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為了不被淘汰 我選擇離開公股

李玉芯 2017年04月29日 07:00:00
公股銀行將在未來金融科技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中,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而現在內部亦不思轉型,只想維持既有的獲利基礎。僅為示意圖。(湯森路透)

公股銀行將在未來金融科技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中,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而現在內部亦不思轉型,只想維持既有的獲利基礎。僅為示意圖。(湯森路透)

最近離開了待三年多的公股銀行,在這期間內從期待轉為失望,公股行庫內部的保守氣息遠超過我想像。最近的經營權之爭,更讓人看清只是高層想要維持他們的既有利益,而非帶領銀行克服未來挑戰。其中有幾項制度上的缺陷是公股難以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若不從上到下的改革,將在未來面臨更大的挑戰。

 

內部缺乏有效誘因

公股內部待遇全靠年資,在未被改革13%優存利率的公股退休人員,最高每個月500萬的上限,光利息就跟我們第一線行員的本薪差不多。早期進來的員工們多半是為了追求穩定,一路安穩地坐上高階主管的位置,而許多新進的行員卻也有這種想法,導致上下瀰漫著不出錯就好的消極心態,制度的設計沒有提供誘因讓人進步或表現。

高層思想保守

許多主管甚至以為有網路銀行就等於FinTech,更遑論帶領內部推動金融創新、金融科技,而民營銀行在這一塊都還是勝過公股銀行。高層也都把資源放在傳統金融的業務,認為維持獲利就好,而不是開展數位金融,看不見未來趨勢。

整體抗拒變革

儘管政府有要推動金融科技,但高層還是都招募傳統金融人才多,跨領域人才如工程師少,像是在應付新的趨勢,而非真心求變。再加上工會也是與銀行方站在一塊,如反年金改革聯盟一樣,只是為了短暫保障行員的既有工作,但長期卻不利於銀行發展。

綜上,公股銀行將在未來金融科技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中,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而現在內部亦不思轉型,只想維持既有的獲利基礎。我現在還能夠選擇離開,在未來的大規模裁員中,有多少人是被迫離開的,而連服務業當中收入最高的金融業都難以承受這樣的變革,政府又該如何去因應包括金融業及其他更多的產業轉型呢。

 

【延伸閱讀】

投書:老人把持的公股銀行如何推動Fintech

 

※作者為前金融業上班族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