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黨凡事霸王硬上弓 香港焉能不亂

羅永康 2017年04月24日 00:00:00
港英政府最後在香港實現了立法會的(變相)全面直選,卻沒有能在香港回歸之前實現最高領導人普選,其制約方並不是港英政府。(湯森路透)

港英政府最後在香港實現了立法會的(變相)全面直選,卻沒有能在香港回歸之前實現最高領導人普選,其制約方並不是港英政府。(湯森路透)

前陣子,看到上報香港政治評論家李芄紫先生文章《港英時期為何沒有民主》一文。內容令我這個後學,受益不淺。然港英時期,沒有民主而可長治久安的最大要點-「行政吸納政治」,他只輕輕用兩三句帶過。此外,對於當時社運人士,港英策略也異常高明,李先生亦沒有提及,為免台灣讀者忽略此兩要項,後學決定書成此文章。至於李先生已述各點,請讀者自行點擊,我不會重複。

 

「行政吸納政治」為台灣來港教授金耀基博士上世紀提出,意指把政治人物吸納到行政機關(如諮詢機構),令政府認受性增加,從而消弭民間矛盾。

 

在上篇文章,我曾言及政治學書籍寫得最多的,相信是利益。政治學常識,政府的功能便是利益的再分配,例如收稅後周濟窮人。任何地方皆有利益衝突存在,港英用此方法,將有名望人士委任加入諮詢機構,除增加認受性,亦可以聽取意見,改善施政。此之所以,除了67暴動赤禍外,香港幾十年太平無事。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提出跨階層「管治者同盟」概念,相信大部分承傳自上述理論。但落在中國人手上,完全不同,董建華是任人唯親,完全拒民主派於權力核心門外,使行政立法陷入僵局。

 

此方法另一必要條件,是政府肯從善如流,接納意見而改變政策,但建華八年,倒行逆施,視民意如無物,與港英政府,相差十萬八千里。

 

另一政治學常識,為法律是利益各方討價還價後寫成文字,立法代表功能即在此。港英雖無全面普選,但充分委任各方代表,廣泛諮詢彼等意見,無普選之名,有利益各方討價還價之實。

 

成也港英,敗也港英。此方法到今天行不通的另一原因,是引入直接選舉。以往沒有選舉時,港英是用相當資源調查地方人物,再委任領袖,但有了選舉,政治人物要向選民交代,如「接受朝廷招安」,即出賣選民,政治生命隨時終結。此之所以,隨著直選產生,行政吸納政治時代,正式完結。即使上任特首曾蔭權先生意圖撥董建華之亂,返英國時之正,委任民主派背景的資深傳媒人劉細良先生當智囊,亦未能取得相同效果。

 

除了委任社會有地位人士外,對於社運人士,港英也較寬容。今天,我們知道何韻詩、黃耀明、杜汶澤、黃秋生等曾支持雨傘運動藝人,慘被大陸封殺,影響所及,連香港電影公司也害怕而不敢給予邀約,不少至今仍只接到很少工作,但港英政府就不同了。

 

請Google一下這些名字:鄭海泉、施永青、岑建勳、陳坤耀。他們全部都是今天香港的社會賢達,彼等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年輕時曾參與社會運動。鄭海泉是滙豐銀行首位華人大班,年青時是港英政治部心中一根刺,但港英沒有叫滙豐銀行不請他。施永青先生是地產代理寡頭之一,香港免費報章AM730創辦人,年輕時是托派(托洛斯基式社會主義者),港英沒有封殺他的地產公司。岑先生是資深電影人,從影前同是托派,港英沒有對電影公司施加壓力。陳坤耀是前嶺南大學校長,亦有參與過社運,港英沒有阻止任何大專院校給他聘書。

 

回到今天,共產黨封殺藝人,斷彼等財路,正正實踐習近平所言:「不能讓他們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

 

港英的高明處,在於不會趕盡殺絕,知道社運人士如果退出後有安定生活,便不會重回反對陣營。不要以為只有上述幾位先生,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年青時也曾參加抗議,但她可以進入政府當政務官,扶搖直上至今,位極香港。

 

共產黨就是不懂自由社會運作,英國人應付公民社會,有過百年歷史,正如我上篇文章所言,沒有經過民主選舉的政黨會押錯注,管治地方從未有過正常公民社會的政權,不懂處理自由社會下的社運份子,凡事只懂像強姦犯般霸王硬上弓,香港焉能不亂?

 

※作者為香港立場新聞博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