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弋丰專欄:在川普身上看到薪資調幅卡關的原因

藍弋丰 2017年08月17日 07:00:00
許多經濟學者們認為,以美國當前經濟數據,4.3%的16來年新低失業率以及高職缺,美國加薪幅度應該要是3.5%而非僅有2.5%,那麼加薪到哪去了?(美聯社)

許多經濟學者們認為,以美國當前經濟數據,4.3%的16來年新低失業率以及高職缺,美國加薪幅度應該要是3.5%而非僅有2.5%,那麼加薪到哪去了?(美聯社)

美國總統的支持率,歷史上大體不脫一句比爾柯林頓的老話「笨蛋!問題在經濟!」也就是,其實不管總統進行怎樣的政策,大多數美國總統的支持度都是跟當時的經濟態勢有關,經濟好,失業低,人民日子好過,支持率就高,相反的若是經濟差,失業高,甚至還加上高度通貨膨脹,人民活不下去,總統的支持度自然跌落谷底。

 

在歷史上,後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卡特總統,1979年時適逢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高失業、超高通膨,痛苦指數高破錶,於是卡特總統創下29%的低支持度。

 

小布希總統也相同,2005年時,他因為伊拉克戰事備受抨擊,又發生卡崔娜風災,遭指責救災無能,但即使如此,他的支持度也不過滑落到跌破40%,因為當時失業率僅有4.9%,美國經濟還算不錯,到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風暴,美國經濟大蕭條,小布希的支持度馬上崩潰掉落到25%。

 

尼克森可說是史上支持度滑落最多的總統之一,支持度從67%掉落自請辭職之前的25%,乍看之下,是受到著名的「水門案」影響,但是若比對經濟情勢,很容易就發現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剛好是尼克森灰頭土臉的時刻,當年美國經濟因而大幅衰退,加油站前大排長龍,這些迫切的民生問題加劇了人民對尼克森的不滿,使得水門案的殺傷力更加強大,最終使得尼克森於1974年辭職。

 

相對的,當經濟長紅時,總統的醜聞案殺傷力就遠遠小得多,如比爾柯林頓面對陸雯斯基案,以及雷根面對伊朗軍售案時,由於當年美國經濟強強滾,兩人都能順利渡過政治危機。

 

川普奇觀

 

如今,川普創造了一個奇觀,那就是他成為少數經濟穩定成長時,支持度卻奇差無比的總統,川普支持度已經落到33%,然而,美國當前失業率僅4.3%,是16年來低點,川普上任以來新增107.4萬個工作機會,且就業持續強勁,2017年6月有將近620萬工作職缺,不僅高於5月的570萬,更高於2016年同期597萬,創下歷史新高。美國股市也在他任內創新高。種種經濟成就,讓川普的33%支持度顯得相當突兀。

 

當然,川普支持率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怪他自己成天口無遮攔、行事衝動,把不論內政或外交都搞得一團亂,另一方面,川普上任半年來的就業成績,雖然乍看相當優秀,但若與前人相較,則顯得沒有特別了不起:歐巴馬任期最後半年新增108.4萬個工作機會;再往前半年,增加120萬個工作機會;歐巴馬第二任期的首半年,增加110萬個工作機會。比爾柯林頓兩任任期首半年,分別增加130萬、170萬個工作機會。

 

歐巴馬第一任期的前半年,則是流失340萬個工作機會,當時美國正處於全球金融風暴的經濟危機中,歐巴馬做一任總統下來,美國就由流失工作,轉為半年增加百萬工作;小布希也曾有類似現象,小布希第一任期的前半年,美國正在網路泡沫崩潰的陣痛之中,半年內減少51.5萬個工作機會,但到了第二任期,前半年就增加150萬個工作機會,還遠勝過川普前半年的成績。

 

更致命的是,川普治下的美國,儘管已經逼近完全就業,薪資成長卻呈現停滯。歐巴馬時代最尾聲,美國失業率原本就已經來到4.8%的低點,川普上任半年來,再降至4.3%,2017年7月薪資年成長率卻僅僅2.5%,扣掉通貨膨脹率1.7%以後,實質成長僅0.8%,這或許就是川普高經濟低支持奇觀的原因之一:就算經濟數字上漂亮,但是人民沒有感受到實質的加薪。

 

川普支持率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怪他自己成天口無遮攔、行事衝動,把不論內政或外交都搞得一團亂,另一方面,川普上任半年來的就業成績,雖然乍看相當優秀,但若與前人相較,則顯得沒有特別了不起。(湯森路透)

 

加薪到哪去了

 

許多經濟學者們認為以美國當前經濟數據,4.3%的16年新低失業率以及高職缺,美國加薪幅度應該要是3.5%而非僅有2.5%,那麼加薪到哪去了?

