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wan In Numbers:前瞻計畫一種民調各自表述

許建榮 2017年07月07日 07:00:00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這個名詞已經淪為藍綠之爭的代名詞,可能是政治鬥爭汙名化結果,當然,也可能是官方對於前瞻基礎建設的具體內容宣傳不足,才會導致前後差異的民調結果。(攝影:葉信菉)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這個名詞已經淪為藍綠之爭的代名詞,可能是政治鬥爭汙名化結果,當然,也可能是官方對於前瞻基礎建設的具體內容宣傳不足,才會導致前後差異的民調結果。(攝影:葉信菉)

民進黨政府推出經濟菜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別於國民黨政府時期的愛台12建設,一樣都是完全執政下的經濟菜單,卻面臨不同的民意變化檢視。愛台12建設在當年編列的是8年耗費3.99兆元的預算,並沒有引起社會的討論與政黨抗爭;經費是愛台12建設不到4分之1預算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卻引來政黨對決及社會輿論熱議。

 

2011年11月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發布新聞稿指出,「愛台12建設」自2009年至2016年間優先推動12項基礎建設,包括交通運輸、產業發展、城鄉發展、環境保育等重大建設,總經費概估為3.99兆元,預期每年平均實質可提高GDP2.95%,平均每年增加24.7萬個工作機會。

 

民進黨在2016年執政後,2017年上旬推出經濟藍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行政院並於2017年3月23日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擴大基礎建設投資,涵蓋產業轉型的「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優化生活環境品質的「城鄉建設」與「水環境建設」,以及綠色運輸系統的「軌道建設」。預估2017~2024年投入8824.9億元經費,預期帶動公民營企業投資共1兆7777.3億元,累積提高實質GDP規模8年9759億元,並創造4至5萬個工作機會。

 

 

根據民調,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2017年初推出之際,民眾的反應良好,但是現在卻成為藍綠角力的焦點。許多矛盾的狀況顯示,雖然國民黨民代在立法院展現出一副反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態度,但在地方卻不敢表達反對之意,因為這些計畫很多都與地方建設有關。5月初,網路上流傳一系列早安圖,點名多位國民黨立委反對前瞻計畫的地方建設,國民黨立委立刻召開記者會,澄清並未反對地方建設。

 

然而,從3月上旬迄今不過4個月的光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民調上的支持度卻逐漸下滑(表二)。3月3日,台灣世代智庫民調有68.9%支持度;3月8日,財訊民調有60.1%的支持率;4月20日,新台灣國策智庫的民調有66.8%肯定;4月27日,台灣世代智庫民調有59.4%支持;5月5日,民進黨民調依然有68.8%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然而,5月中旬以後卻是情勢逆轉,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變成藍綠大戰。5月22日,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只有37.4%支持;6月22日,TVBS民調僅剩28%支持;6月26日,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僅有37%支持。當然,民調題目的引導設定會影響民調的結果。

 

以TVBS的民調為例(表三),雖然TVBS民調顯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只有28%的支持度,但前瞻計畫的五大項目卻都遠遠高於28%這個數據。其中,軌道建設有39%支持度,水環境建設有78%支持度,數位建設有64%支持度,城鄉建設有70%支持度,綠能建設有75%支持度。顯然,台灣人民對於前瞻基礎建設與具體的建設內容認知有極大的差距。

 

再以民進黨的民調為例,在不提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具體內容前,只有33.1%的人支持前瞻計畫,在提示內容後,支持的人則攀升到65.6%。其中,五大項內容的支持度,分別是軌道建設53.0%,水環境建設83.6%,數位建設67.7%,城鄉建設67.0%,綠能建設78.0%。除了軌道建設53%低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65.6%之外,其他都遠高於65.5%這個數據。

 

綜合分析TVBS與民進黨的民調,顯然,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這個名詞可能已經淪為藍綠之爭的代名詞,也可能是政治鬥爭汙名化結果,當然,也可能是官方對於前瞻基礎建設的具體內容宣傳不足,才會導致這樣的民調結果。也或許,台灣民眾認為以上這五大項建設是台灣需要的建設,但不應該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來推動。

 

簡言之,無論整體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民調支持度解讀為何,從TVBS與民進黨的5個分項調查可了解,民眾多數支持水環境建設、數位建設、城鄉建設、綠能建設;至於軌道建設,目前則是處於拉距狀態。

 

 

【前瞻相關報導】

●【直播】4日各黨團持續協商

●第一期軌道建設僅169億

●黃國昌挺郝明義「民間版前瞻」

●過臨時會還有5關要闖

●碰到《國土計畫法》可能轉彎

 

【熱門影片推薦】

●小小兵魅力再度席捲全美

●阿茲提克骷髏塔揭「婦孺獻祭」文化

●敘利亞開齋節後再傳自殺式攻擊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