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醫界大老談改革別光說不練!

周汝東 2016年08月08日 12:19:00
2009年10月柯P在臺大醫院七樓開辦「整合醫療照護病房」。

2009年10月柯P在臺大醫院七樓開辦「整合醫療照護病房」。

上個月,衛福部林奏延部長為創造均衡醫療體系,解決五大皆空及住院醫師人力不足,拋出「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Hospitalist)」構想,其特色為由主治醫師與專科護理師組成團隊(例如:一個病房區由四位主治醫師輪值,搭配六位的專科護理師)廿四小時照顧住院病人,而非傳統上由養成訓練中的住院醫師輪流值班,以確保醫療照護品質。目前國內現已有約十幾家醫院試行,希望能取得醫界共識後,在明年上路。

 


醫界人稱「關渡雙聖」係指和信醫院的黃達夫與謝炎堯醫師,時常投書媒體,大談「醫德」、「醫學教育』,日前謝炎堯發表一篇名為,何謂「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唱衰上述衛福部所提出的新制度將「無法照顧好病人。」

 

 

2009年10月柯P在臺大醫院七樓開辦「整合醫療照護病房」,目的是要紓解急診壅塞問題而開設的「急診後送病房」,讓所有急重症患者能夠不必再擠在急診室,而能得到高品質的醫療照護;他同時也引進美國hospitalist system(駐院醫療制度),在臺大醫院堪稱創舉,也是台灣醫界的先驅,希望為臺灣建立一個新興醫學學科,同時將病房創辦三年來所有的心路歷程集結成書,書名叫: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

 

 

這段歷史謝炎堯避而不談,文章只以「台灣在2010年也開始試辦hospitalist」略過,很顯然他一定讀過「熱血仁醫」一書,也深知醫界很努力在為台灣的醫療找出路,照理說他應該對柯P團隊的努力,提出個人的見解,不知道他是不屑還是嫉妒,卻只在「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文字上大做文章。

 

 

Hospitalist的概念是1996年在美國新英格蘭雜誌被提出,是說內科和家醫科醫師不必再參與門診及檢查的業務,只要專心照顧住院病患即可。目前美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醫院,採用Hospitalist來照顧住院病人,截至2014年全美從事Hospitalist的醫師已高達4.4萬人,總人數已經超過心臟科及一般外科的醫師。

 

 

Hospitalist的定義有二:一為「一位醫師從門診醫師手上把病人接過來後,至少花25%工作時間照顧住院患者,符合以上兩條件者」,另一為「若醫師向保險公司申報之費用,超過90%以上來自住院患者。即可定義為Hospitalist。」

 

 

上述制度推行兩年後,發現除降低平均住院日和醫療費用外,住院死亡率、30日及60日內死亡率都有顯著下降,這是Hospitalist改善住院醫療品質成功之處。將美國成功的醫療制度,考量台灣實際的醫療實際情況加以引進,並且先從幾家醫院開始試行,這有何不可呢?

 

 

令人遺憾的是,謝炎堯醫師既然身為醫界大老,在台灣醫界這麼困難的情況下,要如何才能照顧好病人,應該共同集思廣益,而非在旁邊大澆冷水。如果「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Hospitalist)」構想不好,我們倒很樂意聽聽「關渡雙聖」,你們可有更好的方法。

 

 

醫勞盟有一段名為:每天都要打臉關渡雙聖的話說,「人生中有些人讓你很氣餒:你和他說制度的時候,他跟你說要講醫德;你和他說醫德的時候,他跟你說這是制度;你跟他說你是專科的時候,他跟你說醫師要能全人照護;你要他全人照護的時候,他跟你說他是專科。」

 

 

希望謝炎堯醫師不要為反對而反對,提出你的見解,拿出你的辦法來吧。

 

 

※作者為醫學中心醫管人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