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曉進專欄:大陸冷熱鄧麗君

辜曉進 2017年05月08日 00:02:00
《鵬城今版》連載的鄧麗君報導。(作者提供)

《鵬城今版》連載的鄧麗君報導。(作者提供)

今年2月訪台時,在「總統府」注意到比手掌還寬的兩方玉璽:一為綠色,上刻「中華民國之璽」;二為白色,「榮典之璽」四字在燈光下更加醒目。兩印皆為陽字,凹處有紅色印泥痕跡,表明它們曾被反復使用。講解員說,鄧麗君就曾獲得過加蓋「榮典之璽」之表彰。講解員大概看我是大陸人,認為天下誰人不識「君」,故拿她做例。相信臺灣獲此殊榮者絕不止鄧氏一人。

 

說起這玉璽,還真是「國寶」。據悉,早在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後,就成立印鑄局,刻制了五方璽印,其中兩方就與上述內容完全一致。蔣公完成北伐大業後重刻這兩印,其中的「榮典之璽」取材新疆羊脂玉,璽面13.6公分見方,重達4.3公斤,1931年7月1日啟用,以為頒發勳章、發佈褒獎令等國家級榮譽之印信。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這些玉璽也隨帶入台,繼續扮演官方最高褒獎之角色。鄧麗君獲獎,也就同時為自己蓋上了官方印記。也正是其與官方的糾結關係,甚至影響到她在大陸的「待遇」。

 

中華民國之璽。(取自總統府官網)

 

上世紀80年代初,大陸曾掀起臺灣校園歌曲熱。經過長達10多年的政治主旋律薰陶,大陸民眾對或清新柔美、或婉轉憂傷、或甜蜜溫情的臺灣歌曲大為欣賞,彷佛「如聽仙樂耳暫明」。一時間,收音機、錄音帶裡到處都是臺灣歌曲。有趣的是,在鳳飛飛、徐小鳳、蔡琴、齊豫、劉文正等風靡全國的同時,並非校園歌曲歌手的鄧麗君的風頭卻蓋過了上述明星,其《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在水一方》《甜蜜蜜》等過去被歸類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的甜美歌曲,迅速傳遍大街小巷,似乎是對之前否定之否定,也有報復性傳播之效。隨著相關港臺影視作品的引入,鄧麗君的「鄰家女」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這是鄧氏在大陸最熱的時候。

 

鄧麗君熱一直持續到90年代,那時電視早已普及,卡式袖珍答錄機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鄧麗君的歌曲及其配歌的電影、電視劇更加風靡,街頭大排檔和面對底層民眾的放映室也常見其身影,為其歌曲製作的卡拉OK成為被點唱最多的曲目之一,儘管這時鄧麗君已經淡出歌壇。但就在這熱頭上,突然傳來鄧麗君去世的消息。那是1995年5月8日,鄧因哮喘病突發而去世,年僅42歲。消息傳來,舉國震驚,海外報導更是鋪天蓋地。其時,筆者正在主持一份新創刊不久的對開四版報紙《鵬城今版》(當時大陸的日報絕大多數每天只出4-8版,《廣州日報》版面最多,每天16版)。該報以「跟著百姓走,與您同樂憂」為辦報宗旨,試圖走貼近民眾、關注熱點的市場化路線,版式也借鑒港臺報紙的專題形式,較為花哨,還開創大陸對開報紙每天頭版刊登整版新聞大特寫的模式,深受讀者歡迎。但由於未能申請到獨立刊號,只能跟隨深圳最大報紙《深圳特區報》一起發行,而後者是中共深圳市委機關報。鄧氏去世後,筆者正考慮如何做一次關於她的深度報導,突然想到有一位大陸著名娛記,早些時候曾說起要去泰國探親度假。

 

鵬城今版》跟隨深圳最大報紙《深圳特區報》一起發行。(作者提供)

 

他叫陳毅藝,《珠海特區報》的資深娛樂記者。他熱情豪爽,與我和報社一些同事都很熟,當時《鵬城今版》剛開始刊登他一個連載《鞏俐與誰共舞》,大家都習慣叫他「藝仔」。藝仔能量大,雖供職珠海,活動範圍卻是全國性的,與影視娛樂界很多大明星特別是港臺明星都有聯繫,知曉其中不少內幕,10年後還出版了《陳毅藝鏡頭下的明星影像》。一年前的1994年6月15日,正是在藝仔等骨幹的積極張羅下,珠海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這被認為是當時港澳臺明星出席最多的內地電影節。我電話聯繫上藝仔,方知他剛從泰國回來,在鄧麗君去世前的一個星期裡,他一直待在泰國直至她去世。我問:「你瞭解鄧麗君去世前的生活情況嗎?」藝仔答:「你看我是幹什麼吃的嘛,當然瞭解。」「那好極,你詳細寫一個幾萬字的中篇,以鄧麗君移居泰國後的生活為主線,插入她的生平故事,儘快給我。我們安排連載,」我立刻約稿。「行!」他一口答應。

