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新局勢中台灣與拉美關係的利基

柯玉枝 2017年06月17日 07:02:00
隨著對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中國目前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僅次於美國。(一艘貨船正被拉行通過巴拿馬運河/湯森路透)

隨著對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中國目前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僅次於美國。(一艘貨船正被拉行通過巴拿馬運河/湯森路透)

兩岸與巴拿馬:政治與經濟利益的抉擇

 

2017年6月13日(台北時間)上午九時,與中華民國(台灣)建交106年的我拉美邦交國巴拿馬,透過現任總統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的電視演說,宣布與中華民國終止超過一世紀的外交關係,並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中華民國與巴拿馬的外交關係可溯源至清朝末年的1910年1月16日,巴拿馬與清朝決定互設領事館。中華民國建國後,巴拿馬繼續維持與我邦交迄2017年6月13日。

 

瓦雷拉表示,自2007年以來,他便支持與中國大陸開展全面外交關係,因為「對巴拿馬而言,中國才是正確的國家」。根據「維基解密」聲稱公布的美國國務院外交電文顯示,巴拿馬曾在2009年於前總統馬蒂內利(Ricardo Martinelli)任內就試圖與北京建交,但因兩岸外交休兵默契而未果,而現任總統瓦雷拉是馬蒂內利政府的外交部長。

 

瓦雷拉總統雖然一手主導台灣與巴拿馬斷交事宜,但也肯定台灣一直是「巴拿馬很棒的朋友(un gran amigo de Panama)」。據統計,自李登輝總統起,台灣歷任總統曾6度出訪巴拿馬,分別是李登輝總統1次、陳水扁總統2次、馬英九總統2次,蔡英文總統1次。台巴雙方曾簽署多項合作及援助計畫,這些計畫將因斷交而全數中止,其中可能包括我與巴拿馬於2003年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

 

根據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資料顯示,2016年,巴拿馬是中華民國第72名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為1億6058萬6398美元,占我外貿份額0.031%,其中我對巴拿馬出口額為1億3304萬4689美元(第61名出口國,0.047%),我國自巴拿馬進口額為2754萬1709美元(第91名進口國,0.012%)。同期,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的貿易數據,中國大陸對巴拿馬的出口額為64億385萬1千美元(第44位出口國);在大陸自巴拿馬進口方面進口額為3754萬9千美元(第165位進口國),大陸順差額達63億6630萬2千美元(第23位順差國)。

 

台灣官方對於巴拿馬片面決定終止與我國外交關係並與北京當局建交一事的反應是,(1)譴責巴拿馬政府無視台灣長期協助巴拿馬在不同領域推動合作助其國家整體發展,竟為經濟利益而屈服於北京當局,執意外交轉向,並以極不友好的欺蒙台灣,表達憤怒與遺憾;(2)為維護國家主權及尊嚴,我國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巴拿馬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全面停止雙邊合作及援助,撤離大使館及技術團人員。(3) 對北京當局誘迫巴拿馬與我斷交,打壓我外交空間,傷害台灣人民情感之做法,表達嚴正抗議及強烈譴責。重申不會與北京當局從事金錢外交之競逐,持續推動「踏實外交」拓展國際生存空間,爭取我國應有之國際地位。

 

巴拿馬的外交選擇:順應政治潮流、以經濟利益為主

 

在現實的國際政治舞臺中,中小國無法完全自主面對因應來自外部結構的政經威脅或國家安全問題,致使其外交政策出現受到國際環境影響程度大於大國的現象。但是,創立前述「小國研究中心」的Michael Corgan表示,雖然國家規模(size)大小的確會影響一國的外交政策,但是小國卻可以透過成功的外交技巧、不放棄的堅持,以及完全掌握議題的事實等作為而成為贏家。

 

在國際政治形勢變遷的壓力下,巴拿馬與中國大陸自1960年代便展開接觸。1968年托里霍斯(Omar Torrijos)上校開始與北京接觸,1975年中國大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藉在巴拿馬城召開聯合國相關會議的機會走訪巴拿馬並促成新華社巴拿馬分社的開設,正式建立北京與巴拿馬官方接觸的窗口。

 

不過,美國因素也使巴拿馬不能任性地規劃其外交政策。1997年,香港和黃港口投得巴拿馬運河兩端巴爾博亞(Balboa)與克里斯托瓦爾(Cristobal)兩個港口的經營權,曾一度引起美國政界關切。

 

與此同時,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歸則為中國大陸與巴拿馬的關係發展提供機會之窗。因為自清末以來香港作為巴拿馬在亞洲的主要貿易口岸,以巴拿馬運河收益為重要財政來源的巴拿馬政府自然十分重視該國在97回歸後的香港的經濟利益能否維繫或發展。因此,中巴雙方在1996年就已達成互設具有凖外交功能的貿易辦事處,代表層級為參贊級,2016年再升格為中國大陸駐巴拿馬代表處,具有實質大使館事務功能,巴拿馬在北京、上海與香港設有辦事處。目前,華為、「中國港灣公司」等企業的地區總部都設在巴拿馬。

 

