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壯專欄:安全 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王健壯 2017年03月22日 12:50:00
歷史的後見之明經常可見,政府出於恐懼而以國安為名的立法或政策作為,都是「自我推定的危機」,都有政治臆想症的強烈傾向,但其結果卻是造成人民基本權利的受損,以及民主憲政的挫敗。(湯森路透)

歷史的後見之明經常可見,政府出於恐懼而以國安為名的立法或政策作為,都是「自我推定的危機」,都有政治臆想症的強烈傾向,但其結果卻是造成人民基本權利的受損,以及民主憲政的挫敗。(湯森路透)

最近發生的一連串爭議事件:修法管制並處分退將在中國的表意自由;制定保防法或反滲透法強化反情報體系;調查局一周內抓了兩名共諜;教育部要求大學日後與對岸簽署書約時必須事前報部審查;陸委會規定公務員在大陸轉機應事前報備等等,都可以視為民進黨政府對兩岸關係發出的負面訊息。

 

在國與國的雙邊關係中,一國對他國的單向立法或政策作為,通常會被解讀為一國對他國所釋放的政治訊息,例如中國在12年前制定反分裂法時,就被解讀為對台灣不友善的負面訊息。台灣最近一連串涉及兩岸關係的立法與政策作為,當然也應作如是觀,北京也當然會以負面訊息解讀。

 

但民進黨何以在這麼短時間內一連釋放出這麼多負面訊息?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政府的計劃性作為,二是個別機關的個案性作為,卻引發其他機關的模仿效應。但不管原因為何,其結果卻都指向一個共同事實:民進黨政府已明顯傾向以管制手段來限縮兩岸關係的發展。

 

對中國而言,台灣政府的管制與限縮,當然是不友善的表現。但對台灣人民來說,立法或政策作為的管制與限縮,卻可能涉及對當事人或當事機關的權利損害。

 

例如管制退將與政務官有損國家尊嚴的言行,可能涉及憲法保障人民的表意自由基本權。要求大學與對岸簽署書約時應事前報審,可能涉及大學自治基本精神。無涉國家機密的公務員,在中國機場過境或入境轉機都應事前報備,也可能涉及憲法保障人民的遷徙自由。至於保防法或反滲透法,更與政府立法是否有違憲濫權嫌疑有關。

 

研究一個國家的民主化程度如何時,多數政治學者通常會採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石蕊試紙測驗:這個國家管制或限縮人民基本權的立法或政策,究竟多或少?多則民主化程度低,少則相反。川普執政後美國政府的諸多作為,在這項石蕊試紙測驗中就被證明是陽性反應;民進黨政府若接受同樣測試,其結果大概也不可能是陰性反應。

 

瞭解美國憲法史的人都知道,歷任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所制定的法律,例如從煽動法到愛國者法案;以及以國家安全為名的諸多政治性作為,例如杜魯門時期推行的公務員忠誠度調查,50年代參議院的麥卡錫小組與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以及二戰時期集體拘留安置日裔美國人等,其動機都是出於恐懼,恐懼有人會陰謀顛覆,或恐懼有人是間諜而洩密。而處理恐懼的唯一手段就是:對人民權利,輕則管制,重則壓制;或是輕則限縮,重則剝奪。

 

但歷史的後見之明卻常發現,政府當時出於恐懼而以國安為名的這些立法或政策作為,都是「自我推定的危機」,都有政治臆想症的強烈傾向,但其結果卻是造成人民基本權利的受損,以及民主憲政的挫敗,就像Anthony Lewis所形容的:「長期以來,恐懼與壓制總是反覆出現;當恐懼退潮,隨之而來的又是(政府的)悔恨與道歉」;一部美國憲法史中,數不盡這樣的故事。

 

台灣跟中國不同,中國因「自我推定的危機」而制定反分裂法,但台灣沒必要制定保防法或反滲透法。中國出於恐懼而壓制人民基本權,但台灣要做與中國正好相反的事。民進黨政府祇要有這樣的基本認知,就會瞭解「安全,正如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這句話的意思。

 

50年代麥卡錫主義曾廣泛影響美國的社會和文化,圖為當時恐共心態下所刊出,一幀題為《這就是明天嗎?共產主義下的美國!》政治漫畫。(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政府的手不能伸進新聞領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