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重層嚇阻中國 台灣無須妄自菲薄

紀永添 2017年04月04日 00:02:00
每年漢光演習的電腦兵推,一開始最先登場的都是「戰力保存」這個科目。(照片來源:總統府)

每年漢光演習的電腦兵推,一開始最先登場的都是「戰力保存」這個科目。(照片來源:總統府)

在台灣走向民主化,體認到過去以反攻大陸為主軸的建軍計畫不切實際,而準備進行裁軍改革後,台灣的最高國防戰略就開始不斷修正。幾經演變,以守勢為優先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成為了共識,這種以防衛為主、嚇阻為輔的戰略與「制空、制海、反登陸」的建軍順序,決定了接下來二十幾年間台灣的軍事發展方向。就好的一面來看,這是一個符合台灣防衛需求,且台灣經濟能力可以負擔的務實戰略;但從不好的一面來說,這樣的戰略也讓台灣的軍事發展計畫常常過於保守。

 

歷屆政府與軍方也不是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曾嘗試微調過這個戰略方針,改變順序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即以攻擊性的嚇阻能力為主,防衛為輔,並提出「決戰境外」的新觀念,無奈當時台灣的武器裝備都還不足,再加上政黨輪替,人去政息,而再度回到「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路上。

 

有效嚇阻定義模糊

 

只是何謂「有效嚇阻」?其定義非常的模糊,台灣並沒有核武,目前也不可能使用生化武器,在缺乏可扭轉戰局的戰略性武器下,台灣要如何嚇阻敵軍?或許經濟學人最近一篇討論一中政策的文章「The one-China policy:The great obfuscation of one-China」可以給我們一點答案。

 

這篇文章中說道,對中國而言,最大的夢靨就是攻台作戰時久攻不下,一旦時間拖長,國際社會開始介入,中國就要面臨巨大的壓力,放棄攻台作戰將使中國領導人面臨國內排山倒海的質疑,讓共產黨政權不穩,但繼續作戰可能導致與美國等國家爆發直接衝突,使情勢變成極為兩難的選擇,無論哪一個都對共產黨政權很不利。因此能否快速奪取台灣,在國際社會來不及反應前,形成佔領台灣的既定事實,就成為了中國會不會以武力犯台的關鍵。所以反過來說,「時間」就是台灣最重要的戰略性嚇阻武器。

 

戰力保存是漢光演習重點

 

而其實這就是過去台灣防衛計畫的最主要核心概念,只是台灣的全民國防教育可謂付之闕如,多數民眾並不瞭解為什麼每年漢光演習的電腦兵推,一開始最先登場的都是「戰力保存」這個科目。過去的防禦邏輯是這樣,在渡海奪島的作戰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兩棲登陸,但運輸船團最為脆弱,只要台灣還保存一定的海空戰力,敵方就沒有把握發動兩棲登陸,因為很有可能在渡海途中遭台灣殘存的兵力伏擊,就算能將部份兵力送抵灘頭,也會因缺乏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而被灘頭的反登陸部隊殲滅。只要敵方無法發動兩棲登陸,戰事將會陷入僵持,台灣就贏得了最重要的「時間」。這就是在缺乏核彈下,台灣過去「有效嚇阻」的戰略思維,只是「攻擊永遠是最好的防禦」,過去這種相對被動的嚇阻戰略,賭的是敵方不敢冒進,其理論雖有其邏輯性,但也只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

 

國防部新提出的「重層嚇阻」與過去的「有效嚇阻」有什麼不同?就目前已經揭露的資訊看來,這個新戰略方針,主要是奠基於過去「決戰境外」的政策,當時加快腳步研發的打擊性武器,在這幾年陸續量產服役後,讓台灣軍方首次擁有了長距離的打擊能力,因此想要以擴大防守圈的方式,主動迎擊敵軍,採取分層阻截的方式,達成進一步延滯敵人進犯速度的目標。

 

換句話說,就是防禦戰略雖然仍然是以本島的「防衛固守」為主,但會利用台灣已服役的新型武器,搶先在戰事初期,或甚至在衝突爆發之前,已掌握到敵人即將進犯的確切情報後,就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主動攻擊還未抵達本島防禦範圍內的敵軍,以破壞或干擾敵軍正在進結的戰機與艦艇、或指揮系統、通訊節點、後勤與支援設備,達到拖延敵軍進犯速度的目標,換取台灣最需要的時間。

 

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攻擊距離最遠

 

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增程計畫已讓射程突破1000公里,官方公開的量產數量為254枚。(合成畫面)

 

目前台灣攻擊距離最遠的武器,應該就屬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了,這個以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為掩護的計畫,其實與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沒有什麼關係,而是不折不扣的攻陸巡弋飛彈,最初量產型的射程約600公里,但隨後展開的增程計畫已讓射程突破1000公里,官方公開的量產數量為254枚。600公里射程已可涵蓋中國東部戰區中針對台灣的第一線機場與港口,射程1000公里更將涵蓋第二線機場與更內陸的後方指揮中樞。因此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將會是「重層嚇阻」戰略中的第一線攻擊武器,用來破壞敵方的軍用機場、港口、預警或防空雷達、通訊指揮中樞,以制造混亂,延遲敵方的行動,讓台灣的守軍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戰力保存並準備第二層的嚇阻打擊。做為第一擊的武器,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對台灣最大的戰略價值,並不在擊退敵軍,而是在爭取寶貴的準備時間。

 

萬箭彈可攻擊中國沿海機場

 

