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灣也該拍出自己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林楷軒 2017年09月14日 00:00:00
韓國劇情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主要描述1980年代南韓民主化浪潮下前期的「光州事件」,時代背景和台灣的「美麗島事件」若合符節。(車庫娛樂提供)

韓國劇情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主要描述1980年代南韓民主化浪潮下前期的「光州事件」,時代背景和台灣的「美麗島事件」若合符節。(車庫娛樂提供)

韓國劇情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9日在台灣首映,掀起民眾觀看熱潮。劇情主要描述1980年代南韓民主化浪潮下前期的「光州事件」。

 

韓國在1953年韓戰結束後,一直處於軍事獨裁統治,直至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後,韓國終於爆發長期受到抑制的民主運動,後至1990 年代中期,國內要求民主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影響,終結了長達實行40年的獨裁威權體制,轉型為民主憲政體制國家。韓國的民主轉型的時間點,跟台灣恰恰相似,更同為美國政治學者杭廷頓所描述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東亞的指標國家。

 

1980的「光州事件」前一年,1979年的台灣也發生了同樣為人民追求自由與民主過程中的指標性事件—「美麗島事件」。重要的是,兩事件上十分相像,兩者皆為韓國與台灣戰後政治史中推動民主化運動的重要「政治事件」,且兩事件的時代背景、性質及過程相當類似,皆屬政府企圖以國家安全之名先鎮後暴的非法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而引發的「政治事件」。

 

關於發生的原因,兩者皆因國內外的因素所引發,且皆為該國家的民主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惟在事件後兩國政府對政治事件的處理措施頗為類似但方式不同,民主化後的韓國與台灣,皆在國會立法進行補償,且對事件平反皆持續進行,如回復名譽、建造紀念物與其他學術文化等方面平反活動。

 

從參與事件的行動者觀之:在80年代參與民主運動屢敗屢戰的金大中,在被獨裁政府囚禁、流放、判死刑再被特赦,也在1998年當上了韓國第15任總統,開啟了南韓現代政治史上首次和平的政權交替。在美麗島事件參與者諸如呂秀蓮、陳菊、黃信介等人與軍法大審中的辯護律師,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人,皆在民主化中抵抗政府直至解嚴,1996年彭明敏、謝長廷參與首次總統直選,2000年三強鼎立下,陳水扁開啟了台灣首次政黨論替。

 

上述兩者參與民主化的反對人士,皆在民主化後的韓國與台灣,成功的影響當局政治。

 

而如今台灣在推行轉型正義的同時,韓國已經能拍出此賣座的電影來面對自己國家政權過去的錯誤,並在海外上映使不同國家的人廣為知悉,惟解嚴30週年的台灣,在看完該部電影後,多數人是否能直接想到我們與韓國相似的這段歷史?如果多數人無法直接聯想到美麗島事件,那也代表著我國政府在轉型正義的不成功,在我們驚嘆與憤怒電影中就光州事件當局政府的所作所為的同時,是否忘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也曾經發生那樣的過去。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碩士生

 

【編輯推薦】

●掙扎求生!羅興亞難民1盒飯8個人分食

●菊島「東海13少」的日常:賞摩西分海、傳統捕魚法

 

【延伸閱讀】

●【影評】《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不起眼,但卻是真正的英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