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課綱自己審!」 10天開3會學生代表才出爐

上報快訊 2016年07月29日 15:42:00
課綱審議學生代表28日終出爐!共22名學生代表裡,大專生與高中生各佔一半人數。(攝影:陳駿碩)

課綱審議學生代表28日終出爐!共22名學生代表裡,大專生與高中生各佔一半人數。(攝影:陳駿碩)

因「課綱爭議」而設立的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倍受矚目的學生代表終於在28日選出,包括「審議大會」學生代表4人及「分組審議會」學生代表18人,總計22人。 10天內,教育部召開了3次「課綱審議大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才選出課審會學生代表。同日,又因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擔任課審會專案研修小組召集人,引發國民黨強烈不滿並要求換人,「課綱之路」似乎仍有一段路要走。

 

教育部課審會28日在國立彰化女中召開第3次「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在確立課審委員會遴選辦法後,上午先由教育部人員說明遴選辦法後,學生代表候選人開始說明政見以及自我介紹,最後從40名登記參選的學生委員中選出22名學生代表,其中高中、大專生剛好各佔一半,唯一參選的國中生並未當選。

 

在審議大會中,吳律德、廖浩翔、劉千萍以及蕭竹均4位當選學生代表,他們未來將可以參與新課綱的審議大會。就讀國立彰化高中的蕭竹均同時當選審議大會以及分組審議會的普高組代表,後來選擇審議大會的蕭竹均說,學生人數課審會中占的比例很少,只有投票的權利,沒有辦法制定課綱。她說,現行的課綱太過死板,希望未來的課綱是柔性課綱,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習。

 

在分為7組的分組審議會中,阿美族的艾君羽當選國民小學組的代表。她說,她自己是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對於自己的原住民姓名以及文化等都不清楚,因此選擇小學組,希望有關原住民族的教育從小學就開始做起。

 

選出22名推薦名單後,教育部會盡快確認其他非政府代表,之後依照「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規定,提交「課審會委員審查會」同意,教育部盼完成相關流程後,8月下旬就能夠正式啟動課審會。

 

至於課審會的委員審查會則是由立法院推舉11至15名社會公正人士組成,所有非官方代表(包括專家學者、教師、校長、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皆必須經審查會過半數同意後,由行政院院長聘任。

 

 

 

「內容」與「程序」組合而成的課綱爭議

 

2014年初,教育部公布台灣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修正內容,因「史觀衝突」及「程序問題」引發學界與多個本土團體抗議,民進黨則發表聲明,要求停止調整高中課綱。

 

一年多後,高中生們的反課綱抗爭,從2015年5月1日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演講開始,他們提出3點訴求,包括(1)撤回新課綱、(2)課綱多元與專業、(3)程序須公開透明。在雙方經多場座談與零星衝突仍在無法解決爭議的情況下,不到三個月,演變出學生夜闖教育部的抗爭。

 

2015年7月23日,佔領教育部訊息一出,「反黑箱課綱行動」正式成為社會焦點,在獲得多方支持下,累積了比過去在校園抗爭時更多的能量。最後,學生在8月6日撤離教育部。當時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發言人廖崇倫說,退場主因是學生的訴求已達成階段性目標,課綱議題從原本只有學生在地耕耘,到喚起各界關注、朝野協商決議啟動課審會並讓各校自由選書,「已達到了不起成就」,接下來的事情不只是學生參與,而是需要各界一起,接下來學生將回到各校持續監督、讓更多人了解課綱議題。加上當時颱風蘇迪勒來臨,為顧及學生安全,宣布退場。

 

新課綱有望

 

2016年5月新政府上台,為回應民間反課綱之訴求,立法院也在當月17日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正案,將課綱審議法治化。這讓過去被批是「黑箱」的課程審議委員會,拉高到行政院層級。5月31日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宣示廢止程序有問題的「課綱微調」,將推行新課綱,未來學生真的可以實踐「自己課綱自己審」的口號,而教育部也開期始著手準備組成課審會。

 

2016年7月18日學者李家同卻針對學生將可參與課綱審議發表了言論,在他得知有小學生報名參與課審委員代表遴選時,他說,「即使大學教授也不一定能夠審中學課綱」,若未來真有小學生審課綱,會是「國際笑話」。言論一出引發社會一陣討論,正反方都有一定數量民眾支持。

 

2016年7月19日教育部在國立台中家商召開第1次「課綱審議大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召開前夕,報名參與遴選的國一新生張宸愷18日卻透過父親臉書公開發表退選聲明。他認為國教署準備倉促、沒有章法,遴選方式一變再變令他很失望,更對於要與碩、博士生共同競選,深感不公平。他也提出質疑,碩、博士生離國小階段太遠,有的還同時擁有老師身分,他們要如何代表受教育的國小學生意見?所以他決定放棄。

 

10天內,教育部召開了3次「課綱審議大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最後終在29日選出22名課審會學生代表。同日,又因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擔任課審會專案研修小組召集人,引發國民黨強烈不滿並要求換人,即便有不少人力挺,但後續必定仍會成為眾人注意的目標,「課綱之路」似乎仍有一段路要走。(徐乙喬/綜合報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