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討人喜歡的同學變成滿手血腥的罪人:倫敦恐攻嫌犯馬蘇德

郭慧 2017年04月01日 14:07:00
3月23日於英國國會附近駕車衝撞人群遭警方開槍制止的馬蘇德。(湯森路透)

3月23日於英國國會附近駕車衝撞人群遭警方開槍制止的馬蘇德。(湯森路透)

艾姆斯(Adrian Elms)、艾傑歐(Adrian Ajao)、馬蘇德(Khalid Masood),這3個不同的名字,標示著一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與身分認同。

 

在名字與名字之間,從同學口中討人喜歡的傢伙,到倫敦恐攻的兇手,馬蘇德究竟經歷了什麼?

 

 

燦爛笑容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個非常好的小伙子。」中學同學奈特(Stuart Knight)看著足球隊的老照片,向《衛報》(The Guardian)這麼形容道。

 

照片中的馬蘇德(當時叫做艾傑歐)是個中產階級出身的健康男孩。他的媽媽愛恩絲( Janet Elms)17歲時生下他,2年後和菲利普( Philip Ajao )成婚,並搬到皇家唐橋井(Tunbridge Wells,英國肯特郡西部城市)定居,接著生下2名兒子。當時的艾傑歐是兩名弟弟的大哥哥,有著燦爛的笑容,和看似明亮的未來。

 

「他們看起來就是個快樂的正常家庭。」一個鄰居回憶道。

 

 

 

大家都愛他

 

「他很有個人魅力,大家都愛他。」老同學提爾向《衛報》說道(Kenton Till),「他非常聰明、擅長化學。我想他離開學校之後,應該會想做化學相關的工作。」

 

然而,離開學校之後的艾傑歐,漸漸跟同學失去聯繫,反而開始跟一連串的犯罪事件牽扯不清。

 

「我記得,有一次他跟一群醉酒的青年來我家參加新年派對。我的父母請他們離開,而之後我們就沒有再聯絡了。」提爾回憶道。事實上,艾傑歐之後也參與了販毒的工作,更因為欠下一屁股債而離開家鄉。

 

人們前往3月23日倫敦恐攻發生處哀悼。(湯森路透)

 

步回正軌

 

幸運的是,28歲時,艾傑歐遇到了哈薇(Jane Harvey),他的人生也開始慢慢步回正軌。

 

根據《衛報》報導,1992年時,這對夫婦有了一個女兒,並搬到薩賽克斯(Sussex)一棟有著4間房間和1個大花園的房子裡,希望能在那裡尋求生活的平靜。艾傑歐也在附近的化學公司上班,並攻讀大學學位,之後更開始做自己的小生意。

 

「他非常聰明,但是總是看起來有一點點凶惡。」在小酒館認識艾傑歐的威廉絲(Alice Williams)向《衛報》這麼形容道,「他會玩填字遊戲,談話時充滿聰明的機鋒,但是有一點點種族主義者的味道。」

 

 

2次入獄

 

這點平靜的日子很快地被劃破了。 《衛報》指出,35歲時艾傑歐在小酒館裡跟另一名男人莫特(Piers Mott)發生衝突。盛怒之下,艾傑歐拿著小刀,劃破了莫特的汽車坐墊以及他的臉、成為社區裡的不良份子,更替自己帶來2年的牢獄之災。

 

這是艾傑歐第一次入獄,卻不是最後一次。根據《衛報》報導,38歲時,艾傑歐在一家療養院外,再次持刀劃破別人的臉。這次他被判刑6個月。然而,這時的監獄和過去的監獄已經有所不同了。

 

九一一事件過後,許多激進份子在新的反恐法規下鋃鐺入獄,在這種狀態下,監獄成了激進主義的召募站,而像艾傑歐這種有著暴力背景、在身份認同中掙扎的年輕人,則是被鎖定的目標。

 

英國警方3月23日在恐攻現場蒐證。(湯森路透)

 

再婚生活

 

《衛報》報導指出,出獄幾個月後,艾傑歐和年輕的穆斯林女孩瑪莉柯(Farzana Malik)再婚。不僅有了新的婚姻,艾傑歐也開始了新的名字:儘管婚姻登記上,艾傑歐仍使用出身時的名字「艾姆斯」,但是他的身份認同則是「馬蘇德」。

 

同年,馬蘇德也考娶了英文教學認證。人屆不惑之年,馬蘇德到了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傳道授業解惑,直至2009年再次回國。

 

 

返回英國後,44歲的馬蘇德與一名29歲的甘比亞女子亥達拉(Rohey Hydara)、2個小孩共同定居魯頓(Luton,英國貝德福郡最大城鎮)。《衛報》報導寫道,此時的魯頓,有著激進主義和宗教緊張的問題。

 

而這個時期的鄰居,對於馬蘇德的評價則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馬蘇德「熱愛打理花園、總是彬彬有禮」;也有人認為他「像個陰影一樣,總是穿著黑色的伊斯蘭服飾,在晚上走來走去。」

 

恐攻現場拉起封鎖線。(湯森路透)

 

愉快的人

 

而到了48歲時,馬蘇德搬到倫敦,並參加了當地的清真寺,不過並非經常性成員。

 

而當時的鄰居則向《衛報》這麼形容馬蘇德:「他是非常愉快的人,總是穿著西裝,通常在5、6點時下班回家。」

 

瞬間變臉

 

馬蘇德最後的定居之處,則是伯明罕(Birmingham)的文森葛林(Winson Green)區。這時的鄰居,則形容馬蘇德彷彿有「人格分裂」。「他在送小孩去學校之後,會在瞬間變臉,眼神突然顯得痛苦而邪惡。」

 

32歲的鄰居葛拉絲(Anna Goras)向《衛報》表示,「他常常說,英國人不知道怎麼帶小孩,都把小孩送到品質不好的學校。」、「我是一名天主教徒,而他走來跟我說,我的小孩讀的學校簡直是垃圾,根本比不上穆斯林的學校。」

 

 

動機成謎

 

而到了3月21日時,在馬蘇德下榻的飯店人員彼得森(Michael Petersen)眼中,52歲的馬蘇德「有著一口白牙、面帶微笑、談笑風生、彬彬有禮」;3月22日,在飯店人員眼中,馬蘇德仍是個幽默、談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人。

 

然而,幾個小時後,對世人而言,馬蘇德是造成4人死亡、50人受傷的倫敦恐怖攻擊者。而動機,正如倫敦警署副助理署長巴蘇(Neil Basu)所說,可能永遠無人知曉。

 

 

 

23日在恐攻現場駐守的英國警方。(湯森路透)

 

【倫敦恐攻系列報導】

●首相談話,不向恐怖主義屈服

●歹徒開車衝撞,5死40餘傷

●IS:我們幹的

汽車恐攻,2016年起共釀百死

●2005年來,英國最嚴重恐攻

●倫敦恐攻,美歐各國慰問

●現場搶救,英議員網讚英雄

●突襲嫌犯住處,共帶回8人

●案情細節曝光,動機永遠成謎

【影片】 孤狼攻擊,兇手遭擊斃

【影片】 遭遇恐攻,英國進入反恐警戒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愚人節限定 Google Map推出經典小精靈遊戲

●【影片】英國啟動脫歐 英磅波動受矚目

●【影片】爸媽快報名! IKEA 小小店長體驗營

●【影片】巨石後又一新作 法國行為藝術家挑戰人體孵蛋​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