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桃園電影節 藝術總監吳乙峰、策展人游惠貞對談

黃衍方 2017年05月18日 14:00:00
2017桃園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左)、藝術總監吳乙峰(攝影:陳品佑)

2017桃園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左)、藝術總監吳乙峰(攝影:陳品佑)

2017桃園電影節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本屆桃影是由資深策展人游惠貞和深耕在地的吳乙峰導演共同策劃,在這次影展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呢?來聽聽兩人怎麼說吧!

 

兩人合作的緣起

 

吳乙峰導演長期在桃園從事影像教育的工作,談起他最初對桃園電影節的看法,他這麼說:「如果沒有一個有經驗的策展人來帶領的話,這個影展一定會完蛋。」

 

第一,北部有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南部有高雄電影節,桃園電影節的知名度不夠,光搶片子就搶輸人家;第二,桃園的居民比較沒有參與電影節的經驗,雖然還是有一些影迷,但是整體數量比台北少,而且桃園的面積是台北的五倍,很難把他們聚集起來。

 

吳乙峰於是想:「我們可不可能來做一個比較好的國際影展,不管是劇情片或是紀錄片,把它們帶到桃園來,培養一批新的觀眾,這對我來講比較重要。」因為吳乙峰希望影展裡能有更多涉及國際的部份,所以海外參展經驗的豐富的游惠貞就成了他合作夥伴的首選。

 

游惠貞認為,對於為什麼要辦影展,桃園市政府也許可以再想清楚一點。鄭文燦市長曾擔任過新聞局長,他曾很清楚的表示,不希望桃園電影節只是一個放煙火般的活動。既然父母官對電影節有理想,加上跟吳乙峰也很熟,所以游惠貞認為可以來做做看。

 

吳乙峰希望可以把這屆桃園電影節做好,讓它能夠找到自己的基礎和脈絡。「你不可能一屆就怎麼樣,它是一個慢慢累積,從訓練如何看紀錄片、看好的藝術電影開始,是一個階梯狀的過程。」

 

(攝影:陳品佑)

 

以日本山形影展為借鏡

 

吳乙峰的想法是以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作為借鏡,他認為,山形相對於東京而言也不算是大都市,所以桃園應該也有辦法做出一個不一樣的影展,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是兩年一次,桃園電影節可以每年辦,以做出區隔,但是市政府擔心都是紀錄片的話會沒人看,所以在標案上仍規定要有一定比例的劇情片,吳乙峰也明白市政府的考量,所以最後片單中仍有一半是劇情片。

 

游惠貞曾參與過韓國釜山影展的「AND亞洲紀錄片連線」(Asian Network of Documentary),跟亞洲地區各大影展的策展人都有過接觸,他們之中的醫些人將會來參加桃園電影節。吳乙峰表示,這樣正好可以跟他們有一些連結。「因為才剛開始而已,所以我們先把亞洲的部份做好。」

 

本屆桃園電影節舉辦有「台灣獎」紀錄片競賽,初選共選出十五部作品,這十五部紀錄片的導演將有機會跟外國影人進行交流。吳乙峰認為這很重要,可以讓台灣的導演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在自己的土地上拍紀錄片。「桃園又是國門之都,以前都在建設工商,現在應該要開始累積一些文化的東西。」

 

被遺忘的楊德昌

 

吳乙峰曾在某個大學裡講楊德昌,結果現場只有一個人知道他是誰,讓他覺得很不可思議。「後來我才知道,這些十九歲的孩子,楊德昌過世的時候他們才九歲,這幾年除了《牯嶺街》之外,沒有人再去談過他的電影,侯孝賢起碼還有《聶隱娘》,所以我才發現,哇,原來我們的市場這麼大。」他笑著說。

 

如何為地方紮根是本屆桃園電影節的重點之一,游惠貞表示,這一塊他們將會不計成本的努力去做,但是她也強調,他們不希望桃影變成一個地方性的活動,就像你下鄉去巡迴放映電影那樣,還是會希望它有國際性的高度,如何同時達成這兩大目標,成了他們的最大考驗。

 

吳乙峰表示,很多人不看紀錄片其實是因為他沒有基礎,但他不會因為他們不看就放棄,反而要多放紀錄片給這些人看,慢慢的培養他們。吳乙峰舉例,他在桃園光影電影館的時候,有一個歐吉桑常常趁著有放映活動時跑來吹冷氣。「他就每天看,看到有一天突然跟我講說,導演我沒有辦法在家裡看八點檔了,我現在還加入志工,跟人家討論電影欸。」

 

(攝影:陳品佑)

 

