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保護台灣的戰鬥機  不是只有「一機一庫」這條路 

紀永添 2021年09月30日 07:00:00
空軍是否真的需要「一機一庫」,其實是個頗值得討論的問題。(國防部提供)

空軍是否真的需要「一機一庫」,其實是個頗值得討論的問題。(國防部提供)

今年度的漢光37號演習已順利結束,由於解放軍對台灣發動突襲的能力越來越成熟,我方空軍基地的安全防護問題又再度引起許多討論。特別是空軍興建新型抗炸機庫的速度緩慢,不止遭到監察院二度糾正,立法院也做成決議,要求空軍儘速處理。只是目前編列的預算,只能在台中清泉崗基地與台東志航基地,先興建部份的高抗炸系數防護機庫,距離理想目標「一機一庫」仍有一段距離。這讓許多關心國防的人紛紛呼籲,空軍必需加快動作,汰除目前各空軍基地裡已使用數十年的老舊機庫,讓每一架戰機都能獲得保護。不過,這樣的出發點雖然立意良善,但空軍是否真的需要「一機一庫」,其實是個頗值得討論的問題。畢竟在國防資源有限下,如何將每一塊錢都用在刀口上,是極為重要的事,不能隨隨便便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

 

空軍專注經營東部地下洞窟式機庫

 

空軍過去會對興建新型抗炸機庫態度消極的原因,除了長期預算不足,必需優先執行更重要的項目外。另一個原因,在於空軍的作戰計畫是在情勢緊張時,立刻讓西部各空軍基地的戰機,轉移到東部的花蓮佳山基地與台東志航基地。這兩個基地都有大型地下洞窟式機庫,抗炸能力更勝傳統機庫。在這樣的戰略下,空軍長期專注經營東部兩個空軍基地的地下洞窟式機庫,因此未積極在西部的空軍基地興建新型抗炸機庫。這樣的規劃不能算有錯,因為直接挖鑿山壁而成的洞窟式機庫,空間寬闊,除了能容納大批戰機,還擁有獨立的油庫與彈藥庫,充足的地勤人員作業空間,可在戰時安全整備戰機。並透過與主跑道相連的連絡道,直接從洞窟式機庫中滑行到主跑道上,立即起飛,讓戰機在地面上遭敵人攻擊的機率減到最低,以保存空軍戰力。

 

空軍的作戰計畫是在情勢緊張時,立刻讓西部各空軍基地的戰機,轉移到東部的花蓮佳山基地與台東志航基地。圖為蔡英文視察花蓮佳山基地。(軍聞社提供)

 

而且就算到了今天,中國已透過繞島遠航訓練,與不斷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等方式,證明解放軍有能力攻擊台灣東部的軍事基地。但相較於直接面對解放軍攻擊壓力的西部地區,台灣東部有中央山脈屏障,在中國的長程打擊武器數量仍然有限的情況下,還是相對安全的。不過問題在於,隨著中國的075級兩棲突擊艦逐步服役,殲-16戰鬥攻擊機也頻繁出現在台海空域,中國投射火力的能力與倏然發動突襲的可能性,已無法忽視。國軍萬一遭到突襲,是否還有時間讓戰機轉移到東部的空軍基地,不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西部的空軍基地如果擁有較好的防護,萬一遭到突擊,比較不會釀成重大損失,我方戰機可在撐過第一波攻擊後,於敵方火力出現空檔時轉移。不過問題在於空軍基地的防護需求,並不僅止於興建抗炸機庫而已。

 

「一機一庫」政策有待商榷

 

