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當「飲筒」說成「吸管」 「電單車」說成「摩托車」

何俊霆 2017年05月14日 07:00:00
在普通話教育下,香港小學生中,有愈來愈多人將原本的「電單車」說成「摩托車」,那些香港人習以為常的「港式粵語」,正悄悄地地式微。(美聯社)

在普通話教育下,香港小學生中,有愈來愈多人將原本的「電單車」說成「摩托車」,那些香港人習以為常的「港式粵語」,正悄悄地地式微。(美聯社)

近日有報章(香港)進行街頭調查,發現不少小學生在「普教中」下,逐漸慣用「陸式粵語」,例如把「飲筒」說成「吸管」、「電單車」說成「摩托車」,香港人習以為常的「港式粵語」,正悄悄地地式微。

 

獨特之語言文字,往往是身份認同的重要構成基礎;事實上,即使說同一種語言,不同地域的獨特口音,其實也能對身份認同有著莫大關聯 。「港式粵語」之於香港人身份認同,令人聯想到蘇格蘭口音(Scottish accent),如何塑造了獨特的蘇格蘭人身份。受到 蘇格蘭語(Scots)跟蓋爾語(Gaelic)的影響,蘇格蘭人的英語有極強之口音,以致其他地區的英語使用者,有時也不易理解蘇格蘭英語。其中一些經典例子,如英語的「know」,有些蘇格蘭人會說成「ken」,「do you know」就變成「dae ye ken」;而「I don’t know」則是「Ah dinnae ken」。然而,蘇格蘭口音除了聽起來有趣以外,其實更是蘇格蘭人國族身份認同重要組成部份。

 

甚麼是「蘇格蘭人」?

 

蘇格蘭學者 David McCrone 在新書《The New Sociology of Scotland》中,嘗試比較各種蘇格蘭人身份認同之「社會文化標記」(Markers of Scottish national identity)。所謂「標記」,乃蘇格蘭人認為構成蘇格蘭人的重要元素(如出生地、種族、居住地等)。McCrone的研究發現,操蘇格蘭口音的人,比操其他口音者,更傾向被接納為「蘇格蘭人」。換句話說,一個操蘇格蘭口音的非白人,比一個操英格蘭口音的白人,更容易被蘇格蘭人當成「自己人」(One of us)。有趣的是,研究同時發現,非白人在英格蘭,更難被接納為「英格蘭人」,在某個意義上也說明蘇格蘭人作為一種身份認同,比起英格蘭人更為多元開放。

 

事實上,學者巴塔查亞(Abanti Bhattacharya)在研究香港人身份認同(Hong Kong identity)之沿革時,也指出受殖民地英語社會影響之港式粵語,與廣東地區的陸式粵語不論在口音、用詞以至文法上也有顯著分別。而這種語言上的獨特性,正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重要文化標記之一。然而,隨著教育局硬推「普教中」,不少香港小童混淆大陸用語與地道粵語。在自由、法治、廉潔等港人核心價值被逐步淘空之際,假如香港人下一代連語言也「與大陸接軌」,令港式粵語不再成為港人之獨特文化標記的話,香港主體性必然岌岌可危。

 

本土民主運動,除了爭取民主自治守護核心價值,又豈能忽略捍衛我們的語言文字?

 

【延伸閱讀】

鄭立專欄:不讓香港人淪為香港三等公民

鄭立專欄:香港的山寨式民主

共黨凡事霸王硬上弓 香港焉能不亂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