隨著對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中國大陸目前是中國大陸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僅次於美國。2016年6月26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hina Ocean Shipping (Group) Company)旗下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號貨輪作為首艦通過巴拿馬運河擴建後的阿瓜克拉拉(Agua Clara)船閘。2016年5月12日,山東嵐橋集團(Landbridge Group)收購巴拿馬最大港口—瑪格麗特島港口(Colon Port of Margarita Island),計劃建成現代化和高效率的深水港口,以為實現「一帶一路」沿線港群協同發展作準備。2017年6月,該集團宣布對巴拿馬進行「巴拿馬科隆集裝箱港口公司(PCCP)」投資計畫,擬於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入口的瑪格麗特島興建貨櫃碼頭,總投資額將近10億美元。瓦雷拉總統還親自參與6月7日巴拿馬科隆集裝箱港口(PCCP)項目的開工儀式,且於之後宣佈中方承諾將投入7.5億美元建設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相關工程包括建造3個碼頭與12個貨櫃起重機,後續還將發展物流園區。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台灣拉美經濟外交的優勢不再

 

回顧兩岸自1949年分裂分治以來的拉美零和外交競逐史,政治因素始終是影響台灣與拉美國家邦交維繫的決定性因素,其中尤以美國、聯合國的影響力為最。在1970年代以前,中國大陸僅與古巴維持外交關係。但在1970年代以後,隨著美國改變對北京的政策,以及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拉美國家逐漸順應國際政治潮流而轉向,進而使兩岸在拉美地區的邦交國數量出現消長的情況。

 

在冷戰時期,美中蘇大三邊關係限縮台灣的自主外交選擇空間;在冷戰結束後,台灣的國際空間與兩岸關係發展也深受國際形勢演變的影響。截至2017年6月,台灣在拉美僅剩下11個邦交國,而中國大陸則有22個邦交國。

 

兩岸整體經濟實力的消長與相對關係也影響台灣利用經濟外交維繫拉美邦交的有效度。在1980年代,台灣高速的GDP成長率、迅速累積的外匯存底、及對外投資實力,使台灣得以運用經濟外交手段,對外以鞏固邦交關係、開拓與無邦交國家之「實質」關係,及創造台灣應擴大國際空間的必要性,突顯台灣與中國的差異,並增強邦交國或無邦交國與台灣維持或增進官方或非官方關係的意願,進而藉外交關係以增加兩岸關係籌碼。

 

然而,自200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IMF,2010)及第二大對外投資國(1830億美元,2016),經濟外交的優勢已轉為中國大陸的外交籌碼。2015年1月,中拉論壇首屆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展現北京在中拉經濟合作遠景上的意向;2017年5月14、15日,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數千位各國政要與企業家雲集,再次展現經濟外交的企圖心與實力。凡此,都深深吸引身為國際海運交通要衝的巴拿馬。

 

尋找新形勢下台灣與拉美關係的利基

 

在遺憾、譴責、抗議過後,政府必須思考這是10年一次的偶發個案,或是長期趨勢的必然結果。瓦雷拉總統針對放棄與台灣多年的邦交,轉身與中國大陸建立邦交的說法,其實與2007年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的說法幾乎如出一轍,都是感謝台灣多年的付出,但是為了該國的未來發展與美好前景,依舊做出與台灣斷交的抉擇。

 

然而在當前的國際政治與經濟形勢下,台灣若依然尋求透過傳統的國家利益觀及外交工具來鞏固邦交,邊際效益一定會遞減的。從歷史的縱線來看,在前述的傳統國家利益考量下台灣在拉美地區的外交處境自1970年代起便是長期處於經常被國際政治選擇與拋棄的困境中。台灣以往的拉丁美洲外交政策的最主要利益是「維繫邦交與拓展關係」這項政治利益,而為因應中國以奪取台灣邦交國為孤立台灣的外交手段。

 

準此,台灣過去曾採行以經濟外交為主的彈性務實外交策略,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台灣經濟外交的效力與吸引力不再。從2000年代以來,台灣又在國際經濟場域裡被拋棄了。

 

但是,台灣為何被拋棄,被拉美邦交國拋棄?是台灣做得不夠好?或是心態與作為不正確?台灣以現有的條件,又能夠和我拉美邦交國一起做些什麼? 淡江大學陳小雀指出,台灣應思索「為何巴拿馬會認為跟中國大陸建交是對的?」。如何找到讓台灣能在國際空間中展現台灣的力與美,讓台灣還有的20個邦交國無法拋棄台灣,其中有11個在拉美及加海地區,或許是政府與國人必須認真面對與思考的事情。另外,台灣也必須用一種更平等的心態重新檢視與思考台灣與我拉美邦交國的關係本質、規劃個別合作機會與空間,並提供有力的支持。否則,各種外交政策宣示因為難以快速且有效落實,而淪為口號,如陳水扁政府的榮邦專案,使友邦對台灣喪失信心與耐心,那麼繼巴拿馬之後,仍會出現陷入斷交危機的台灣拉美邦交國。

 

【延伸閱讀】

台灣「被統一」與「獨立」的抉擇

社評:台灣外交人員為何而戰

巴拿馬與我斷交 是「蔡教授」沒看清局勢變化

 

【熱門影片推薦】

●協助倫敦大樓火災受災戶 民眾踴躍捐贈物資

●共和黨黨鞭遇襲 兇嫌曾發表反川普言論

●911博物館 睹物思人向前看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