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礁公投】三接若蓋不成 顏東白:替代方案是加速綠能設置

邱家琳 2021年08月24日 11:20:00

第三天然氣接受站預定在桃園觀塘興建,就近供氣大潭電廠。(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歐盟碳關稅預計在2026年起正式實施,美國與日本也有意跟進相關制度,降低碳排放量儼然成為全球趨勢。近年來,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同時推動「增氣減煤」政策,希望以天然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能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減少空氣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預定在桃園觀塘興建、就近供氣大潭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受站,卻因為藻礁公投面臨停建的挑戰,恐出現「有廠無氣」的狀況。為了兼顧供電、減煤與生態保護,行政院在今年5月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不必浚挖、不破壞水下礁體,對沿岸潮間帶藻礁影響也更小。

 

今年5月,行政院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方案」。(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行政院推動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方案,獲得部分環團支持,包含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等人。這些長期投入反核運動、關心減煤減空汙與能源轉型的學者與環團代表,也進一步期許政府能落實非核減煤的目標。

 

 

核能是不可行的替代方案

 

從增氣減煤的角度來看,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現為挪威科技大學智慧配電網中心計畫博士生的顏東白認為,未來新的傳統電廠只會是燃氣電廠,核電廠與燃煤電廠會持續退役,對於天然氣的需求會越來越高,若沒有三接的話,接下來幾年之內,儲氣量將是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

 

據經濟部資料顯示,政府設定2025年燃氣發電比例為50%,核二2個機組、協和電廠也將陸續除役,一年約減少216億度電力供應。若確定不蓋三接,即便中油利用現有的管線供氣,僅能供應大潭電廠第7號機組,也遠遠不足供應給第8、9號機組使用,一年將會短少137億度電,未來以燃煤發電彌補的可能性最大。

 

生於1995年的顏東白,現為挪威科技大學智慧配電網中心計畫博士生。(邱家琳攝)

 

 

「三接蓋或不蓋,最大的影響是減煤期程與規劃。」顏東白指出,若不按照政府規劃的方案蓋三接,替代方案除了應該以減煤為主要考量外,若真要實行可能也會是複合式方案,比如浮動式接收站確保供氣、用電大戶綠電義務適用對象擴大、加速綠能設置、推動碳定價與節能等各個子方案加總起來,抵銷原來的減煤缺口。

 

他也提到,核能不是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核二與核三法定申請延役的時間到期,燃料池已接近滿池,地方政府也不願意燃料棒移出,不太可能再延役;核四建照已經失效,要通過環評,才可重新申請建照,政府保守估計要花6到7年,國外獨立機構評估至少要2030年後才能發電。若沒有蓋三接,2027年會有供氣發電的問題,核四顯然無法補上這個缺口。

 

核四建照已失效,若重新取得建照,最快也要2030年才能發電。(資料照片/台電提供)

 

 

推動太陽能與農地共生

 

無論是2025年非核減煤、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加速綠能設置都是最好的方案,也是刻不容緩的行動。然而,台灣對於綠能仍感到陌生,部分民眾覺得太陽能板不應該出現在農地,甚至誤解它會帶來汙染、破壞自然環境與農村文化。

 

相較於台灣,日本積極推廣「營農型光電」,就是在光電板間隔下種植農作物的模式,強調綠能與農業雙贏。顏東白也很看好「營農型光電」的發展,他說,太陽能可以跟農地共生,有些農作物的耗損量高、對溫度的耐受度較低,設置太陽能板可以減少蒸發、溫度的影響,若認真研究,兩者可以相互搭配。

 

在日本福島,隨處可見農家外裝設太陽能板。(資料照片/張文玠攝)

 

 

「若台灣要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對於綠能的態度與觀念,都需要新的思維與文化,讓再生能源整合到地景。」顏東白表示,當農地擁有者與工作者能從中獲取收益,長期來說,還是可以慢慢接受轉型,只是在轉型過程需要更謹慎,也需要澄清太陽能板不會汙染附近農田等議題。

 

面對台灣能源轉型碰到的挑戰,顏東白分析說,在德國,很常在農村或鄉間看見太陽能電廠,甚至教堂屋頂也會蓋太陽能板,就他所知,很少有民眾針對太陽光電抗爭。即便部分社區對風機有疑慮,但討論的方向多著墨在風機與傳統電廠的比較,如安全距離、對環境影響的差異,台灣卻很少見到類似的議題討論。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