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阿富汗美國紅利結束 這國家的總統比蔣介石差遠了

黎蝸藤 2021年08月17日 00:01:00
美軍撤離之後的阿富汗空軍基地。(湯森路透)

美軍撤離之後的阿富汗空軍基地。(湯森路透)

阿富汗局勢發展驚人。幾天前,美國中央情報局還在預測,阿富汗政府軍只能支持不到三個月。結果短短幾天,整個形勢急轉直下,發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塔利班宣佈占領了除首都喀布爾之外的所有省份首府、宣佈包圍首都喀布爾、阿富汗總統宣佈將會商議和平交接(等同投降);到8月15日,政府軍總統副總統雙雙辭職逃亡國外,總統府被塔利班占領,宣告了塔利班在20年後捲土重來。

 

對美國總統拜登而言,這個結果肯定是苦澀的。畢竟,拜登的阿富汗撤軍計劃,原本應至少是一次體面的撤退,能讓美國在911事件20周年之際,可高調舉行一個儀式,宣佈「反恐戰爭勝利結束了」。拜登絕對不會想到,他原計劃在8月31日完全撤出,結果在8月15日,喀布爾就被攻陷。夢想中充滿情懷的畫面變成了美國大使館倉皇地組織美國人從機場撤退的影像,變成「西貢第二」。

 

如何評價美國20年的阿富汗戰爭

 

首先,阿富汗戰爭並非一場「失敗的戰爭」。

 

美國和北約盟友一開始進攻阿富汗,目的是抓911事件的元凶賓拉登,為死去的數千名美國人伸張正義。美國事實上也不是非進攻阿富汗不可,塔利班只要不再包庇賓拉登和基地組織就可以免去戰爭之禍。正是塔利班不肯交出賓拉登,美國才不得不出兵推翻塔利班政權。

 

美國和北約攻打阿富汗的戰事是完全成功的。真正的推翻塔利班的「阿富汗戰爭」在2002年就結束,基地組織同時被摧毀,2011年賓拉登也被打死。在過去20年,美國再也沒有發生類似911性質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

 

因此,從伸張正義和保護美國人民安全的角度,應該說,阿富汗戰爭並非一場「失敗的戰爭」。

 

其次,「重建阿富汗」失敗了。

 

美國真正失敗的地方不是推翻塔利班,而是重建阿富汗。在阿富汗之前,美國也對外國進行軍事干預。在冷戰後期,美國最重要的軍事干涉行動是出兵格林納達(Grenada)、巴拿馬(Panama)和伊拉克(海灣戰爭)。但那三次行動中,美國都沒有留下幫助該國「重建」。在達到目的(推翻政權)之後,美軍就撤退了。在柯林頓執政時參加的戰爭中,美國也沒有那種情懷。

 

只是到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更帶有一種基督徒式的救世主義,希望把美國的民主模式和社會生活制度推行到這些被占領的國家。不但阿富汗如此,後來攻打伊拉克也是如此。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都幫他們建立民主政權和選舉制度,幫助他們建立、訓練和裝備軍隊和安全部隊,投入大筆資源建設學校和醫院,還承擔了很多維持秩序的任務,為改善當地生活提供安全的基礎。美國在兩場戰爭中用了2萬億美元,大部分的錢都花在這些地方。

 

在「美國時代」,兩國的經濟成長率都曾有高速發展時期,人民生活得到穩步提高。女性的地位更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在塔利班的伊斯蘭教義的統治下,女孩子要讀書接受教育都是奢望,絕大部分都是「生育機器」。

 

至於很多媒體渲染「美國發動戰爭導致二十萬人死亡」,這只是反美文宣。事實上,死亡的人中很多是雙方的作戰軍人,死得最多的就是阿富汗政府軍,其次是塔利班,美國和盟軍死亡只有3500多。平民傷亡約五萬多,絕大部分的平民死亡(根據紐約時報2011年的統計為至少四分之三)都是塔利班發動針對平民的恐怖主義炸彈襲擊造成的。是塔利班,而不是美國,是阿富汗戰爭死亡的元凶。至於在美國退出後,阿富汗人民面對塔利班「清算」的危險,很多人出逃恐釀難民潮。可想而知,只要美國退出,只要阿富汗政府無法自立,塔利班就一定會捲土重來,很多人必定會被清算。這個同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毋庸置疑,這也是塔利班的問題,而不是美國的問題。

