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改回徵兵制不是拯救軍隊萬靈丹   

紀永添 2017年09月02日 07:00:00
台灣約有二千三百萬人,要維持二十一萬人的部隊,相對於一百個人之中就要有一個人去服役,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照片來源:總統府)

台灣約有二千三百萬人,要維持二十一萬人的部隊,相對於一百個人之中就要有一個人去服役,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照片來源:總統府)

與一般所認知的不同,徵兵制的歷史其實並不長,在冷兵器時代,精銳的正規軍幾乎都是職業軍人,原因在於刀劍、弓箭、騎馬作戰等戰鬥技巧,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雖然在冷兵器時代的漫長歷史中,也有徵召民兵或有一般百姓組反抗軍的例子,但在大多數的時候,民兵的戰鬥力都遠遠不及受過訓練的正規軍,往往只能擔任輔佐部隊。這一直要到火器時代來臨,前膛槍成為一般步兵的主要武器以後才慢慢改變,因為使用前膛槍並不是特別困難的技巧,只要稍加訓練,讓士兵熟悉填裝火藥的方法,並可以聽號令前進與撤退,扣扳機射擊,就能組成一支部隊。而且前膛槍時代的槍械精準度也很差,射擊訓練的成效並不佳,所以才會發展出一整排士兵列隊站好,一起開火射擊的戰術,以取得最大攻擊效果。在這幾個因素下,大規模的徵兵制變的可行,於是開始受到青睞。

 

兩次世界大戰是徵兵高峰

 

等到後膛槍的時代來臨,徵兵制的發展也越來越完整,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算是徵兵制的高峰期。讓一個平民入伍,發給他一支步槍,經過二、三個月短暫的訓練後,他就變成一名合格的步槍兵,可以上戰場作戰。在那個時代,有很多戰功彪炳的單位或個人,都不是職業軍人,而是在入伍以後才接受到短暫的戰鬥訓練。就因為只要會扣扳機,都能成為步槍兵,職業軍人與業餘戰士的差距被縮到了最小,決定勝負的關鍵,變成取決於槍械的性能、雙方的士氣、後勤與火力支援能力的好壞、甚至是人數、天候、地型、指揮、通訊等其它因素。再加上徵兵制可以讓國家平日不用負擔龐大的軍隊人事費用,戰時又可以立即動員數量可觀的軍隊,廣受許多國家採用,特別是規模較小,人口也較少,又受到外敵威脅的國家,往往都會選擇採用徵兵制。

 

徵兵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部隊的素質往往參差不齊。(攝影:葉信菉)

 

只是徵兵制也有其缺點,其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了要維持徵兵制的公平性,所有成年男子都一定要入伍服役,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兵,不可能經過短暫的訓練以後,每一個人都變成菁英戰士,因此徵兵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部隊的素質往往參差不齊。而第二個問題更為嚴重,那就是入伍服役既然是法律的規定,多數人入伍後只想混過整個役期,無意在軍中發展,學習意願低落,役期越短,這樣的情況越明顯,但法定的役期越長,對國家生產力的影響也越大。

 

徵兵制不見得便宜

 

第三點則是徵兵制看起來便宜,畢竟不用負擔高昂的薪水,可是士兵的三餐、軍服、訓練與行政等等費用,一樣是筆龐大支出, 如果又缺乏良好的規劃與制度,其最後的結果就是花了很多錢徵召役男入伍,卻沒有辦法好好進行訓練,部隊士氣低落,毫無戰力可言,相信曾入伍服役的台灣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情況。

 

戰鬥經驗最豐富的美軍,在徹底檢討越戰慘敗的原因時,發現徵兵制所徵召來的士兵,在越南戰場的表現並不理想。一般民眾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多數認為只要穿上軍服、拿著步槍,就能變成保家衛國的勇士,可惜實情並不是如此,這些士兵的戰鬥意願很低,甚至還出現迴避戰鬥的情況,除非有直接的命令、或敵軍已經立即威脅到他們的性命,否則很少會主動發動攻擊。

 

