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觀點:經濟部出現「三代同堂」不是好現象

蔡明芳 2017年08月24日 00:00:00
李世光請辭經濟部長後,目前經濟部不僅有代理部長,還有代理局長和代理處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三代同堂」。(攝影:李隆揆)

李世光請辭經濟部長後,目前經濟部不僅有代理部長,還有代理局長和代理處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三代同堂」。(攝影:李隆揆)

8月15日全台大停電震撼全台,也讓李世光先生離開經濟部,同時,由政務次長沈榮津先生代理部長。在此之前,經濟部經費預算規模極大的兩個單位,工業局與技術處,已分別有代理局長與代理處長,加上代理部長,讓經濟處出現前所未有的三「代」同堂局面。

 

我們一方面肯定行政院在沒有適當人選時不輕易派任新的政務官或相關首長,一方面我們也承認這其實是台灣目前面臨經濟轉型困境的寫照。

 

過去的成功也無法許諾未來

 

台灣過去在資通訊產業很好的發展成果,筆記型電腦的產業鏈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在這段輝煌的時間,我們的相關主管單位自然也培養了不少的政府人才;然而,這些過去硬體時代所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或高階公務員,能否肩負幫助台灣達到未來10年或20年的經濟永續目標,或可與世界主流接軌的趨勢,就是一個值得小英總統與林全院長在未來尋找政務官時必須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至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僅代表過去成功了,柯達 (Eastman Kodak Company) 與百視達 (Blockbuster) 的沒落就是明顯的例子。

 

事務官轉政務官的盲點

 

在一個部會內可能已存在許多性格相同的事務官,即使其中一位事務官變成政務官,其中心思維絕對仍停留在事務官的階段。總統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帶領台灣經濟轉型,如果我們將待在政府部門已久的事務官直接升為政務官,我們就不要期待該事務官所擬的政策會與過去有多大的不一樣。

 

亦即,大家受的訓練與養成環境都一樣,你認為他們做出來的決策會有不一樣嗎?若此,可能出現既有的問題無法解決,未來的目標沒有新意,您還會期待台灣的產業結構可以大幅升級嗎?或者,我們產業無法升級,可能就是因為有許多性格相同的高階事務官所致。因此,未來的經濟部長身上絕對需要擁有事務官所沒有的新元素,經濟部所擬定的政策才可能與過去不一樣。

 

文官體制不能僵固不變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於今年5月初審通過「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修正草案」,不同於過去三級機關首長只有常務官職務,新增三級機關涉及國家重大政務,其首長得列為政務或常務職務。這樣的決定,引來考試院認為有傷害文官體制的疑慮。

 

我們必須坦白的說,思維若要改變,文官體制必須要是可以被破壞的,如此才可以免於路徑相依的決策模式。如果政府部門可以導入最新的與好的政策思維,政府的決策與政策品質均可以大幅提升,也可以避免公務人員不斷做重複的行政幕僚作業,公務人員的效率自然可以提高。

 

對的政策可以營造出好的產業環境與符合市場需求的政策方向,國家的投資環境必然可以獲得大幅的改善,民間投資也才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包含公務員在內的所有受雇人員生產力可以增加,薪資自然有更大的上漲空間。此時,公務人員也不會有破壞文官體制的誤解了。

 

政務官和事務官要功能互補​

 

上述對於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區分並非認為事務官不好,而是政府應該要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台灣目前需要的是要可以開創新局的政務官,而非回顧過去擁有許多經驗的事務官,現在的產業需求都是無中生有,廠商都不一定可以面對如此巨大的轉變了,更何況長期待在政府部門的高階公務人員。

 

小英政府不斷強調台灣需要有前瞻基礎建設投資未來的重要性,如果硬體是台灣過去累積的優勢,軟體與整體性的解決方案絕對是台灣未來能否脫胎換骨的關鍵,我們希望政府除了提出具體的執行計畫外,也要審慎找出可以執行計畫與多元思維的執行者,藉由具開創性格的政務官與具豐富經驗的事務官彼此搭配,才可以讓台灣脫胎換骨。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副教授

 

【延伸閱讀】

繼續用舊官僚 台灣經濟沒前瞻性

中美貿易戰恐重擊台灣出口

 

【編輯推薦】

●幾秒內確診!中國診療中心結合「人工智能」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