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回歸20周年】 外籍人才淡出 亞洲金融中心正悄悄赤化

徐華廷 2017年06月19日 16:41:00
香港中環的金融商業區。(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潘世惟)

香港中環的金融商業區。(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潘世惟)

香港回歸中國將屆20周年。短短2個年代,中港兩地金融依賴程度提升、銀行增加中國人才的雇用、外資銀行撤出一級戰區,亞洲金融中心正在悄悄的改變。

 

1997年,在波形屋頂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前,英國王儲查爾斯(Prince Charles)、首相布萊爾(Anthony Blair),以及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總理李鵬的一同見證下,大英帝國國旗緩緩降下,由五星旗取而代之。

 

從海上望向香港。(湯森路透)

 

轉眼間,香港回歸就要滿20周年。在這個過程中,儘管經歷了網路泡沫化以及亞洲金融風暴,香港仍咬牙扛住了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最近,這座世界城市在20年間不為人知的轉變,已逐漸被外界發現。

 

香港的環境拉力

 

在香港回歸中國後,兩地商業關係越加緊密。在中國經濟崛起後,其國內許多資金開始向海外尋找投資標的,而香港就是許多中資向外的中繼站。

 

近年來,中國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業從業人員選擇進入香港工作。「這裡比我之前工作的北京好太多了」中國交通銀行的主管洪灝說道:「食物很棒,而且稅率也不錯。」

 

相對低廉的稅率對中國的人才形成了拉力。《路透》(Reuters)報導,香港的稅率約佔收入了15%到17%,然而在中國則有可能高到45%。

 

中國人喜歡香港 香港也需要中國人

 

不只是中國人喜歡香港,隨著回歸後香港與內陸愈加緊密的結合,香港對於中國人才的需求正持續上升。

 

金融業本身就是香港的經濟命脈。《路透》資料指出,目前光是金融產業就佔了香港經濟的18%,相較於1997年只有10%。近2年再加上「滬港通」及「深港通」的開通,更大大地增加了資金的往來。

 

香港公車上的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廣告。(湯森路透)

 

《端傳媒》報導,截至2016年底,香港涵蓋了全球人民幣支付量的70%,成為世界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從廣州來到香港中信証券任職的張先生說道:「中國人越來越願意去投資海外資產,而海外投資人也越來越願意投資中國,我可以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來幫助他們。」

 

中國人才取代外國人才

 

同時間,許多家外商公司開始減少亞洲據點的外派人力。曾在香港待過的國際置業公司The Santa Fe Group經理戴薇絲(Christine Davis)表示:「我看到了發生在外派人員的巨大變化」。

 

戴薇絲回憶道,以前公司會支付外派人員的所有開銷,然而現在外派人員的福利已經被大幅的刪減。

 

《匯豐銀行海外探險者調查》(HSBC's 2016 Expat Explorer Survey)曾就各項外派人員的生活條件做評估,結果顯示香港落在全球第13名,相較於前一次調查下跌了2個名次。

 

香港地鐵的車廂內部。(湯森路透)

 

中國光大控股執行長陳爽表示:「當我14年前加入公司的時候,我們幾乎沒辦法聘用一流人才,因為我們沒辦法負擔高薪。」

 

陳爽接著說道:「但現在,一流的人才更好聘用了,即使是來自華爾街銀行的人,這在以前根本無法想像。」

 

相較於聘用外國人才,聘用當地人才對企業來說是個更經濟的選擇。

 

人力資源公司伯樂管理公司(Bo Le Associates)主管葉先生(Bernard Yeo)解釋,以同一個金融業的職位來說,中國從業人員的薪水相較於國外的外派人員少了2至3成,因為企業不需要支付像是房租等外派人員才需要的開銷。

 

香港高聳密集的私人住宅大廈。(湯森路透)

 

香港金融發展局報告指出,從2005年到2015年間,有8成的投資銀行聘用超過20%的中國專業人員,另外超過60%私人銀行以及財務顧問公司也有同樣的情況。

 

不只是人才結構的改變,觀察不動產市場的改變,也可以略窺金融業的變化。

 

不與中資爭地 外商銀行退出一級戰區

 

挾著龐大的資金以及低廉的人才優勢,中資正漸漸侵略香港的華爾街─中環。基於成本考量,許多外商銀行只得退守到地價相較便宜的據點,像是東區的鰂魚涌。

 

當地從業人員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說道,有些外資銀行索性關閉香港分支,直接往中國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遷移。

 

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農業銀行近年斥資48.8億元購入中環的商務大廈。(湯森路透)

 

由於土地有限,導致香港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投資收益不高,使得許多外資紛紛轉而投資中國或是日本房產。

 

就是趁著外資離開之際,中資開始大舉湧入。商業不動產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總經理曾煥平指出,從2012年開始,香港共有81宗逾億元的商務大廈買賣,總金額約1480億元。其中有6棟由中資財團購入,共涉及資金402.4億元。

 

這6筆交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恆大集團於2015年斥資125億元所購入的灣仔中國恒大中心,該筆交易創下香港在單一商廈交易歷史中的最大金額。

 

隨著外資選擇離開戰場,未來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可能轉為香港資金與中國資金的角力戰。

 

「外國人變少了」 連民間企業都有感

 

就連餐廳業者也可以感受到人才結構的變化。《路透》報導,香港一間米其林一星餐廳Bo Innovation表示,在過去10年,外籍顧客減少了大約1成,相對地中國顧客則也增加了1成。

 

另一間知名義大利餐廳的經理高先生(Jeffrey Ko)表示,餐廳來客已經在過去3年掉了10%。

 

#本文收錄於《上報》《香港回歸20周年》專題

 

 

【編輯推薦】

●應對脫歐協商 英國國會會期加長一倍 

 

【熱門影片推薦】

●森林大火肆虐葡萄牙 已造成25人罹難

●川普要美古關係走回頭路 古巴人:沒在怕

●【上報人物】退役情報員楊六生:主使江南案? 蔣孝武未否認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