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警訊! 墾丁珊瑚白化17年來最嚴重

上報快訊 2016年07月28日 16:12:00
台灣珊瑚礁學會日前在臉書上公開多張珊瑚礁白化的照片,揭示17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白化現象。(翻攝自台灣珊瑚礁學會)

台灣珊瑚礁學會日前在臉書上公開多張珊瑚礁白化的照片,揭示17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白化現象。(翻攝自台灣珊瑚礁學會)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8日表示,海水溫度已將近一個月維持攝氏30度以上,但珊瑚只要高於28度就會白化,造成附近海域的珊瑚出現大量白化,甚至死亡,「這是自1998年聖嬰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墾管處課員陳榮祥說,往年夏天水溫最高約到29度,只有部分珊瑚表面產生白化,待低溫的海底深泉湧上來,就能改善白化現象。但今年卻一直維持在高溫,特別是7月初尼伯特颱風後,海水持續高溫。近1星期,海水溫度甚至維持在攝氏31至32度。他說,珊瑚白化只要持續1周,就會死亡,目前已經有珊瑚死亡。

 

陳榮祥指出,目前發生較多的區域為南灣西岸,從貓鼻頭北側一直延伸到核三廠進水口,白化面積平均達30%至40%,「這已經是很嚴重的現象」,發生白化現象主要是對熱較敏感的珊瑚種類,如裂孔珊瑚、表孔珊瑚、軸孔珊瑚等。

 

資深潛水人蔡永春也說,距水面5公尺深海域的珊瑚白化程度嚴重,約有6成的珊瑚白化,水深5至10公尺約有2成的珊瑚白化,這次比聖嬰年的白化更嚴重,較全面性,連耐高溫的棘珊瑚和微孔珊瑚都產生白化現象 。

 

陳榮祥說,如果有颱風也可望降低水溫,改善白化現象。

 

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也表示,2016年的高溫讓全世界珊瑚都遭殃,是繼1998年、2005年,第3次全世界各海域珊瑚嚴重白化。除了等待海水自動降溫外,他也說,自從墾管處改善鄰近海岸的水土保持及興建污水處理廠,並減少珊瑚被泥沙覆蓋及海水污染後,墾丁珊瑚增加的速度很快,近4、5年來,在後灣增生的珊瑚大約有3倍之多。因此,控制人為破壞,也能夠改善白化現象。

 

墾管處保育課長徐茂敬則表示,會持續派員進行海域珊瑚白化監測,並將與台灣區珊瑚白化監測任務小組保持聯繫,掌握園區珊瑚資源狀況。但為了降低對珊瑚礁與生態系的傷害,也請大眾不要捕抓及食用珊瑚礁魚類及進行水域遊憩活動時勿踩踏珊瑚,減少人為破壞的機率。(徐乙喬/綜合報導)

 

墾丁珊瑚礁 (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7座國家公園中,第一個規劃涵蓋海域的國家公園。海域有黑潮流經,年水溫變化在22到29度之間,且無大溪流沉積物排放影響,水質清澈,溫度適宜,適合多種生物生長。其中,珊瑚類是恒春半島海洋生態系中最重要的角色。

●珊瑚礁保育

珊瑚礁生態系是墾丁國家公園重要的海洋生態資源,為維護珍貴的海洋生態資源,墾管處自2008年起每年與台灣珊瑚礁學會及中華民國水中攝影協會等民間社團合作,配合每年4月至5月間珊瑚產卵期,在墾丁國家公園舉行珊瑚礁生態保育週活動,藉由舉辦各項保育活動以增進國人對海洋生態保育的瞭解。7月,台灣珊瑚礁學會也在臉書上公開了多張珊瑚礁白化情況,供民眾清楚了解目前珊瑚礁白化的情形。

 

珊瑚小百科

●腔腸動物

●在外觀形態上可分為石珊瑚及軟珊瑚兩大類:

石珊瑚具有堅硬的石灰質外骨骼,是建造珊瑚礁的主要種類

軟珊瑚是僅有骨針,群體柔軟

●據墾管處調查,該區計有236種以上的石珊瑚,軟珊瑚種類雖少但數量多,尤其是在後壁湖漁港至大咾鼓之間,及雷打石至貓鼻頭一帶沿海之海底。

●在生態上可將珊瑚分成造礁珊瑚及非造礁珊瑚兩大類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