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段宜康能夠改變什麼

主筆室 2017年06月30日 07:02:00
段宜康宣布,這個立委任期結束後,他將不再參選,也不會出任政府、公營事業、法人或黨部的職務。(攝影:李隆揆)

段宜康宣布,這個立委任期結束後,他將不再參選,也不會出任政府、公營事業、法人或黨部的職務。(攝影:李隆揆)

段宜康在臉書宣布,這個立委任期結束後,他將不再參選,也不會出任政府、公營事業、法人或黨部的職務。他解釋,江湖弟子江湖老,銳氣、衝擊遠不如當年,如果這個任期留下沒能完成的法案,恐怕就只會「徒留遺憾」了;提早讓外人知道他的決定,是為了斷自己後路,才能背水再戰。

 

不少人用政治動機揣測段宜康的說法,即便為真,這種「不參選、不任官、不接受職務安排」的事前聲明在政壇上仍相當罕見。尤其段宜康正值壯年,戰力滿滿的他又是新潮流的老大,以他從政三十年的經歷,接任部會首長以上的職務,或安排一個大型國營事業負責人,都只是資歷相當而已,在民進黨內都不會有任何異議。如今他竟然選擇破釜沈舟,不再參選與接受政治任命,自然也跌破不少民進黨人的眼鏡。

 

例如,曾兩任台南縣長的蘇煥智就表示,少子化危機、L型社會危機丶大量貧窮化丶臺灣經濟競爭力嚴重衰退,(段宜康)這麼年輕就退休,是不是太沒有社會改革使命感了?有趣的是,段宜康的心中,肯定是因為有強烈的使命感,才會在自己任期結束的兩年多前宣布不再連任,希望用「不再參選」的道德高度,逼迫自己或他人進行「改革」。一樣是「使命感」,段宜康呈現的壯士斷腕的決絕毅力,蘇煥智選擇的是留得青山在的通融智慧;兩者表現方式不同,其實難以在短時間論斷對錯。

 

第三次政黨輪替之後,不少資深的民進黨政務官與幕僚都發現,隨著民進黨第一次全面執政與國民黨的一蹶不振,他們與文官系統的接攘以及與民間社團的互動有著與陳水扁執政時不同的介面。更直白地說,隨著民進黨可能長期掌權,公務體系與傳統偏藍的民間社團第一次把民進黨當成真正「交往」的對象;這讓民進黨得以長趨直入到昔日禁地,接收國民黨的資源。

 

不過,這種互動關係卻是另一種辯證性的發展。當民進黨想接收這些昔日屬於國民黨的資源時,卻也不可免地必須吸納更多公務體系與昔日親近國民黨的資本家意見,而演繹出另外一種不純粹的民進黨執政路線。從一年前內閣組成的「老藍男」爭議,到最近發生的年金改革案、亞泥開發案,甚至兩岸政策的辯論,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派系勃谿與路線鬥爭。民進黨固然想改變這個體制,但體制也反過來在改變民進黨。

 

稍早,段宜康與蔡英文政府在婚姻平權的立法進程屢生爭執。在年改案裡,他更自提版本,無論在18%優存利率的退場年限,以及所得替代率的過渡年限都遠較蔡英文主導的年改會版本嚴苛。民進黨團儘管在18%退場年限接受了段宜康的意見,但也因蔡英文一席「改革的價值重要,但誠信的價值也很重要」的談話,把所得替代率的過渡年限改為較緩和的十年版本。段宜康後來慨嘆「無力回天,天要下雨」,甚而發出這則「背水聲明」,肯定與這段折衝過程有關。

 

「兩種路線」的良窳或許暫難論斷,不過,作為過去30年台灣啟動政治改革的主要力量,民進黨在二次執政之後所呈現的體制化、僵固化甚而老年化的發展,更值得外界憂心。相形之下,十年前李文忠與林濁水以辭去立委職務抗議扁案,爾今段宜康以宣示不再參選不接受政治安排為改革拼搏,這樣的前進動能,都是民進黨內現在已難得一見的資產與品格,值得主事者好好思索與珍惜。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