 

可以說,過去20年,阿富汗人民一直享受了「美國紅利」。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不能說失敗。但正如拜登所言,美國沒有責任去「建設其他國家」,「美國紅利」總有限期。

 

美國最失敗的地方,就是經過20年都無法建立起可以自立的政權。美國一走,就兵敗如山倒。「重建」所取得的社會進步的成果就消失殆盡。

 

美國在阿富汗最失敗的地方,就是經過20年都無法建立起可以自立的政權。(湯森路透)

 

第三,美國從不打算吞併阿富汗,注定要撤軍

 

值得指出,美國從來沒有通過占領阿富汗(和伊拉克)把它們變爲自己領土一部分的欲望。事實上,在歷史各超級大國中,美國是唯一的,擁有吞併領土能力卻沒有吞併領土欲望的大國。美國的領土擴張,在20世紀初期就結束。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美國作爲主要戰勝國都沒有吞併其他國家一寸領土。即便是各托管地,美國也完全尊重該地人民的民意,多個前托管地都獨立了。反觀當時美國的對手蘇聯卻伺機吞併大片土地(最後蘇聯分裂,吞併的土地很多又吐了出來,這是應有之報)。

 

美國同樣沒有長期占領阿富汗的打算。事實上,自從擊殺賓拉登之後,美國就多次提出從阿富汗撤退的議程。之所以屢屢沒有撤退成功,是因爲一打算撤退,塔利班的勢力就起,不爭氣的阿富汗政府軍又節節敗退,美國又不得不重新增兵。這樣的輪回至少兩三次。

 

很多人認爲,美國留在阿富汗是爲了對付中國。這種説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事實上,中國當年也支持美國出兵阿富汗。從地緣政治而言,阿富汗和中國只有極短的幾十公里的邊界,根本形成不了什麽威脅。中阿接壤的地方是相對荒蕪的西部。美國也從未把阿富汗定義為威懾中國的軍事基地。

 

美國不想長久占領阿富汗,是美國現在要退出阿富汗的根本原因。可想而知,既然不想占領,必定有退出的一天。剩下來的,就是退出的時機罷了。

 

第四,阿富汗政府軍兵敗如山倒令人唏噓

 

阿富汗最戲劇性的場面是政府軍的兵敗如山倒,以致用「一擊即潰」都是不準確:從7月美國撤出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後,政府軍根本沒有什麽像樣的戰鬥,就讓塔利班一個接一個地占領中心城市直到首都喀布爾。最近幾天,塔利班進展得比看報紙還快。

 

其實,政府軍裝備不可謂不足,電視上看到的,軍人都是駕駛美事軍車整建制地逃亡或投降,那些軍人也不見得是「喜迎塔利班」,認同塔利班的統治。他們只是毫無鬥志。這種情況下,無論軍備更好,支援更多,都是沒有用的。

 

阿富汗政府的頹廢不亞於政府軍。一個個城市被占領,總統根本沒有任何的計劃。塔利班開始圍困喀布爾,總統就說要協商「和平移交」,簡直就是直接舉手投降。早上剛說塔利班要進攻喀布爾,中午就傳來總統和副總統雙雙出逃,接著就是塔利班宣佈占領總統府。計劃中的在卡塔爾的和平談判,還沒有舉行就變成笑話。整個政權都崩潰了,誰和你談判呢?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甚至很難抱怨美國「背棄盟友」。所謂「盟友」,必須有共同的志向。阿富汗政府必須自己也想和塔利班作戰,結果美國還沒完全退兵,政府軍已一潰千里,完全是拱手相讓,一場仗沒打已投降。

 

以前的國民黨和南越都被視為不堪一擊的典型,但它們好歹還是抵抗過的。像阿富汗政府軍這樣打都不打就躺平,直接跌穿下限。這樣的所謂「盟友」,根本連「豬隊友」也不如,從他們向敵人送上武器的效率,看起來反而像是「內奸」多一點。

