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人類月球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如何用「願景」,完成不可能的登月任務?

麥可.海亞特 2021年07月20日 07:00:00
登月艙旁的阿姆斯壯,這是他在月球表面為數不多的相片之一。(取自維基百科)

登月艙旁的阿姆斯壯,這是他在月球表面為數不多的相片之一。(取自維基百科)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全世界第一枚衛星─史普尼克1號(Sputnik 1),正式拉開比賽的序幕,2歲多的我躬逢其盛。1961年4月,我快6歲時,蘇聯的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上了地球軌道的第一人,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但身為美國人的我們完全沒有心情慶祝。

 

在冷戰(Cold War)高峰期,美蘇雙方的緊張一觸即發,在關係最好的時候,蘇聯在太空競賽中的勝利重挫了美國的銳氣;在兩國情勢最糟的時候,就變成了貨真價實的威脅。

 

甘迺迪總統深信美國無法承受對蘇聯讓步的代價,因此,在加加林登上太空六個月之後,他參加了國會參眾兩院的聯席會議,進行了一場在他總統任期內規模最大的推銷演說。

 

「現在時機正好……我們這個國家該明確挑起領導責任,在太空探險中創下一番成就,從許多方面來說,這當中握有決定我們在地球上未來命運的關鍵。」說完之後,他說出他的具體目標:

 

我相信,這個國家應自我承諾……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安全返回地球。在這段期間內,這是人類最壯麗的太空專案,也是最重要的長距離太空探險專案,難度最高、成本也最高。這件事的重點不僅是一個人要上月球而已;如果我們好好想一想,這關乎的是整個國家。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合力把此人送上去。

 

(延伸閱讀:【512 護師節】南丁格爾是「數據視覺化」天才!她如何用一張圖表拯救無數人生命?


 

當時很多人認為甘迺迪提出的願景是妄想,他們質疑:「我們能憑著現有的科技與知識登陸月球嗎?更別說還要讓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了。」艾森豪說甘迺迪的聲明是「說大話」,認為他「想要衝上月球的雄心壯志」根本是「瘋狂兼噱頭」。NASA 的首任署長凱斯.格倫南(T. Keith Glennan)也不表贊同,他說總統的計畫是「一步很糟糕的行動」。

 

隨著計畫進行,大眾的懷疑和批評聲浪從沒停過。從 1961 年 6 月到 1967 年 7 月,民調機構一直在問人民:「你支持還是反對美國政府花錢送太空人登陸月球?」贊成的人不到一半,然而,直到我 10 歲時的某個月出現了例外,此時大多數人的意見曾短暫轉向支持登月壯舉。

 

謝天謝地,甘迺迪明白每一位願景導向型的領導者都懂的事: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延伸閱讀:麻醉醫師成爲平息霍亂的英雄!John Snow 如何在沒有儀器的年代發現傳染源來自飲用水而不是瘴氣?(上)

 

甘迺迪呼籲:「每一位科學家、每一位工程師、每一位檢修人員,每一位技師、包商和公務人員都要(許下)承諾,讓這個國家以完全的自由全速向前衝,衝向讓人熱血沸騰的太空探險。」就算有些唱反調的人,但人民仍然挺身而出,將總統的願景化為現實。

 

有一份報告指稱「NASA 員工的日常職責與終極目的之間有著緊密連結」,一名守衛說的話可以作為明證:「我的工作不是拖地板,而是幫忙把人送上月球。」

 

這項計畫面臨了艱難的挑戰,也遭遇了極大的挫敗,但是,1969 年 7 月 20 日,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從阿波羅 11 號(Apollo 11)裡走了出來,成為第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足跡的人,可惜的是甘迺迪無緣活到那時一同讚頌這項成就。阿姆斯壯甚至比預定的時間更早登月。

 

(延伸閱讀:「人沒理由在家放電腦!」 但賈伯斯選擇發明未來,所以我們有了 Mac

 

7 月 24 日,阿姆斯壯平安濺落(splash down)在太平洋,雖然這事讓我興高采烈,但殘酷的事實是,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理解登上月球的真正意義。我和無數的同齡小孩一樣,原先的願望是當太空人,但後來換成創業。

 

阿姆斯壯的月球漫步,證明了領導者的願景能創造出何等偉大的成就,即便在青少年時我已經親眼看過這一課真實上演,但卻要等到創業的前幾年付出慘痛代價後,才學會甘迺迪教會了全世界的東西。

 

 

*本文摘自《讓部屬甘心跟著你:寫出蘋果、微軟、YouTube、Netflix都在用的願景劇本,帶領團隊邁向高峰》,時報出版出版。

 

【作者簡介】



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


麥可海亞特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該公司的任務是協助領導者找到必要的焦點,以便在工作上致勝,同時在人生中成功。

曾任湯瑪士尼爾森出版社(Thomas Nelson Publishers)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也是「完全聚焦行事曆」(Full Focus Planner)的創作人,同時更是暢銷作家,著有多本書榮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今日美國報》的排行榜,包括《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最棒的一年》(Your Best Year Ever)和《向前活》(Living Forward)等等。

《華爾街日報》、《富比士》、《Inc.》、《快公司》、《商業周刊》(Businessweek)、《企業家》(Entrepreneur)以及其他報章雜誌經常報導他的作品成果。

海亞特和妻子蓋兒(Gail)結縭逾四十年,育有五個女兒,並有三位女婿和九名孫輩。他們住在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的郊區。

如需更多資訊請瀏覽 MichaelHyatt.com。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劃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