除此之外,空軍的萬劍彈也已經在近期量產服役,這款可由IDF戰機攜帶發射的萬劍彈,是一種能在視距外攻擊的空對地遙攻武器,使用被國際條約禁止的集束炸彈彈頭,能大規模破壞敵方的機場跑道、部隊集結區或重要陣地。與美國同級產品JSOW不同的是,萬劍彈除了有滑翔能力外,還擁有引擎動力,因此射程依戰機本身的速度與投擲高度不同,高達200公里以上。IDF在海峽中線以東就可以發射,攻擊中國沿海的第一線機場,而無需冒險進入中國領空,因此在運用上將更有彈性。另外台灣也是少數使用空射型魚叉反艦飛彈的國家,這款飛彈可由台灣的F-16 A/B Block 20掛載發射,還更進一步購入60枚的AGM-84L改良型空射魚叉飛彈與50套將舊型魚叉飛彈也升級的改裝套件,AGM-84L擁有部份的攻陸能力,可用來攻擊港口設施與停泊在港內的艦艇。

 

IDF戰機攜帶發射的萬劍彈,是一種能在視距外攻擊的空對地遙攻武器。(翻攝自維基百科)

 

雄三反艦飛彈可攻擊沿岸目標

 

讓反艦飛彈能攻擊岸上或港中的重要目標,直接阻敵於港內,可大幅增加反艦飛彈的攻擊彈性,也因此已成為新一代反艦飛彈的發展方向。台灣自製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也在量產服役後,進一步發展增程型,使射程高達300公里以上,並擁有攻擊沿岸目標或港內停泊艦艇的能力,雖然目前仍不清楚雄三增程型的彈體是否有改變,能否使用原有發射箱於艦上發射,但以台灣海峽的寬度來計算,即使在岸上發射,也能攻擊台灣正面的敵方港口,若能在艦上發射,則攻擊範圍還將延伸到更遠的地方。而AGM-84L魚叉飛彈的射程則約200公里,但因為是由戰機掛載發射,其打擊範圍可進一步向外延伸。AGM-84L魚叉飛彈與雄風三型增程型飛彈將成為台灣打擊敵方沿海港口等重要目標的利器,同時這些飛彈一樣具備反艦能力,能與亞音速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組成台灣的海上封鎖網。

 

台灣自製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也在量產服役後,進一步發展增程型,使射程高達300公里以上。(國防部提供)

 

油氣彈可用多管火箭投射

 

至於擔任反登陸任務的陸軍,這幾年所發展的最重要攻擊性武器,應該就是多管火箭系統雷霆2000了。這款因載具問題而延宕很久才量產部署的武器,依火箭模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射程,最遠可達45公里。中科院並為其研發了專用的油氣彈彈頭,油氣彈素有窮人核武之稱,在引爆後會產生極高溫,並消耗掉整個彈著區的氧氣,數公里內的生物都難以存活,利用多管火箭來密集投射,將形成範圍很大的殺傷區。陸軍想定的作戰方式是利用射程最長的火箭彈攻擊停泊在沿岸的敵方登陸船團,以中程火箭彈攻擊已離開登陸艦,正在泛水前進準備搶灘的登陸舟波與兩棲坦克,用短程火箭彈攻擊已在灘頭登陸的敵軍,雷霆2000讓陸軍的火力投射能力由灘頭向外延伸了45公里。至於空軍所使用的油氣彈則稱為青雲彈,由IDF掛載發射,亦可支援反登陸作戰。

 

多管火箭系統雷霆2000依火箭模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射程,最遠可達45公里。(翻攝自維基百科)

 

避免激化兩岸說法模糊

 

所以從射程最遠的雄二E巡弋飛彈,到射程最短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這十幾年來台灣的軍事發展,讓防禦作戰可以不再處於被動,有更多的手段能主動截擊敵軍,並一層一層消耗對方的戰力,不再單純以最後的決戰來嚇阻敵人,這應該就是軍方會提出「重層嚇阻」這種新概念的原因。不過有趣的是,可能因為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也為了避免激化兩岸對立情勢,軍方在闡述其戰術手段時,每每低調模糊,在國會提出的報告寫「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岸上。」被指不知所云,但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軍方在新戰略方向下的戰術規劃是有所依據的,如何以巡弋飛彈、遙攻武器與增程型反艦飛彈干擾敵人在沿海地區的集結,如何以反艦飛彈封鎖敵方船艦靠近台灣,最後以大型殺傷性武器攻擊敵方兩棲艦隊的泊地與登陸部隊,以建構多重的防禦網。

 

今天國軍能有這些能力,要感謝過去提出的「決戰境外」這個新觀念,讓軍方的武器發展思維能由守轉攻,唯一可惜的是當年的潛艦購案被阻擋,否則現在台灣的多重嚇阻網將會更完整。只是「決戰境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視了固守本島做為最後防線的重要性,這也是被批評的最多的地方,因為本島的抵抗能力,仍然是最有嚇阻力的一環,這一點全民必需要所有認識,萬一戰事爆發,戰火不可能不會波及本島。但只要台灣不輕易投降,對中國而言就是極為巨大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這幾年來,千方百計以媒體戰、輿論戰與經濟戰,試圖從內部瓦解台灣社會民心的關鍵原因。因為就目前看來,強行橫渡上百公里的海峽、登陸一個重重武裝的海島相對困難,開戰風險極高,萬一戰事久拖不下,情勢很有可能會變的難以收拾,但若以攻心為上,讓台灣民心瓦解,則台灣唾手可得。

 

所以說台灣不用妄自菲薄,但也千萬要記得「忘戰必危」這個道理。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關鍵字: 重層嚇阻 紀永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