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郝明義先生,年輕人並不全部反對前瞻

周立軒 2017年06月06日 12:02:00
前瞻建設是否有利於台灣的年輕人,引起不少關注。(湯森路透)

前瞻建設是否有利於台灣的年輕人,引起不少關注。(湯森路透)

看事情的角度,其實有非常多種,所謂某一族群的聲音,也並不全然代表該族群內的全部聲音,事實上,就算是同一對父母生的小孩,各方面也絕對不是一樣的。

 

筆者相當欽佩郝明義先生對於公共政策的關心,坦白說,我們年輕一輩中討論公共事務的風氣,也是受到您的啟發。然而,近日來看到您一系列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的文章,都以「年輕人的聲音」為論點反對這項計劃,筆者雖然認為計畫的內容,確有可討論的空間,卻也必須指出,年輕人並不是都只有一種聲音,如果僅用您訪問到的年輕人做為意見的代表觀點,則未免失之公允。

 

就拿您開頭所提第一個年輕人提出疑問來說,因為這項計畫的決定是倉促的,所以計畫內容必定不夠前瞻,而如果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籌備很久的,則等到建設完成了,也不夠前瞻了。這樣的邏輯推演的確相當直觀,但並不夠精確,首先,計畫期間的長短與計畫的實質成果好壞,並不必然是正相關的,如果您還記得,太陽花學運時,年輕人在隨時會被警察強制驅離的壓力下,短短的時間就成功的建立了抗議現場的指揮系統,以及對中外媒體的新聞聯繫管道,在事後來看,相信您也非常肯定當時這些年輕人努力的成果,因此由這個例子可以知道,一個計畫的好壞,最重要的是規畫者的決心,而非計畫的時間長短,何況,一個需要總統在談話中發表的政策,前置作業絕對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可以完成的,因此,筆者認為,就這一點來說,郝明義先生倒是可以放心。

 

此外,如果您有仔細閱讀過這一次的計畫內容,這一次五大建設主題中,除了「城鄉建設」外,其他都是由中央先作計畫內容的規畫,再交由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因此您或許可以看出,這裡面的建設內容,多半都是大型的,具備平衡城鄉差距的,或是可以用政府的初期資金投入,帶動產業產值上升的。因此,具備上述特性的建設,必然是重要且必須的,並不會存在過時或是完成後失去前瞻特性的問題。這也順便回答了您提出的第三個問題,也就是在前瞻計畫中,只有城鄉建設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提案,中央審議過後,認為必要且確有可行性,才准予放行,同時,每一期還會做滾動式檢討,如果有執行率不佳或是效果不良的計畫,是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的。

 

再來,於您的訪談內容中還提到:「許多年輕人立足於數位及網路、觀光、運動、長照等不同領域耕耘,都有不只為自己工作的產業,甚至可以為台灣新創局面的視野和準備。如果他們個人都能如此前瞻,當然無法了解整合國家資源與發展的政府,怎麼反而視野、觀念和方法,都繼續如此陳舊。」以及「民進黨的地方政府其實跟人民連結很近,甚至每個假日都能看到嘉義縣市長出現在不同的活動場合,堪稱用心,他們也不會不了解地方的需求與問題。但是,提到對未來的想像,卻又非常乾枯。所以才只能從輕軌等最基本、最看得到的地方著手,因為他們看不到未來。」由這兩段話,筆者不免擔心,郝明義先生,以及您訪問的年輕人,是否把「前瞻」的概念窄化了呢?難道只有所謂數位網路、觀光運動等產業,才是所謂「前瞻」的嗎?而筆者必須不客氣的說 ,這根本又是一個天龍國思維,原來平衡城鄉差距的基礎建設在您們眼中就是缺乏想像的低俗綁樁政策嘛?

 

如果我們都認為歐美國家的城市規畫是進步的,是前瞻的,交通運輸的方式是環保的,那為何現在政府想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卻被解讀為「缺乏對未來的想像」呢?我們並不是要否定郝明義先生以及這些年輕人對於台灣產業轉型的努力,只是在這邊,我們還是要說,對於前瞻的想像,其實是非常多元的,並不是只有單一面向,如果今天政府想要讓長期被忽視的中南部民眾也享受到先進的生活品質,卻被用這種「從台北看天下」的角度批判 ,筆者實在替這些台北以外的民眾感到不平 。
 

 

最後,筆者也認為在前瞻計畫的討論上,可以多一些年輕人的聲音,我們始終相信,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如果可以藉由這樣政策的辯論,而使得全民對於政策有充分的理解,讓政府在施政上可以有更加明確的方向,相信郝明義先生以及您訪談的年輕人,也是相當樂見其成的。

 

※作者為柯建銘立委辦公室助理

 

關鍵字: 郝明義 前瞻建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