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模式照亮世界 教導加拿大如何面對中國

吳權益張蘊之黃楷君 2021年10月03日 09:00:00
一點一滴累積改變,儘管路長且遠,但「台灣模式」照亮著未來的可能。 (NASA)

一點一滴累積改變,儘管路長且遠,但「台灣模式」照亮著未來的可能。 (NASA)

向了不起的台灣學習

 

二○二○年,台灣文化節原訂延續「與亞洲對話」系列,要展開與韓國社群的合作,無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實體活動不得不喊停。ACSEA有感於疫情帶來的種種社會變遷,包括人際距離的改變、族群衝突等等,以「生存.前.後」為題,策劃出一系列與後疫情時代相關的線上節目和藝術展覽。疫病所引發的恐慌造成許多歧視事件,人際之間的隔閡加深,在這樣的時刻,不同的族裔和社群更需要對話,來共同面對疫情的挑戰。

 

吳權益馬上想到他的好友、《喬治亞週報》的總編輯查理.史密斯。加拿大的疫情惡化後,民眾都盡量減少外出,但為了聊聊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能夠為此做些什麼,兩人都是第一次久違地到餐廳用餐。

 

「台灣模式」

 

當時,吳權益向史密斯提出「台灣模式」(Taiwan Model)的構想,這是他從多年來的策展經驗,加上對台灣和國際局勢的理解,綜合得出對台灣定位的嶄新詮釋。吳權益認為,台灣的發展進程和現況,可以成為世界各國與中國互動模式的參照,而這在疫情延燒的當頭更是值得思考的課題。史密斯立刻表示認同,認為加拿大有許多能向台灣學習、和台灣交流的地方,而加拿大與中國一言難盡的關係,也是台灣模式能夠帶給加拿大啟發的原因。

 

加拿大是一個依靠能源外銷支撐經濟的小國,只要對外穩定輸出天然氣和石油,國內的經濟就可以安定發展。天然氣和石油是開發中國家進行各項建設的基礎,而目前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就是中國。加拿大於一九七○年與中國建交,九○年代後與中國的商貿來往更加頻繁,加拿大的經濟因此好轉,也有愈來愈多中國留學生到加拿大就學。儘管關係緊密,有許多徵兆看出中國並不如加拿大所預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角色,例如天安門事件、對圖博和香港的鎮壓、把科技當作監控手段等等。

 

二○一八年,加拿大警方協助美國引渡遭詐騙罪起訴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後,中國以「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為罪名,拘捕了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審判過程多有不公之處,並且在二○一九年全面禁止加拿大的芥菜籽進口,加拿大豬肉和牛肉的進口也遭受阻礙,被加拿大政府視為對孟晚舟事件的報復。過去加拿大政府希望能透過貿易協定,要求中國承諾民主化並更重視人權,如今卻發現中國政府沒有任何實際作為,但加拿大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卻日益加深,引發加拿大國內的某些輿論呼籲,應該重新思索如何改善加中關係的失衡狀態。

 

史密斯在同年台灣文化節「希望講堂」的線上節目中便直言,加拿大只重視中國卻忽略台灣是不明智的做法,因為台灣和加拿大有許多共同點,我們都擁有民主自由,社會運動興盛,支持環境保育、多元文化等進步價值。在這樣的基礎上,比起中國,加拿大其實更能夠與台灣對話。

 

「我們可以依靠台灣來照亮我們」

 

史密斯說:「我們可以依靠台灣來照亮我們,向這個了不起的國家學習,如此和平、民主又照顧人民。」台灣和加拿大皆曾受到殖民,不過,「台灣人會欣賞殖民時期在他們的文化身分上所帶來的影響,並創建出新的、獨立的身分認同。」台灣藝術文化蓬勃發,融合東西方的藝文特色,同時兼顧經濟成長,更是用科技帶來創新的專家。

 

當然,最重要的是台灣與中國的互動模式。台灣和中國的微妙關係,可以讓加拿大以及其他經濟上依賴中國的國家作為借鏡:兩岸距離這麼近,經貿往來十分密切,卻又保持雙方的政治獨立,究竟是怎麼取得平衡的?

 

史密斯說:「我很遺憾加拿大的政界和媒體,未能充分看重台灣和加拿大之間的連結,我們能從台灣身上學到什麼,以及台加之間的關聯性。」加拿大媒體普遍對台灣並不熟悉,史密斯有時向同業提及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同業都會驚訝不已,這麼一來也就難以增進一般民眾對台灣的認識。此外,許多加拿大的政治人物因為顧慮中國,而不說出「台灣」兩字,史密斯直言這是非常膽小可恥的行為,對於和加拿大同樣重視民主價值的台灣,和在加拿大的台灣移民都不公平。 史密斯也藉機鼓勵加拿大人多多主動認識台灣:「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交一些台灣朋友,與他們見面、學習、深入交往,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很棒的人,他們很有文化、很文明、很有教養,對國家來說是很好的公民,我想任何有台灣朋友的人都會這麼想。」

