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奕軍專欄:創業是求生存之戰 要珍惜野性

吳奕軍 2017年08月08日 00:00:00
創業是求生存之戰,要珍惜野性,不斷活動找活水,即使有時腿沒法動,雙手得要動,大腦更要動,好好照顧自己,卻不能關機。(圖片來源:Pixabay)

創業是求生存之戰,要珍惜野性,不斷活動找活水,即使有時腿沒法動,雙手得要動,大腦更要動,好好照顧自己,卻不能關機。(圖片來源:Pixabay)

日前綠營成立新智庫辦了首場論壇,討論青年創業困境,並為近期的稅制研討會熱身,論壇中某位台北市議員指出,台灣新創5年存活率只有1%,遠比大家想像來得低。這聳動的數據雖然談不上新消息,仍引起多位重量級創業朋友間的熱議。

 

這所美麗島系新智庫主要研究「兩岸溝通、產業議題」,據聞緣由為許信良接任亞太和平基金會後,有感於兩岸多方溝通管道失靈,鼓勵好友成立智庫,期能為兩岸溝通努力。此外此智庫創辦人為綠營資深政要與產業界大老,自然同時關注兩岸與產業議題。

 

智庫創辦人家族成員之台北市議員在會中表示,根據經濟部統計,2015年全年新設企業9萬8320家,年增率4.43%,整體企業家數創歷史新高,達到138萬家。並表示同樣根據經濟部統計,創業1年內倒閉者高達90%,而能撐過5年者只有1%。簡而言之,創業前5年陣亡率高達99%。

 

此數據具體來源究竟為何?統計方法為何?在淺薄的報導中看不到說服力,取證籠統,不過因為數字聳動,不免引發議論。

 

「頭家」與「辛勞」

 

台灣人寧可借錢當「頭家」,拿薪水的台灣話俗稱「辛勞」,兩者褒貶立判。事實上創業過的人都知道,當老闆跟失業差不多,甚至創業初期得負債,到處欠錢欠人情,比一時失業沒收入還糟糕,常常得面對親友的奚落。

 

有人說許多人因為近年低薪,乾脆當老闆,或許主要是登記公司較往常容易得多,不用什麼資本額,加上三創風潮吹到校園,浪漫自由好亮相,新創於是暴增。

 

有人說沒想清楚就創業會碰到太多問題,也許「想清楚」難以定義,反而很多人想得太清楚自己嚇自己,把眼前的小肥羊看成大野狼,不敢創業或早早收攤。

 

據說主持台大創意創業中心的李吉仁教授就曾表示,台大學生創業的相對不多,也許因為太會算,算算機會成本太高,寧願當個經理人。為符合職場需求,建議台大可以開一門關於「勇氣」的課程,也許收費還會爆滿。

 

創業是趴在沙場不斷求生存的過程,縱使你滿口袋金銀財寶,挺著槍匍匐前進還是隨時可能沒命。首富比爾蓋茲就說過稍微樂觀而類似的話,他說

微軟隨時要有18個月破產的心理準備,這是著名的「微軟破產論」。

 

我認為創業者只有兩種情況才算是所謂「成功」,一種是自認賺夠了退休,一種是自認賺夠了光榮告別人生。如果還沒退休還沒上天堂,即使賺到億來億去,甚至富可敵國,都只是過程,乘著風火輪到處受人追捧逢迎當然風光得意,但故事沒完,還不能論定「成功」。

 

創業者和經理人截然不同

 

有位資深的企業主算是成功隱退了,擔任過20年經理人,當老闆20年,合計40年經驗合體值得參考。他認為創業者和經理人截然不同,創業者必需有草莽人格特質,許多雖沒學歷,但一定是蠻幹的開創者,這樣的人賺再多也願意揮著大汗奔波、求人、低頭、哈腰、陪笑臉、討資源,以求攻城掠地。

 

我同意創業成功者多不是專業經理人出身,但必須具備專業天份並且蹲過馬步練過基本功。創業者是趙子龍殺進殺出打天下,經理人是諸葛亮羽扇綸巾治天下,思惟身段甚至基因皆不同。

 

創業者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什麼樣的心理準備?從零開始、自掏腰包、投入資產、不斷擘畫、卑躬屈膝、被放鴿子、被潑冷水,把玻璃心薄臉皮硬膝蓋通通忘記。

 

然而也不見得一直得擔任苦命的阿信角色,只要懂得智取高點、順勢而為、以退為進、近悅遠來、訴諸理念、風生水起,加上難逢的好運氣。而一切都得奠基於本業的天賦與熱情。

 

有位70多歲的台大老學長經營畫廊數10年,光是豐富的畫作收藏已經價值數億,也是大師級的鑑賞權威,藝術收藏與經營讓這位前輩名利雙收,然而如此年長他還是親自參展顧攤,攤位規模還有點寒酸,前輩親自開車南下運畫送畫,我覺得他所愛所服務的不是多金的客戶,而是他所售出所送出所割捨的寵物,他對藝術品與事業的熱愛不言可喻。

 

台灣具有獨特的商道美德

 

有位我欽敬的長輩,「起家厝」和第一桶金是31到37歲開家庭工廠賺到的,該工廠資本是30歲之前的小積蓄以及跟親友借來的,鼎盛的時候家裡像市場生機蓬勃,約20位員工忙進忙出,包吃包住,老闆夫婦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雖然年輕有成,奈何壓力山大,38歲見好就收。

 

不料隨後10年低潮,多次創業就業不易,隔行隔山,之前賺大錢的經驗竟不太管用,重新體會創業維艱,當中5年在某專業領域擔任經理,並且下班後潛心到夜大在職班專攻專業知識,47歲與摯友東山再起,創業幾年賺得一生夠用之財富,53歲退休,爾後幾乎每兩三天走訪親友,排憂解難,低調自在,迄今20餘年。

 

數10年來,台灣創業者有著樸實勤儉、謙和有禮的古風,我總覺得這是台灣獨特的商道美德。

 

相較於今,奉勸創業者別自稱「創業家」,這是憑藉辛苦與實力獲得肯定後贏得的敬稱與頭銜,無知的自稱只會迷惑自己,而這樣的自稱在台灣已經太浮濫了,創業者還沒兩平就已經自己走上超級星光大道,漫步在雲端。

 

創業是求生存之戰,要珍惜野性,不斷活動找活水,即使有時腿沒法動,雙手得要動,大腦更要動,好好照顧自己,卻不能關機。創業者從零開始,一切自己張羅,自命不凡迷失在虛妄的掌聲則危矣,尋求建設性的對話,而不是一連串的讚貼圖,太早把自己當Somebody,其實還不如Nobody. 要不斷地自我叩問,因為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會陪著打這場仗。

 

與無數匍匐前進的戰士共勉。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作者關注「數位創新、政經趨勢」,歡迎與主題相關且建設性的「對話」。
請來訊: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來訊為友,請附真名與聯繫方式,亦可透過Facebook以及Line私訊交流。

 

【小編推薦】

青年創業困境與解方論壇 迴響熱烈

台灣青年創業新趨勢 不再小確幸

全球城市女性創業家指數排行榜

 

【熱門影片推薦】

●HBO遭駭客入侵

●J.K.羅琳推文道歉:錯怪川普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