 

有一種看法樂觀認為,加薪只是遲早的事,這種看法解讀美國當前的就業環境改善,認為有許多在全球金融風暴之後放棄尋找工作的人開始進入職場填補職缺,因此許多老闆發現還不需要大幅增加薪水,就能找到人來上工,這些樂觀者認為,只要這批人力供給用罄,老闆們就會乖乖加薪。

 

美國勞動參與率隨季節變化,一般每年7月最高,而1、2月最低,比較每年7月勞動參與率,可發現美國勞動參與率歷史最高點在1997年7月的68.1%,隨著2000年網路泡沫崩潰後逐年下降,降到66.8%上下,之後又遇上2008~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每年急遽下滑,至2015年7月為63.2%。也就是說,的確有許多人在全球金融風暴之後放棄尋找工作,2015年之後也的確可見到緩步回流,然而,2016年7月勞動參與率為63.4%,2017年7月為63.5%,回升幅度相當小,實在難以說這是薪資凍漲的主因。

 

總雇用成本

 

實際上,勞工薪資不是只看勞資供需本身,因為天底下還有「客戶」與「競爭對手」,最終資方付出的「總雇用成本」最多只能相當於勞方的生產力,否則「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事實上,美國2017年第二季勞工生產力年成長0.9%,與薪資實質成長0.8%差不多相當。

 

總雇用成本還要扣除各種稅務支出、福利支出、員工教育訓練成本等等,才是勞工真正拿到的薪資。當福利支出上升,加薪幅度就被吃掉。歐巴馬健保大增企業負擔,企業很自然的就把這些支出從勞工薪資原本的加薪幅度裡頭給扣掉了,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川普選前大力鼓吹要廢除歐巴馬健保,如今共和黨健保政策卻陷入一團混亂,短時間內,歐巴馬健保還是會繼續卡住薪資調幅。

 

美國充分就業的情況,也發生奇妙的反效果,不利於薪資進一步成長。充分就業下殘存還沒有工作的人,多半是缺乏職場技能者,而金融風暴後離開職場多年如今才回歸職場者,也一樣與職場脫節,企業雇用這些人還得付出額外的教育訓練、人事管理、風險管理等成本。總雇用成本扣除這些額外成本,給這些新員工的薪資自然高不起來。

 

川普要如何才能真的讓美國勞工加薪?就當前的政策來看,減稅或許是一個可能性,然而,不論川普到底想怎麼減稅,以川普健保改革在國會顯現的亂象與弱勢,川普推動稅改法案的能力值得懷疑。

 

適得其反的保護主義

 

更糟糕的是,川普上任至今唯一雷厲風行的政策:保護主義,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本身勞動生產力成長有限時,該如何快速提升勞動生產力?最快的辦法,就是輸入外來生產力。李嘉圖「比較利益」法則說明,即使個人能力都仍然完全一樣,只不過透過比較利益下的分工,總體生產力就會大增。

輸入外來生產力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引進外勞,二是進口外國產品與服務,間接輸入勞動生產力,達成國際分工。但是這兩條路線川普都深惡痛絕,川普固陋的保護主義認為外勞與進口都只是來「搶工作」,所以積極排外,限制外勞與進口,認為這樣就會「製造就業機會」。

然而,美國當前已經充分就業,人民要「有感」,需要的是加薪;美國當前就業機會已經很多,無數職缺事求人,但薪資卻與職缺數量無關,大體上是跟著勞動生產力變動,勞動生產力無法提升,就算就業機會增加,薪資仍是沒有實質成長,人民沒能感受到生活改善,那麼,川普的支持度,也只能繼續在低檔徘徊了。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編輯推薦】

【今天就來飛香港】茶餐廳吃得美味 你得先見怪不怪

●帥氣度破表!憲兵重機表演將重返國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