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跨越3400公里 雪巴人台北愛情故事

陳怡杰 2017年07月22日 13:10:00
2001年兩人首次相遇。(Phurba提供)

2001年兩人首次相遇。(Phurba提供)

雪巴人大多跟同族結婚,像我跟台灣女生結婚真的很少

 

雪巴人Phurba(小名,全名Fura Sona Sherpa,中文名「張雪霸」)來台15年,在台開設餐館的他分享道地雪巴料理差別,「傳統雪巴料理以馬鈴薯、咖哩為主,跟印度很像,但印度偏鹹、辣,雪巴料理清淡為上,以馬鈴薯原料變化。」

 

從尼泊爾來台灣前,Phurba去了趟法國學廚。

 

Phurba大哥(右)為即將遠行的他批上雪白哈達祝福。(Phurba提供)

 

法國馬賽學廚

 

「以前在尼泊爾當登山導遊,6月到8月雨季不能帶隊上山,雪巴人沒工作放假去」,有1年Phurba帶隊登山認識幾個法國人,那時他好奇問「為什麼法國每年那麼多人來尼泊爾爬山?法國自己得山長怎麼樣?」,「他們邀我雨季停工時可以來法國看看,他父親在馬賽(Marseille)有小餐館,可供簡易食宿」,「本來尼泊爾人不太可能申請法國工作簽證,他說沒問題,真的幫我申請到。」

2001年兩人首次相遇。(Phurba提供)

2001年6月,24歲的Phurba啟程去馬賽餐館學了3個月,那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國。再隔幾個月,他離開尼泊爾,去的第2個國家就是台灣,他的台籍太太張淑芬說「他玩笑抱怨要不是因為結婚,也許可以在法國學久一點,周遊歐洲一趟」,Phurba大笑「人生運氣好像從那時開始,沒想到來台灣了。」

 

尋Meet那年

 

兩人是在那年登「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下稱E.B.C)認識的。

 

E.B.C一景。(Phurba提供)

 

「我在台灣沒太多登山經驗,玉山也沒攻過,2001年農曆春節長假,朋友為了尼泊爾山中小屋湊床找伴,邀我衝聖母峰,我答應了。」負責帶張淑芬這團的台灣領隊賴永貴,常年找Phurba大哥合作帶隊,「他和我家合作10幾年,每年都帶隊來尼泊爾,小時候就有印象,但從不知道台灣在哪。」

 

登山行發展兩人情

 

張淑芬回憶,那趟待了尼泊爾3週,出發前一天在台灣染上重感冒,體力大減,「2001年很巧合,農曆除夕那天走到海拔3千多時,台灣人聚在一起慶祝時,一旁雪巴人才發現跟他們過的藏曆新年除夕同一天。」那時Phurba負責幫這15人團壓隊,重感冒的張淑芬一開始走得OK,過了海拔3440公尺「南崎巴札」(Namche Bazar)速度變慢,一路退到Phurba後面。

 

「他受不了念我『怎麼走那麼慢』,一邊把我牽著走,一路牽到海拔5365公尺的E.B.C」,情愫產生,張淑芬回台後,隔著3400公里、時差2.5個小時,兩人e-mail聯繫半年多,張淑芬希望Phurba也來台灣看看。

 

每年至少回尼泊爾老家一次的Phurba一家人,左為Phurba,持相機者為張淑芬,身旁著藍色羽絨外套者為兩人女兒。(Phurba提供)

 

「通e-mail很累,山上通訊不好,有時他一帶隊上山像他爸一樣2、3個月沒消息。」但因尼泊爾人獲得台灣簽證機率不高(一說是因尼泊爾護照容易偽造),兩人一直到了Phurba前往法國學廚3個月時才再相見,「他去法國時,我從台灣飛去讓彼此再談一談,確認心意決定結婚。」

 