吳乙峰認為,藝術應該回歸生活,而電影也是要回到生活裡面,任何人都有資格去享受電影帶來的震撼。「早期老師給我們看費里尼,我怎麼看得懂,但是你慢慢看,就可以懂他在表達什麼,這個東西要有一個訓練,那電影節就是一個訓練,到時候它就有基本的觀眾,這是我比較想弄的。」

 

「一直覺得我沒有那麼大的期待,我們就盡力去做,總會呼喚出不同的東西。」吳乙峰說道:「重要的不只是詩人,還有推動寫詩的那個人,這些推動會變成一種養分,以後我不可能一直辦,但是只要大家喜歡,這個電影節就可以繼續下去。」

 

要把國際性做出來

 

吳乙峰坦言,因為桃園電影節的名氣還不夠大,所以這次要透過一些朋友的關係來邀片。「所以我們才會找山形、釜山重要的策展人過來,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影展,這樣以後我們要跟他們找片,他們才會推薦給我們。」

 

游惠貞表示,這次邀其他國家的策展人來,主要是希望他們能來看看台灣的影片。「很多東西的建立是一步一步來,你首先要讓人家來看看你們在幹嘛,畢竟亞洲也不是那麼遠,你當然要讓對方多來互動。」

 

此外,游惠貞表示,邀其他國家的影人過來,用意也是在提醒觀眾,桃園電影節並不是一個地方性的活動,她認為電影節是人跟電影聚集的場合,在那裡可以感受到國際的氛圍,如果國際性的部份沒有做出來,不如就在校園裡辦影展就好。

 

主演開幕片《母親大人》的印尼影后祖米妮。(桃園電影節提供)

 

史無前例的桃園市民獎

 

本屆桃影最特別的是設立了「市民評審團」,找了桃園當地十五個公民團體,請他們各派一個代表,來選出「桃園市民獎」。吳乙峰表示,要召集市民評審團很不容易,因為每個評審都要來上課,而且影展期間都要待在那邊看電影,不能帶片子回家看,就如同許多國際影展裡的評審團一樣。

 

吳乙峰之所以會有市民評審團這樣的構想,是因為他覺得影展不能只有專家,每個人都該有機會享受電影的樂趣,這次桃影的主題既然是「電影就在生活中」,那麼應該要讓一般人有機會來參與。「除了專業的評審外,其他人都有各自關心的東西,那他們來評選的時候,會不會產生不一樣的東西呢?」

 

外人一定都會好奇,吳乙峰怎麼帶領這些素人評審進行討論。「我們沒有帶,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厲害,每一個人都有他們的想法。」吳乙峰表示,他只要告訴市民評審團一些基本的觀念,接著他們可以運作得很好。「我就說,你們關起來討論完以後,給我一個名字就好了。不要去擔心其他的部分。」

 

吳乙峰說,這些評審的討論過程之後會貼上臉書,某個導演也許沒有得獎,可是知道別人怎麼看他的片子後,可以提昇他的創作能量。「我以前也都是去看人家怎麼談我的片子,別人講的東西對我而言是有幫助的,我覺得是這個比較重要。」吳乙峰透露,這些公民團體的代表很珍惜這些入圍者,還說要送他們代表團體的禮物。

 

游惠貞認為,設立市民評審團這件事,一方面是在幫桃園電影節找定位,一方面是在凝聚桃園的文化力量。「這些人本來就很有文化,只是沒有什麼機會把他們聚在一起。」游惠貞很慶幸能夠有桃園光影電影館,它可以充作一個基地,把分散在各地的大家聚集到這裡來。「如果電影節不是這樣辦,那就太像是放煙火了,譬如說找明星來,可是結束後就沒有了,大家只會記得明星,不會記得你的活動。」

 

(攝影:陳品佑)

 

吳乙峰進一步表示,這些公民團體派出來的代表都是那個領域的意見領袖,從他們身邊延伸出去都有一個基礎的人脈。如果桃園市民獎能夠建立起SOP的話,那它就不再單純是一個獎,而是大規模的市民參與。

 

「因為我們在這一行嘛,所以會覺得電影很重要,可是你說對賣小吃的,他才不管你咧,除非他也有機會去吸收、進到電影裡面去哭一哭、笑一笑,我們必須讓他們的居民慢慢進來。」吳乙峰表示,他們必須堅持這條比較困難的道路,一旦做成功了,那些已經知道怎麼看電影的人,明年會再來支持影展,甚至還會拉其他人來看。

 

游惠貞補充,市民評審團還有一個意義,就是要打破傳統的觀眾票選獎,傳統的觀眾票選獎其實很吃導演的名氣,因為觀眾不一定每一場都有看。「 而市民獎是叫大家一起來看電影, 我不相信有電影是只有少部份的人才看得懂。」