 

台灣藝術文化蓬勃發,同時兼顧經濟成長,更是用科技帶來創新的專家。(AIT)

 

如何面對中國?台灣可以教大家的事

 

雖然台灣無法像中國帶給加拿大龐大的政治利益,但是透過「台灣模式」和價值的倡議,台灣社群能夠喚起其他加拿大人民的思考:「我們到底在意的是什麼?」當這些議題在加拿大社會變得不可忽略,台灣的重要性就會被看見。而當台灣因為中國因素受到排擠,也可以藉此爭取更多的空間。

 

而這不僅是台灣文化節在加拿大的生存之道,更是台灣在國際上能夠找到全新定位的契機,成為世界各國與中國互動時的參考範本。

 

台灣曾經是盜版大國,曾不人道地引進外籍新娘,壓迫移工和原住民,和許多國家的發展歷程近似,中國也正在走這條路,可是台灣已經擺脫極權專制,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也開始反省和彌補對弱勢族群的壓迫。「這個模式或許是大家可以去想像中國可以發展的模式,我們今天要跟中國接觸無妨,但你一定要把台灣當作參考值。」台灣可以成為世界各國與中國談判的方法,破除中國威權統治的藉口:「你(中國)今天說台灣是華人世界,跟你同文同種,那台灣可以做,為什麼你不能做?」

 

「台灣和中國不一樣。」

 

我們總希望有更多西方國家可以承認台灣,但這在中國的強大影響力之下是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要他們認可台灣模式或許是更容易的:「先讓他們承認台灣模式是西方國家制訂中國政策的重要參考,先承認台灣模式對中國是好的、是良善的,是中國人可以想像更健康的那一代。先從這一步開始,再來談雙邊或多邊的關係,或國際地位。」西方國家要承認台灣還有許多政治因素需要克服,但若能退一步先用台灣模式來行銷台灣,或許是另一條可行的道路。

 

台灣模式明確傳達了一個訊息:「台灣和中國不一樣。」強調這一點並不是為了劃清界線,而是要去影響中國,讓台灣成為幫助中國發展的一股力量。既然世界不可能和中國切斷關係,不如給中國解藥和方向,而台灣模式就是解答。

 

吳權益坦言,如今中國的經濟已經過於強勢,要用台灣模式撼動中國絕非易事:「但我們可以影響他們在海外的第二代。台灣如果沒有海外的台灣人,就不會有民主發展。中國也一樣,我常常跟身邊的中國人講:『你們扮演的角色比在中國內部的人更重要,因為你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想法和理念。』」

 

一點一滴累積改變,儘管路長且遠,但「台灣模式」照亮著未來的可能。

 

作者簡介

【口述】吳權益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1968年出生於高雄,15歲時隨父母遷往美國加州,就讀舊金山大學行銷系並取得MBA學位,畢業後在加拿大與妻子結婚。1999年因長輩介紹而認識了台加文化協會,並協助台灣文化節的募款工作,從2000年加入籌備小組,2001年接手總策劃,此後長達20年擔任每年台灣文化節的負責人,一方面從身在異鄉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挖掘台灣,一方面把台灣的美好,推廣到加拿大與全世界。

【撰述】張蘊之

獨立記者、東南亞文化資產講師。生於台灣,長於寰宇;祖輩來自廣東、浙江,轉徙越南、香港,因戰亂離散全球。深耕東南亞考古與文化資產領域,試圖在文字失去價值的時代,愚昧捍衛書寫與發聲的微小力量。曾任雜誌與圖書主編、香港三聯書店文化遊項目經理、Lonely Planet旅遊指南中文作者。著有《吳哥深度導覽》、《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Lonely Planet IN 台灣》、《Lonely Planet IN 香港和澳門》第二版、《Lonely Planet 廣東》第二版、《澳洲不思議》。

【撰述】黃楷君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英中書籍譯者、文字工作者。譯有《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原始富足》等書,並曾合著《吹過島嶼的歌》。她從小就熱愛學習語言,語言也帶她走到了意想不到的地方。高中時期,因為一門阿美族語課,意外跟著學校社團拜訪部落,第一次認識到原住民的生活與文化,從此改變了她對台灣這座島嶼的認知。大學主修阿拉伯語文,大三那年到埃及進修阿拉伯語。她在當地深刻感受到伊斯蘭文化的美好,並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視埃及為第二故鄉。回台後,她透過講座、文章和粉絲專頁「伊斯蘭沒有面紗」,和台灣人分享伊斯蘭文化,討論宗教與社會議題。

今年,她因為撰述《台灣,世界的答案》一書,結識台灣文化節團隊,十分認同他們的策展理念,藉由多元文化對話來認識自己與世界,台灣文化節的故事帶給她莫大的鼓舞。

 

※本文擷取自《台灣,世界的答案:加拿大為何會認為台灣很重要?》,八旗文化出版。

 

關鍵字: 台灣模式 書摘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