疫苗都有問題。於是,基於為數不少美國人「我沒得病,為什麼要去打疫苗讓自己不舒服」的特性,當大家愈是研究副作用,就愈是對疫苗產生懷疑,愈懷疑也就愈拒絕接種。到今年1月中旬,仍有63%的美國人因為不想忍受疫苗的副作用而不打那一針。

 

那段時間,不同民調幾乎都呈現了同一現象。1月中,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全美有四成民眾不願意注射疫苗;美國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的報告,則是全美有多近三成醫護對是否接種疫苗猶豫不決,連紐約消防員也有55%表示不會接種。

 

美國白宮首席醫學顧問佛奇於是不斷苦口婆心勸大家不要挑、有什麼打什麼(唯獨不開放AZ,表面上是副作用,實則國產輝瑞、莫德納等等都已上陣),才能真正讓美國疫情趕快降溫,結果有四成民眾表示:除非佛奇先打我就去打(佛奇當然是打給大家看了)。直到拜登上台,再祭出多項利誘措施,才慢慢把疫苗施打速度拉了上來,「神速計畫」果然「神速」,但以美國國力,施打效率只能說差強人意,連現在想要達成7月群體免疫(70%成人至少注射第一劑)都要再加油。

 

不過,自5月31日全美疫情重災區紐約首度出現「單日零死亡」(去年同期,紐約市單日死亡曾超過800人),陽性率且降至0.83%新低,便反映出疫苗施打最普及的紐約,疫情確實得到顯著降溫。於是,這又回到一個針對大半年前反應的後見之明,如果「神速計畫」下的國產疫苗過程中沒有遇到太多心態上的阻力,是否能大幅縮短美國(紐約)整體復甦時間?

 

另一個問題是,過去幾年美國流感肆虐,但很多美國人要不認為自己身體強健,不必外力介入(疫苗)幫忙,要不對副作用感到麻煩,對流感疫苗愛打不打,導致很多疫苗過期無用,徒增製造商損失,直到流感殃及兒童還造成死亡案例,接種率才漸有起色,而這正是「開發疫苗」長期被生技產業認為是低報酬投資的原因(愛吃藥比願意捱一針的多太多),因此,既然長期低報酬,過去又何需積極研發?但這回救急的「神速計畫」,則說明了對付如此高傳染力病毒的疫苗,原來可那麼「積極地」在短短半年內就研發成功,在公衛專家預言這絕對不是病毒襲捲全球最終回下,往後所謂疫苗科學步驟是否將有修正?緊急授權還會不會算是「緊急」?對疫苗副作用的容許程度會否也隨著提升?還是說,以後有必要,疫苗也可以如今天這樣邊打邊觀察,再去修正防護力?

 

以美國為例,疫苗問題從來不只是科學問題,當然也有政治因素,尤其迫在眉睫當下,美國不就是以政治手段逼出了科學成效。而終歸一句,回顧美國過去一年,「科學」原來也只是人類大千世界的一個小框框,人性的複雜面,往往會讓壞的事情更壞,當然,也有幸讓好的事情更好。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