「台灣跟尼泊爾政府一向互動冷淡,之前女兒2歲回尼泊爾住到3歲半要回台灣,外交部人員一度回覆『我們是敵對國家』,女兒差點帶不回來,氣到不行。」

 

出國忙什麼

 

「我是基隆人,父親早逝,媽媽扶養長大,雖然家族沒有跟外國人結婚先例,但對我嫁給尼泊爾人沒意見」,那幾年張媽媽不斷催她找個可以一起生活的人結婚,「我只回『會啦』,媽媽那時也搞不懂我一直出國在忙什麼」,直到她在尼泊爾辦結婚手續,打電話回台要媽媽幫忙文件,「她才知道,真的去結婚囉。」

 

兩人在新店宴客,會後為每位賓客準備雪白哈達致意祝福。(Phurba提供)

 

學台語、中文名

 

2002年女兒出生,滿2歲時家裡忙不過來,夫妻倆決定讓小孩回尼泊爾待一陣子,順便在爸爸家鄉生活看看。Phurba希望女兒能對父、母兩國文化都了解,「趁年輕對世界多有概念、多學都是自己加分。」

 

15年前剛來台灣,張淑芬讓Phurba從台語學起,「那時把第四台收掉,他會看英文頻道(以前帶隊需求,Phurba會英、法2種語言),張淑芬只留本土4台,讓他看八點檔。」她說「先學台語」是陰錯陽差,那時她去重慶南路書街找華語書,發現都教北京腔,學起來在台灣用很怪,索性直接買台語課本。「我一直學學學,一度覺得台灣語言腔調真特殊。」後來Phurba在外買東西,一臉異國五官講起台語,常嚇到攤販。

 

Phurba性情樂天。(攝影:陳品佑)

 

他的中文名改了3次,後來決定「雪霸」是因有家鄉「雪巴」讀音,字面也跟台灣山脈有關係,「雖然我朋友說『霸』這個字對男生是正面,但一開始簽名時,覺得筆畫真多。」

 

一開始來台灣,從小認識的台灣領隊朋友賴永貴曾轉介他當玉山管理員,但1個月下山1次讓他卻步,「在此之前的一輩子,我都待在山裡,遠程來到台灣,偶爾爬可以,再在山裡工作意願不高。」來台第9年,夫妻胼手胝足開了一家餐館,Phurba另考取中餐丙級、西餐丙級雙證照,賣起他拿手的尼泊爾、雪巴、法國料理,維持著「一年至少回尼泊爾一次」的習慣。

 

Phurba帶女兒在尼泊爾老家附近走走,圖為海拔2670公尺的Cheplung。(Phurba提供)

 

女兒台、尼兩地生活

 

「今年女兒台灣國中畢業,準備讓她回尼泊爾念高中,小時候學的雪巴語也許忘了要練,她3歲半回台時不會中文,在家學了半年才送幼稚園。」這一趟,夫妻打算讓女兒待尼泊爾5年。「她畢竟有雪巴血統,但兩國學制不同,尼泊爾國中讀4年,回去再念國四,但跨國念要降1年,等於從國三開始」,「Lukla小鎮山上沒高中,之後要下山去加德滿都(Kathmandu)念高中,尼泊爾高中學制2年(10+2),畢業再讓女兒回台念大學。」

 

一段登山行牽起雪巴人與台北人情緣。(攝影:陳品佑)

 

Phurba在一旁正色,「不擔心女兒,有決心一定可以把族語、文化記回來,我剛來台灣時,一句中文都不會說啊。」

 

撰文:陳怡杰 攝影:陳品佑

 

【延伸閱讀】聖母峰的王者:雪巴人之謎

 

雪巴人的朝思暮想:聖母峰頂。(Phurba提供)

 

【熱門影片推薦】

迪士尼米奇化身領養見證人

柬埔寨婦堅信亡夫轉世成牛

南韓歌手T.O.P呼麻遭判10個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上報Telegram,新聞不漏接!@Telegram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