 

選片方向

 

談到本屆桃園電影節的選片方向,紀錄片方面,他們試圖把台灣放到亞洲的脈絡之中,而劇情片的部份,游惠貞認為,要拍出好的劇情片,導演對人物的觀察一定要很敏銳,在挑選劇情片時,她傾向選擇對角色刻劃下比較多功夫的作品,而不是走影迷路線,去追隨某個大導演。

 

此外,游惠貞也希望這些電影會是親和力比較強的。「因為這個地方的觀眾不習慣看電影節,我們不希望小朋友進來看的第一部就是很艱澀的電影,而把他嚇跑了。」

 

世界上的電影節幾乎都會規劃關於本國電影人的單元,讓外國來的觀眾有機會認識他們。今年恰逢楊德昌導演逝世十週年,因此桃影規劃了「十年,再見楊德昌」單元,除了放映楊德昌較不容易看到的作品外,更派出吳乙峰訪問魏德聖、鴻鴻等十多個與他共事過的人。楊德昌的影響力很大,他周邊的很多人後來都成為電影圈的中堅份子,桃影將透過他們的闡述拼湊出楊德昌真實的模樣。

 

 

吳乙峰表示,他也不認識楊德昌,只有在大學時期看過他的電影。「在訪問的過程裡,我會讓他們回到跟他相處的脈絡裡面去走,在他們分享的這些故事裡,可以看到他(楊德昌)對電影的堅持和對同業的義氣。」

 

這次的「十年,再見楊德昌」單元,最讓吳乙峰和游惠貞感到遺憾的,就是握有《一一》和《青梅竹馬》版權的片商已經排好院線檔期,所以不願意讓桃影放映這兩部片,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從楊德昌的遺孀彭鎧立那邊取得《麻將》和《獨立時代》的三十五釐米拷貝,這兩部電影過去未曾數位發行,這次將在桃影舉行露天放映。

 

對桃園電影節的期許

 

目前桃園電影節仍是一般的政府標案形式,吳乙峰希望它能夠跟台北電影節一樣,能夠建立起基金會、有固定的人員。游惠貞表示,如果之後桃影還是標案的形式的話,因為每次標案的要求都不同,你就不可能指望任何人承接上一屆的方式。

 

吳乙峰表示,他目前對這個活動的理解,是要讓桃園變成紀錄片的重鎮,所以有做亞洲紀錄片的座談、有辦台灣獎,開始累積這個脈絡。「但是現在還有劇情片,所以脈絡不夠清楚,我們要努力往紀錄片的方向走,因為你(劇情)片搶不贏人家。」

 

吳乙峰認為桃園最難的地方還是沒有捷運,以桃影現在的票價,讓三十個學生買團體票進場才一千元不到,但可能要花一萬塊租遊覽車送他們過來,如果是台北的學生,他們搭捷運就可以看影展了。「距離變成他們看電影的難度,如果我看一部電影要花上三四個小時,那我乾脆不要看了。」

 

桃園電影節《尋找唐吉軻德》特映會(桃園電影節提供)

 

吳乙峰表示,桃園公家機關的場地之中,能夠放映DCP(數位拷貝)的只有桃園光影電影館,所以只能另外跟戲院租場地,如果未來桃影能夠釜山影展一樣有自己的場館會很好。吳乙峰認為,桃園光影最大的問題是座位太少,只有七十五個,幾乎天天爆滿,以前不知道消防規定的時候,甚至還塞到一百三十多個人。「我們繳稅,政府應該要做好事情,要有Guts把東西修的更好,才會有機會變成一個全球性的影展。」

 

為了這次電影節,吳乙峰訓練了一批從附近幾間大學來的志工,請人來教他們攝影和剪接。「我跟游老師講,我希望他們不是只是來工作,我希望電影節之後他們提升了他原來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他們也有收獲,這個才叫做相長,同時他們也會拉更多同學來看電影節。」

 

游惠貞認為,桃園電影節如果要長久的辦下去,最重要的是讓在地人對它引以為傲,這樣不管未來的團隊如何辦理, 他們都會知道要去支持這件事。

 

【延伸閱讀】

桃園電影節《尋找唐吉軻德》特映 紀錄319鄉巡迴幕後推手

桃園電影節「十年,再見楊德昌」開展 影人暢談他們認識的楊德昌

2017桃園電影節 策展人游惠貞推薦必看的是…

桃園電影節套票首賣 開幕片《母親大人》女主角將來台亮相

關鍵字: 桃園電影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