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萬益:為什麼麥帥還在台灣祈禱

陳萬益 2017年09月04日 07:00:00
台灣教科書的選文已逐漸擺脫過去愛國教育和倫理道德規訓,而以正向的親情、友情、人情、世情(就是不敢談愛情)為導向。(攝影:陳品佑)

台灣教科書的選文已逐漸擺脫過去愛國教育和倫理道德規訓,而以正向的親情、友情、人情、世情(就是不敢談愛情)為導向。(攝影:陳品佑)

文言佔比、文言選文不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語文教育的核心議題,這是台文學會和我在記者會的共識;支持課綱大幅改革,則是以國際閱讀評比落後之例,直面教材的僵斃,而提出兼有語言、文學、文化的,具進步性、現代化、合宜的、未來的教科書願景。

 

也有論者認為選文確實不是問題,關鍵在老師的教法,我是認同的;但是,事情的源頭還在於教材,而近日來的討論,還是多有聚焦在文言「經典選文」上頭,所以,我們還是談談選文吧!

 

我將從自身編輯教科書經驗出發,從一篇經典談起: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麥帥這篇禱文寫於1937年,為即將於隔年出生的孩子禱告。這篇洋溢親情兼具人格陶冶的短文、美文(吳奚真譯得很好),部編本選入初中教材,沒有斷過,一綱多本時代仍然普受歡迎,說它是經典範文,不會有人否認。

 

大概說來:我們的選文已逐漸擺脫過去愛國教育和倫理道德規訓,而以正向的親情、友情、人情、世情(就是不敢談愛情)為導向,再以文字修辭為考量,當然,文類、文體、篇幅也需斟酌。

 

不過,一綱多本時代,出版社競爭厲害,版本的選擇權操諸國文老師,尤其資深老師手裡,出版社必須尊重老師之觀念與喜好,導致選文以舊為尊,難以與時俱進,換幾篇新選文都大大困難,就更不用說要大改革語文教育了!

 

我再舉一篇經典範文作例子:朱自清的「背影」。幾乎所有台灣人都讀過這一篇名文,這也是親情文章,父親跨越鐵軌,爬上月台的背影,確實感動了很多年少的學生。可是,現在看來,跨越鐵軌,再多親情都難以掩護它的危險性;而朱自清的白話文被余光中說「的的不停」,不符現代白話的要求,應該連同五四的旗子ㄧ起下降!我在出版社的編輯會議上還提出另一個理由:「背影」不可取代,顯示數十年來,我們的作家寫不出一篇超越的好文,而事實並非如此,信手捻來,陳列「地上歲月」、陳映真「父親」、簡媜「漁父」等,都是至情至性、感人的傑作,為什麼我們不能選朱自清其他語文論述,而將親情美文換一篇新選文呢?結果,「背影」不動如山!

 

我稍前已經說了:參考選文不是經典選文、不是核心選文,這是針對文言文而發;其實,按「經典說」來看白話選文,應該也有許多經典篇章,只是文白有別,大概也只說「範文」;至於出版社經常選、考試經常出題的作家(恕不舉例)則被稱為「課本作家」。我要說的是:課本的選文,並非從單一的、絕對的經典性來考量;而且,即使經典文章,也並非永遠不可取代。

 

時代改變了,我們是不是也應好好檢視我們的教材?數十年來,我們的高中國文教材唯一的台灣古典篇章--連橫的《台灣通史》序,曾經作為台灣古典文學的經典,高據講堂,1970年代末期校園民歌時代,胡德夫和李雙澤為「美麗島」歌詞引用連文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句子,因原漢史觀不同爭論,甚至大打出手。禁忌的時代,只能私下解決;2017世大運全民歡呼,以原住民為榮,這樣的句子、這樣的經典,不應該大幅度改革嗎?

 

※作者為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榮譽教授陳萬益、曾擔任教育部95課綱研修小組召集人。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