 

至於阿富汗總統和副總統雙雙辭職逃離喀布爾更是不負責任。彷彿一辭職,一切和自己都沒有關係了一樣,人生又可翻開新的一頁(阿富汗被評爲最腐敗的政府之一,他們不用說也一定貪污了大筆錢,下半輩子都不用愁)。這比蔣介石都差遠了:蔣介石留在大陸,直至重慶被攻陷的最後一刻,而且還遙控著軍隊繼續作戰,沒有擱下擔子。

 

可以肯定,很多阿富汗人都不會認同塔利班的統治。然而,在變天的一刻,「竟無一人是男兒」。從上到下,整個國家都沒有人願意為民主和自由奮鬥,不是跑路就是躺平。除了唏噓,還能說什麽?

 

阿富汗總統甘尼辭職後就逃離喀布爾。(湯森路透)

 

第五,如何評價拜登撤兵?

 

阿富汗變天,已引發美國國内對撤兵的劇烈爭議。電視以後天天播阿富汗人民多慘,肯定是拜登執政的一個污點,還很可能打擊民主黨中期選舉選情甚至總統連任。

 

但客觀而言,拜登撤出阿富汗這個決定本身很難說錯的,除了以上羅列的一系列美國不得不撤兵的原因,在具體撤兵問題上,和塔利班達成撤兵的協議是川普定下的,拜登不過是執行這份協議而已。而且儘管有很多專家警告撤兵會導致變天,但在美國共和黨(川普派)和民主黨(進步派)都有大批撤兵的支持者。拜登要「反轉」撤兵決定,無論在國内還是國際都不可行。其實,川普早就宣佈5月份就完全撤兵,拜登還拖了四個月。

 

然而,撤軍撤得這麼難看,以致在尚未撤兵完成之前,喀布爾就陷落;為了全面撤出外交人員等,還不得不重新派兵掩護撤退。拜登的責任肯定難以推卸。

 

拜登撤軍行動釋放出的信息「放棄盟友」的信息影響惡劣。特別是「靜悄悄地撤出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連個公開的儀式都沒有,連阿富汗政府軍都瞞在鼓裏,這經過媒體渲染,對阿富汗政府軍心影響顯然極大。

 

其實美國即便撤軍,也可以利用空軍和無人機繼續支援政府軍。可是,這些支援在這幾個月通通沒有,至於以後是否還有支援,各方説法互相矛盾,顯示了拜登標志性的「猶豫不決」,處事緩慢。阿富汗政府軍沒有空軍,美國在訓練政府軍時,戰法就是政府軍在地面,美軍在空中打擊。如今空中打擊沒有了,政府軍沒有熟悉的戰法,哪裏還有抵抗的能力?

 

拜登宣稱要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但同樣步伐太慢。政治解決需要有武力支持,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中等强國接手介入是最理想的方式。在美國表態退出之後,並非沒有國家願意填補美國的真空。在美國的盟國中,印度和土耳其都躍躍欲試。尤其是土耳其,本身就是北約盟軍的一部分;在阿富汗人中的形象也相當不錯;和巴基斯坦關係還相當好,巴基斯坦也願意借路;土耳其還率先表態願意接管喀布爾機場的防務。然而,事態發展太快,美國協調太慢。這一切都在商議中,就大勢已去了。

 

當然,從另一方面看,阿富汗政府的「躺平主義」的無能表現會有利美國人接受拜登的説法:既然美國花了二十年時間訓練和提供裝備,培養了一堆連不堪一擊都算不上的廢柴軍隊和政客,那麽無論再呆一年、五年還是十年,結果都不會改變。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的終結證明兩樣東西

 

第一,强行把一種模式直接套用在另一個國家頭上,即便初衷是好的,但結果很可能是壞的。

 

第二,沒有國家有義務為你國的民主和自由犧牲,也沒有國家能長久地花費大量資源去幫你國輸血。要爭取民主和自由,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己。把希望都寄托在其他國家,既不應該,也不可能。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