退一步來說,擁有一百輛卡車的運輸公司,大概也不會準備一百個停車位。因為卡車平日要出勤,未出勤的車輛要進行保養維修,開去加油或洗車,一般來說都是擁有一定數量的停車位,可供調度就好。空軍基地的情況也一樣,即使目前舊型機庫的數量還未達到「一機一庫」的程度,但許多機庫平日已常常空著。因為戰機要升空訓練,落地以後要拖到棚廠維修保養,到清洗站清洗,進行各式各樣的整備,還要輪流到警戒機室擔任警戒機,甚至到別的基地進行移地訓練。戰機會來來去去,不會一直停放在機庫裡。所以「一機一庫」是否真的有需要,是有商榷的空間,或許比較好的方式,是請各基地評估維持平日運作所需的新型抗炸機庫數量後,再依需求興建,才不會浪費資源。而節省下來經費,則可強化警戒機室、棚廠、搶修單位的抗炸能力。

 

警戒機室是台海防禦的最前線,一有狀況警戒機必需立刻起飛,除了整備好的警戒機會停放在警戒機室專用的機庫裡,包括飛行員與地勤人員,都會在警戒機室裡二十四小時待命。警戒機室通常位於跑道的兩端,戰機一滑行出來能立刻緊急起飛,這當然是敵方攻擊的首要目標。因此強化各空軍基地警戒機室與相關設施的抗炸能力,重要性不亞於興建更多的新型抗炸機庫。除此之外,用於保養維修用的棚廠,為了要容納各型軍機,不止內部空間極大,外觀特徵明顯,要強化抗炸能力困難。而且過去為了作業動線方便,棚廠通常緊鄰主滑行道與大坪,一字排開,萬一遭到突襲,一定會對保養維修中的戰機造成嚴重破壞。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分散部署棚廠,並緊鄰新型的抗炸機庫,這樣在遭遇到攻擊時,能分散風險並快速轉移棚廠內的戰機。

 

警戒機室才是台海防禦的最前線

 

空軍會先選擇在台中清泉崗基地與台東志航基地興建新型抗炸機庫,原因可能是清泉崗基地的位置適中,部署的IDF戰機是緊急起飛時間最短的主力戰機,因此負責多數的空中攔截任務。未來即使在戰時,基地裡的IDF戰機很有可能不會全部疏散到東部的基地,以保有一定的攔截能力,這也讓清泉崗基地需要新型抗炸機庫。至於志航基地已確定要接收最新採購的F-16V Block70戰機,整個基地需要重新整修,再加上這裡也是空軍戰力保存計畫的重點,剛好一併興建新型抗炸機庫。而除了這兩個基地外,剩下的基地要「一機一庫」的經費,在短期內是空軍無法負擔的,或許先強化西部各個空軍基地的警戒機室與棚廠,是更為迫切的需求。同時避免讓敵方破壞我方的跑道,好讓撐過第一擊的戰機,能立刻升空作戰或轉移到安全的空軍基地。

 

強化西部各個空軍基地的警戒機室與棚廠,是更為迫切的需求。(軍聞社提供)

 

一般談到如何防止中國破壞台灣的機場跑道,最常聚焦的都是我方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防空飛彈網、專司機場低空防禦的短程地對空飛彈與高射快砲等。但除了這些武器系統外,防止機場跑道被敵方癱瘓的方式還有很多,如多跑道計畫與快速搶修能力。前者是鋪設很多跑道,讓敵方無法一一破壞,後者則是利用可以快速搶修跑道的套件,在極短的時間內,填平彈坑,讓跑道回復到可以起降戰機的程度。剛剛結束的漢光37號演習,所啟用的佳冬戰備跑道,也可以說是多跑道計畫的一環。台灣過去興建高速公路與省道時,共規劃了六條戰備跑道,在近年來已逐一完成整修,並進行操演。空軍過去也為各基地的設施維護單位,購入機場跑道搶修包,並定期演練,好讓地勤人員熟悉如何使用這些套件。只是這樣的準備,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比如說,台灣的部份空軍基地擁有新、舊兩條主道跑,在主跑道旁邊也有等長的滑行道,再加各種連絡道與疏散道,多年的建設讓這些空軍基地的基礎設施頗為完善。空軍之前就曾經考慮過,利用這個特性,進一步連結各個滑行道、連絡道與疏散道,發展成一個跑道網。在主跑道被炸毀時,戰機能利用這個跑道網進行緊急起降。由於戰機在緊急起降時,需要的跑道並不算太長,因此除非敵方願意花費極大的力氣,將這個跑道網炸到柔腸寸斷,不然將難以完全壓制這個基地的戰機起降。只是這個計畫後來因為預算的關係,並未成真,最後只能躺在空軍的檔案室裡。而各基地的搶修包套件,不少存放在缺乏抗炸能力的倉庫中,包括人員與作業車輛,都使用一般的營舍,萬一敵方故意攻擊這些地點,空軍的跑道搶修能量,恐怕會在瞬間付之一炬。