而且徵兵制的另一個重要缺點,在近二、三十年來越來越明顯,那就是戰鬥武器的專業化,使得養成一個合格的士兵需要更多的時間。過去士兵只要會聽命令前進、撤退,會基本的戰術動作,懂得臥倒、出槍、扣扳機即可,但今日的士兵則需要熟悉各種高科技裝備如夜視鏡、通訊系統、GPS或電子地圖,要執行的任務可能包括夜戰、巷戰與機降突襲等,而這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精通熟練的。

 

募兵必須吸引士兵長期留營

 

再加上「以火力取代人力」的思維轉變下,許多國家開始轉型為募兵制,以打造一支專業的作戰部隊。募兵制的優點顯而易見,長期在軍中服役的士兵能擁有嫻熟的戰鬥技能,可操作各種複雜的設備與武器。以往的作戰方式是以人數來達成優勢,但今日已轉變成以精確導引武器與強大火力來取得優勢,人數不再是絕對的勝負關鍵。如美軍在擁有精良裝備下,往往以夜色與強大火力為掩護,發動空降突襲,以寡敵眾。

 

只是這也同時是募兵制最大的缺點,就是要吸引士兵願意長期留營服役,需要不差的薪資、良好的生活環境與精良的個人配備,而這都非常地昂貴,更不用說紮實的日常訓練,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採用募兵制的最大缺點,就是太過昂貴,而且對於人口相對較少的國家來說,也不容易招募到足夠的士兵,很可能最後拖垮政府財政,而且部隊缺員嚴重。

 

以台灣的情況來看,台灣約有二千三百萬人,要維持二十一萬人的部隊,相對於一百個人之中就要有一個人去服役,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能否招募到足夠的人員將是成敗的關鍵。再加上台灣的國防預算一向偏低,在多數的時候都未達GDP的3%,且人事維持費用已經占去一大半預算,募兵制將讓情況更為雪上加霜。同時國軍形象不良、服役環境差、制度陳腐的印象深入人心,也讓台灣的募兵制更難以招募到高素質人才。

 

反登陸的關鍵是速度與火力

 

不過台灣是一個海島,與假想敵中國並沒有直接接壤,海峽寬度是英吉利海峽的數倍,大規模登陸較為困難,與那些必需直接面對外敵的國家不同。以南韓為例,萬一北韓越過三十八度線南侵,南韓需要有大量的地面部隊,才能擋下北韓的第一擊,但台灣的地面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反登陸與反空降作戰,需要的是速度與火力,人數反而是其次。

 

台灣的地面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反登陸與反空降作戰,需要的是速度與火力,人數反而是其次。(照片來源:總統府)

 

所以南韓陸軍需要維持近五十萬大軍,以防衛三十八度線,但是台灣需要的是強大的空軍與海軍,只要台灣空軍與海軍還沒被擊敗,中國還未完全掌握制空權與制海權,就無法強行登陸。而空軍與海軍是科技軍種,比的不是人多,而是人員的素質與專業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服役與訓練時間較長的募兵制,較能提供熟練的士官兵,遠較徵兵制有利。

 

未得徵兵之利盡得募兵之害

 

所以,徵兵制與募兵制是各有利弊,應該依各國不同的情況來進行考量,沒有哪一種制度比較好的問題。許多國家由徵兵制改為募兵制,或由募兵制再改回徵兵制,也常是因為國防需求的改變,為因應新的威脅而進行調整。同時還有許多國家都選擇採取「徵募並行」的混和制度,以擷取兩方之優點,如高科技軍種與常備軍官、技術士官採用募兵制,以累積經驗,但基層部隊則採用徵兵制,以確保有足夠的兵源並節省國防經費。

 

嚴格說起來,台灣在走向全面募兵制之前,也是採用徵募並行的方式,問題在於台灣過去的情況是「未得募兵之利,而盡得徵兵之害」。募兵而來的幹部與技術士官未受充足的培養與訓練,專業性不足,有時甚至比義務役還不如,而徵兵而來的士官兵們,不止素質不一,多數也無心軍中事務,數著日子等退伍令,再加上役期越來越短,基礎訓練更為不足,各種作戰演習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而過去數次的裁軍,讓國軍規模縮小,形成等待入伍的役男人數過多,同時因宗教與其它問題而無法服兵役的情況也層出不窮,於是政府採用了替代役的制度以解決這個問題。替代役原本是個好的制度,在兵源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篩選入營服役的役男,讓不適合服役的人轉服替代役,但執行至今的結果卻是高素質兵源往往轉服替代役,而不適合服役的人卻反而在軍中服役。

