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師自通】用牛車木頭做月琴 製琴師續傳「戲曲文化」

上報快訊 2017年02月26日 16:30:00
台南後壁的製琴師林宗範(右一),因為選材、用料堅持傳統、手藝精巧,不少人會透過網路訂購。(翻攝自林宗範臉書)

台南後壁的製琴師林宗範(右一),因為選材、用料堅持傳統、手藝精巧,不少人會透過網路訂購。(翻攝自林宗範臉書)

27歲的手工製琴師林宗範,熱愛傳統音樂的他,國中時就無師自通,手工做出人生第一把琴;因為選材用料堅持傳統,加上手藝精巧,獲得不少人喜愛,堅持「MIT」的他認為,台灣就有很多的木材可以做琴,不用被進口料來吵價高。

 

林宗範的手工琴。(翻攝自林宗範臉書)

 

根據《中央社》報導,從大馬路轉進鄉間小道,一間看起來普通的舊式平房建物,就是林宗範的住家兼工作室。工作室外面堆了一些像是廢棄物的木材,記者好奇地多看了幾眼,他馬上說,這些可都是寶貝啊。像是早年製作牛車的木頭,硬度與韌度都很夠,回收整理後做成月琴、三弦琴等傳統樂器,再適合不過了。

 

林宗範表示,市場上許多標榜用進口木材製的樂器,價格被炒作得很嚴重。其實台灣就有很好的木頭,像相思樹、台灣櫸木等都很好用。(翻攝自林宗範臉書)

 

林宗範小時候就在木工方面展現天分,才小學三、四年級,已能做出桌、椅等多種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上的物品;同時,他也很愛歌仔戲、野台戲等傳統音樂。在想學又沒錢學、也沒錢買樂器的情況下,心裡就有了「自己做把琴來學音樂」的這種想法。

 

林宗範說,國中時跑到鹽水牛墟等比較熱鬧的地方,去問一些老人家在彈的月琴、三弦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後來剛好住在附近的一名遠親知道他有興趣,就拿了自己在用的一把琴借他,就這麼依樣畫葫蘆,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把琴。

 

國三時的林宗範,就常在放假時拿著自製的琴,騎著腳踏車到白河的老人會,跟著長輩們一起彈琴、拉琴。從一開始彈不出聲音、進步到「彈不準」,在幾乎是無師自通的情況下,慢慢到可以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到了高中時,已經成為老人會的固定班底,前輩們要出團到廟會等熱鬧的場合表演時,他就跟著去。

 

林宗範表示,國中畢業前,學校的一名音樂老師可能覺得他學琴、製琴的事很有趣,向他買了兩把,成為他人生中賣出的第一把琴。當時老師還跟他說,「你的琴以後可能會漲價,先買兩把起來收藏」。

 

他說,其實製琴手藝是到了高中時才比較成熟,對選材、工法更講究,加上琴藝也進步了,抓到如何讓琴用起來更順手的訣竅。

 

「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間」,林宗範說,其實老一輩的人只要會彈琴、拉琴,就多多少少懂得如何製琴。只不過要做出好琴,需下苦心琢磨許多細節。機器雖然也做得出來,但他堅持用手工打造,每一把都經過他的手滑動過無數次,再細細調整到拿得順手。

 

林宗範表示,市場上許多標榜用進口木材製的樂器,價格被炒作得很嚴重。其實台灣就有很好的木頭,像相思樹、台灣櫸木等都很好用。

 

拿出國中時做的第一把琴,上面的弦已經拆掉,也有點歲月的痕跡。

 

「第一把琴總是個紀念」,林宗範說,傳統戲曲的魅力在於不像西洋古典樂般一成不變,樂師表演時的臨場反應才是關鍵,有把用得順手的琴很重要。近年好像願意用心學、投入這個產業的人越來越少,但他相信這股力量會一直在民間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她的唸歌揚威國際 台灣國寶楊秀卿一唱70年

一個老奶奶、5個年輕人 交織出最美的台灣文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