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kawaii文化:卡通便當背後的真相

文子齊 2017年03月18日 07:00:00
 (Mokiko@CC,BY.2.0)

(Mokiko@CC,BY.2.0)

在餐館林立的城鎮,快餐車用食材做成史努比、魯魯米等可愛的卡通人物。而在家裡,媽媽們將熱狗底部分成好幾條,當成章魚腳;用小片的海苔當作它們的眼睛。但為什麼這種可愛便當會在日本這麼成功?又為何大人跟小孩一樣瘋迷?讓我們根據CNN的報導,藉由東京學藝大學教授Joshua Paul Dale的觀察來一探究竟。

 

kawaii在十九世紀成了流行用語,同時,英文也出現了「可愛」一詞。kawaii在英文裡存在著聰明帶點狡詐,但在日語的字面上是指天真、無害且討喜的,並無任何負面的意義。

 

kawaii這種樣貌出現在日本文學相關的食物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世紀前,kaiseki(懷石料理)這種餐點會隨著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裝飾,例如楓葉會出現在秋天、可食用的花會在春天。江戶中期開始(1603~1867)那些可愛的東西伴隨著食物一起出現,在二戰之後,Hello Kitty這種kawaii的角色便出現在漫畫或商品中,隨後也出現在食品經常運用的範圍裡。

 

 (Mokiko@CC,BY.2.0)

 

「charaben」一詞是由英文的character加上日文的bento(便當)所衍伸而來 ,我們稱它為卡通便當盒,這些精心製作的便當盒以深受喜愛的角色為特色,如米老鼠,用米飯雕塑形體,小心翼翼地黏上海苔,加上處理過的火腿、起司、蔬菜,及烤過的義大利麵並抹上蛋黃醬。這些創意雖然會花費許多時間,但媽媽們願意為孩子每天做這些事情。

 

 (Mokiko@CC,BY.2.0)

 

在日本文化裡,有些情緒不能直接表達,就連說「我愛你」都覺得害臊。唯一能表達媽媽們的愛,就是每天幫孩子們製作精美的便當。當孩子打開便當時,便能感受到滿滿的母愛。從營養的觀點來看,這種便當盒是鼓勵小孩吃健康的食物,就算是討厭的蔬菜也能化做可愛的角色而吃下。

 

有「卡通便當皇后」之稱的Tomomi Maruo,已經學習了這項手藝十三年之久,除了授課如何製作卡通便當,她也在youtube頻道上傳她的教學。

 

 

便當盒、kawaii食物已經漸漸成了日本文化指標,畢竟這些能表達媽媽對小孩的愛,以及充滿創意的能力。可愛的東西使你微笑,將這些溫暖傳遞的關鍵正是日本的kawaii文化。

 

關鍵字: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