 

藝仔守約,10多天后即把稿子發來。我讓編輯仔細審閱修改後,待當前的連載發完,於7月4日在第四版以通欄的篇幅開始連載這篇深度長文:《不死的天堂鳥——鄧麗君生前死後恩怨實錄》,計畫20天刊完。雖然這時距鄧麗君去世已過去快兩個月,人們對相關資訊的關注熱度並未明顯降溫。而我當時對首次刊登港臺藝人的長篇報導也保持著一分謹慎:既未事先預告,也未在當日頭版做導讀。但我們的低調推出仍抵不過讀者的熱情敏感,報紙一上街,便因讀者間的人際傳播而成為最熱賣的媒體,《深圳特區報》的報攤零售很快告罄,何況當日頭版還有對著名作家柯雲路主導的氣功報告會的現場揭露大特寫。順便說一下,《深圳特區報》作為黨報,1982年創刊以來一直以公費訂閱為主。自《鵬城今版》創刊並隨該報發行後,自費訂閱的人數便不斷增加,導致該報的讀者結構當年便發生顛覆性改變:自費訂戶數首次超過公費訂戶。而且,該報的街頭零售數量也大幅上升。內地10多個省市的黨報還曾派人前來取經。

 

第二天,雖加印了報紙,零售仍然是上午就賣完。然而就在當天下午,大家還在欣喜興奮之時,上面來了電話。電話命令立即停止連載,不容置疑,不讓解釋,沒有商量餘地,卻並未提出批評。編輯部的同事都驚呆了。在知道難以挽回後,我問上面,能否刊載一個停載啟事,因為幾十萬讀者在追著看呢,我們要向讀者負責。答曰不可。後來瞭解到,是深圳某局的一位資深領導向上面告狀,要求停止刊登的。他的理由是,鄧麗君是臺灣特務,黨報連載鄧麗君,是為特務粉飾招搖,黨性立場何在?但他並未給出鄧是特務的證據,只是「聽說」,上面居然也就採信了。我當時非常生氣,但也毫無辦法。我把消息告知藝仔後,他更是憤怒,說:別說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即便真是特務,現在大陸出版物對從戴笠到沈醉的軍統特務都沒禁忌,為何要封殺鄧麗君?我勸了一番,然後給他出主意:「我相信這個決策是某些領導左傾和過度謹慎所致,你不妨一稿多投,向內地不同城市的報刊發去試試。」

 

陳毅藝是《珠海特區報》的資深娛樂記者。(作者提供)

 

藝仔聽了我的勸告,將稿件複印多份發往內地。果不出我所料,包括《廣州商報》《今日名流》等在內的4種內地報刊都相繼刊登了陳的連載。其中湖北作協機關刊物《今日名流》以特刊形式,一次性全部登完,銷量增加不少。直到今天,大陸官方也沒有任何人對這篇文章提出異議。我當時聞此愈怒,好端端一個精心策劃,就因某些領導的保守和偏見被毀於一旦。

 

不過,後來有段時間,鄧麗君是特務的傳說甚囂塵上,鄧氏在大陸開始遇冷,一些民眾對鄧產生反感,據稱中央電視臺也對其封殺。較為流行的說法來自原軍統特工谷正文。谷回憶說,鄧是1968年夏因要參加新加坡一場音樂會而申請出境的,當時還是戒嚴期間,申請人是否願意利用現有條件為臺灣政府進行情報工作,成為獲得出境許可的硬性條件。15歲的鄧麗君為順利出境而接受了這個條件,但她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特工。1997年,日本人日宇崎真、渡邊也寸志出版《鄧麗君的真實世界》,也證實了這點,還說早期很多臺灣藝人都接受了這個條件。伴隨這一輿論的,是鄧麗君在金門「勞軍」等照片的傳播。

 

進入21世紀後,人們對鄧所謂的「特務」背景早已理解。鄧在大陸任何媒體(包括央視和新華社)上的傳播都毫無障礙,網路上更是可以任意談論。但鄧麗君的熱潮也已一去不復返了。

 

※作者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原《深圳日報》(Shenzhen Daily)總編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