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鐵東移案爆私下摸頭 自救會:一定要開聽證會

上報快訊 2016年08月09日 14:24:00
「南鐵東移」案於9日在都委會進行審議,為抗議南鐵東移案強徵民地,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南鐵青年、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等,8日起接連於行政院、營建署進行抗議行動。(攝影:蕭芃凱)

「南鐵東移」案於9日在都委會進行審議,為抗議南鐵東移案強徵民地,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南鐵青年、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等,8日起接連於行政院、營建署進行抗議行動。(攝影:蕭芃凱)

爭議許久的「南鐵東移」案於9日在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進行審議,反南鐵東移自救聯合會、南鐵青年、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等,8日起於行政院大門夜宿,舉行24小時抗議朗讀活動;9日則派15位代表進入5樓大禮堂的會議現場進行「靜默抗議」,創下「最平靜也最沒雜音」的一次決策會議。但9日下午,在都委會全體委員一致同意下,「南鐵東移」案宣告拍板定案。

 

南鐵東移自救會派代表15人進入內政部都委會於9日召開的審議會,表達欲召開行政聽證的訴求。(攝影:蕭芃凱)

 

南鐵東移案送入內政部都委會審查後爭議不斷,自救會除了不滿數次小組會議未充份討論爭點的情況下,營建署就強送都委會大會審查;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雖允諾召開「擴大專案小組會議」,但同樣在自救會未獲得鐵工局及台南市政府明確回應的狀況下告吹,於是全案又被送進都委會處理,並於9日召開會議。

 

花敬群在說明時,也回應自救會,他說,這段時間自救會表達的許多訴求,「我們都聽到了」,對審查過程應合法、合理等理念,內政部都不敢輕忽。我們每天提醒自己,南鐵案是全國都很關心的案件,也關係到政府能否對遭到徵收民眾有合理保障,這次的案件結果對未來的都市計劃有重要意義。

 

而談論到地下水問題時,花敬群表示,計畫研擬過程是經過專業機構評估規劃,並沒有反對團體所稱,會有土壤液化的疑慮。而就於土地徵購疑慮,他表示台南市府和鐵工局對於居住權保障作了完善維護方案,被徵收土地80%以上認同行政院版,「不是強徵人民土地」。最後他強調,此案的審議可能不夠完美,但都委會一點也不隨便。

 

自救會拒私下協商 強調唯聽證會可保障人權

 

但就在都委會召開會議前,長期聲援南鐵東移案的徐世榮教授卻被私下告知談判底線,消息指出:「都委會一定會通過南鐵東移案,鐵路路線可以討論,但政策不會動搖,居民只能在這個前提下談條件」。此外,上周五自救會成員也再次「被通知」都委會一定會通過南鐵東移案。

 

因此,徐世榮教授在9日的行動結尾時表示他最沈痛的抗議,即政府徵收人民的土地、財產,是屬於憲法層次、是人民的基本權。他指出,3年前的「釋憲709號解釋」已指出土地徵收條例中有3個條文違憲,2周前的「釋憲739號」同樣也指出3個條文違憲,並表示政府有權召開「行政聽證會」。而之後的「釋憲文400號、732號」等,也都指出人民的財產權不只金錢,也是一種生存權及基本人權。

 

南鐵東移案一共牽涉台南鐵路東側一共407戶的居民,超過千人必須迫遷,土地權與居住權遭到侵害。(攝影:蕭芃凱)

 

而如今政府卻漠視憲法保障人民的權益,想要透過私下協議的方式來使「南鐵東移」推行至下一程序。對此自救會強調,「唯有舉辦行政聽證才能釐清是非真相、保障人權」。自救會長陳致曉表示,南鐵東移案凸顯的是台灣都市計畫審議沒有完善「民間參與」的問題。

 

陳致曉指出,依照現行審查機制,即使一項開發計畫充滿諸多疑點、爭議,政府雖開放民眾陳述意見,但只是「聽聽而已」,最後還是依照原定計畫行事。而若能舉辦行政聽證、強制政府必須回應民眾提問,讓雙方在對等的狀態下辯論,才是確保居民的權益受到實質的保障。(李先泰/綜合報導)

 

南鐵東移大事紀

1991/06 ─ 省政府辦理台南鐵路立體化研究

1995/12 ─ 鐵工局完成南鐵地下化計劃

1996/08 ─ 通過環評

1999/06 ─ 配合台南火車站被評定為古蹟,計劃修訂

(1999至2007年期間因配合款問題延宕)

2007/04 ─ 蘇貞昌談妥配合款,準備實行

2007/09 ─ 鐵工局細修計畫,送往政院核定(爾後依經建會建議計畫東移)

2009/06 ─ 鐵工局舉辦公聽會,賴清德表示希望重新評估東移計劃

2009/07 ─ 鐵工局將東移版計畫送往行政院

2009/09 ─ 行政院核定東移版通過

2012/08 ─ 居民收到迫遷通知,引起爭議

2012/09 ─ 賴清德表示,中央要東移,縣府不知情

2012/10 ─ 賴清德表示,東移是最佳方案

2013/02 ─ 召開「工程論壇」,警方進駐校園檔居民,會議代表性遭到質疑

2013/03 ─ 賴清德決議採南鐵東移版,月底啟動行政程序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