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閔聲觀點:立法院的集體瘋狂

鄭閔聲 2016年07月29日 15:09:00
朝野立院攻防戰,上演了一齣數十小時的瘋狂表決。(攝影:葉信菉)

朝野立院攻防戰,上演了一齣數十小時的瘋狂表決。(攝影:葉信菉)

「瘋狂對個人來說是例外,對群體來說卻是常態。」

 

哲學家尼采這段話,像是為本週的立法院臨時會量身打造。

 

7月25日,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就民進黨政府及其支持者看來,這是一場得以讓台灣民主政治走向正常競爭的歷史性勝利;國民黨陣營則認為通過這部充滿針對性的法案,是台灣民主的悲哀,黨主席更揚言將「鳴鼓攻之、抵抗到底」。

 

朝野兩大政黨,就因為這件事徹底撕破臉。隔天,臨時會原訂審查國營事業預算,國民黨團果真抵抗到底,拒絕撤回先前提出的1000多項修正提案,並關閉協商大門,要求直接逐案表決;民進黨團也不甘示弱,提案連開82個小時會議,不斷電表決。

 

說穿了,國民黨發動杯葛,單純只是覺得黨都被抄家了,大家不做點什麼,面子不知該往哪擺,於是他們鐵了心地阻撓議事,目的只是透過搗亂,替自己和支持者出口鳥氣。

 

剛搶下重大灘頭堡的民進黨,不想在做困獸之鬥的藍軍面前退讓,所以明知再怎麼樣都不可能在期限內處理完所有議案,仍舊選擇硬著頭皮奉陪到底,並伺機向社會傳達「都是國民黨在亂」的訊息。

 

一場不斷按鈴比氣長的競賽就此展開,雙方都決心奮戰到最後一刻。但搏命演出,不是為了任何有意義的目標;當事人也心知肚明,這終將是場不分勝負的戰役。

 

還有比這瘋狂的事嗎?

 

無意識聽從黨鞭指揮,甚至是在半睡半醒間按下表決器的朝野立委,大概沒幾個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贊成或反對什麼。動輒代表數十萬選民意志的國會議員,這時個個成了失去自我的按鈴工具,讓人想起電影《摩登時代》裡,站在生產線上以反射動作鎖緊每一個螺絲的卓別林。

 

《摩登時代》裡的工人,或許還對自己鎖上的螺絲屬於產品的哪部分有個模糊概念;機械式地按下表決器的立委,大概很難說出他們贊成或反對的每一項提案,究竟能對自己的選區或台灣社會,帶來什麼微小的幫助。

 

所以,一位無端被捲進集體瘋狂漩渦、卻因體力不支倒下的議事人員,成了促成各黨重啟協商的支點,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數十小時的瘋狂表決,原本就是朝野各自向支持者「討拍」的漫長表演;眼看觀眾反應不對,當然得趕緊收棚下台。

 

很多人大概想問:到底是為鬧事而鬧事的在野黨比較瘋癲;還是明知對手只想搗亂,卻還賣命演起「寸土不讓」戲碼的執政黨更為癡狂。

 

其實他們心裡都清楚得很,只要場外的觀眾願意繼續捧場叫好,類似的裝瘋賣傻的戲碼,未來還是會不斷表演下去。

 

畢竟,選票,是政治人物心中永遠不變的真理;他們決定做什麼事之前,首先考慮的,通常是選民反應。

 

所以說到底,讓立法院集體瘋狂的,並不是議場裡那一百多名立委,而是嘴上明明吵著不想一天到晚看肥皂劇,卻又總是莫名其妙地入戲喝采的觀眾們吧。

 

※作者為本報記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