 

建構機場多跑道計畫

 

國軍花費了極多的國防資源來建構防空飛彈系統,特別是極其昂貴的反彈道飛彈能力,卻忽略了別種反制手段。多跑道計畫與強化搶修單位的存活率,雖然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但與天價的防空飛彈系統比起來,只是九牛一毛,卻可以建立多重的防護網。在這裡並不是說反彈道飛彈能力與防空飛彈系統不重要,而是防空系統只要能攔下部份的敵方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或入侵戰機,那敵方壓制我方機場跑道的作戰計畫,就有很高的機率會失敗。因為在多跑道計畫下,只要有部份的敵方飛彈被攔截,就無法摧毀整個跑道網,而讓我方的戰機能持續升空作戰或轉移到安全的基地。在第一波攻擊下,存活下來的搶修單位,則能評估戰損情況後,搶修能在最短時間內修復的跑道,以因應敵方的第二波攻擊。多重的保障才是保存空軍戰力的最好方式。

 

只要有部份的敵方飛彈被攔截,就無法摧毀整個跑道網,而讓我方的戰機能持續升空作戰或轉移到安全的基地。(本報資料照片)

 

目前空軍的許多機庫過於老舊是事實,但興建新型抗炸機庫以保護戰機,並不代表能保存戰力。畢竟戰機是一款複雜精密的武器,需要整個後勤系統支援,才能作戰,在思考空軍的戰力保存計畫時,要從整個系統的觀念來出發。國軍過去只重視武器的採購,對於後勤與支援設備的投資有限,空軍也不例外,才會導致今日許多機庫老舊不堪使用。監察院、國會與社會大眾能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並敦促空軍改善,是一項進步。而空軍應該秉持專業,回應國民的期待,仔細向政府說明,強化空軍基地防護能力的優先次序,作戰考量為何,新型抗炸機庫的合理數量是多少,更為急迫的項目是什麼,而不是多次被糾正、批評以後,仍未積極正視問題。在一個民主國家裡,軍民雙方的溝通極為重要,特別是國軍過去相對封閉,更應該積極朝這方面努力。

 

漢光37號演習所啟用的佳冬戰備跑道,可以說是多跑道計畫的一環。(軍聞社提供)

 

其實如何加強空軍基地的防護能力,提高存活率,都是老生常談,台灣的問題在於雖然大敵當前,但國防事務的重要性,往往被排在最後。過去為了推動觀光與便利地方鄉親,許多空軍基地都改為軍民合用的機場,但隨著高鐵與第二高速公路的通車,這些軍民合用機場的民航利用率都很有限,卻讓這些空軍基地的發展與安全防護受到很大的影響。許多新聞媒體也曾檢討過這個問題,質疑國土面積不大的台灣,是否需要這麼多的機場,但在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為選區爭取建設的大前提下,最後被犧牲的往往是國防。台灣公共建設淪為蚊子館所耗費的龐大資源,早就可以為所有空軍基地興建足夠的新型抗炸機庫。而廢除使用率太低的民用航空站,讓空軍基地回歸軍用,在技術上也不是太難的事,問題只在於台灣社會是否真的有決心採取行動。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