 

國軍已慢慢恢復一些比較困難的作戰訓練,但是距離國外全募兵制國家所擁有的專業作戰部隊,還有一段距離。(攝影:葉信菉)

而就是國軍過去的情況實在太糟糕,讓許多人、甚至包括部份軍方人士,都對於徵兵制感到失望,認為全面走向募兵制才能讓國軍脫胎換骨,但是沉重的財政壓力與募兵成效不張的問題,卻也讓國人感到擔憂,近期民調顯示,有六成以上的民眾認為政府要應該考慮恢復徵兵制。台灣社會的憂慮不是沒有原因,畢竟募兵制的問題現在顯而易見,台灣新生兒出生率屢破新低,部隊基層軍官缺額嚴重的問題也早就不是秘密,在面對強大外敵的威脅下,台灣採全民皆兵的戰略,也的確擁有一定的嚇阻力。而且國軍在改採募兵制以後,是不是真的能打造一支鋼鐵勁旅,多數也呈悲觀的看法,雖然可以見到因為職業士兵的役期較長,國軍已經慢慢恢復一些比較困難的作戰訓練,但是距離國外全募兵制國家所擁有的專業作戰部隊,卻還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

 

把問題推給募兵制並不公平

 

所以台灣不論是採取募兵制或徵兵制,其實都有其優缺點,重點在於,不要重蹈覆轍,什麼都學半套,而且是壞的那一半,過去台灣徵募並行的制度,就是集募兵制與徵兵制之惡於一身的制度。如果真的要走募兵制,調整國防預算是一定要的必要措施,沒有好的薪資不可能吸引到好的人材投身軍旅,同時還需要全面引進新的作戰觀念,貫徹訓練,進一步調整部隊比例,重視戰鬥與後勤部隊,沒有戰力的單位,沒必要的編制一律裁撤,並將日常雜務外包民間,要讓每一個領國家高額薪水的軍人,都是有戰力的專業戰士。

 

不論是採取募兵制或徵兵制,其實都有其優缺點。(攝影:陳品佑)

 

國防部要謹記募兵制很昂貴,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而不是用在裝點門面上,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些虛偽造假的事或無效的宣傳就不要再做了,因為那不止毫無效果,還往往讓基層士兵與全體國人感到心寒與失望。

 

無可諱言國軍的沉疴痼疾不少,改採募兵制只是讓這些過去被隱藏起來的問題一一浮現。如國軍基層職業軍官的素質與人力不足,難道是改採募兵制以後才發生的嗎?過去只是因為可以填補大量義務役預官,而使這個問題被掩蓋罷了。國軍過去長期忽視基層常備軍官的養成,官校教育僵硬不合理,又從未認真思考過如何從一般民間院校招募,擴大來源,同時軍官升遷首重正期出身與期別,而不是依能力與表現,使非官校養成的基層軍官失望退伍,都使問題雪上加霜。等到改採募兵制以後問題爆發,又將問題全部推給募兵制,這其實並不公平。國軍現在計畫讓有大專學歷的基層士官轉任軍官以解決這燃眉之急,但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策,面對長年的弊病,國軍現在需要的是誠實面對問題,並仔細規劃未來,而非繼續推委卸責,否則什麼制度都不可能會成功。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延伸閱讀】

紀永添專欄:北韓危機也是中國生存發展危機

紀永添專欄:遼寧艦頻繁穿越台海 對台灣不全然是壞事

紀永添專欄:喪失制空權時 台灣需要哪種裝甲車

紀永添專欄:台灣應該籌建快速反應部隊

紀永添專欄:台灣該選擇輪型裝甲車或主力戰車

紀永添專欄:美軍突襲敘利亞空軍基地給台灣的啟示

關鍵字: 徵兵 募兵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