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次大滅絕? 人類糧食供應恐崩盤

余尹倫 2017年09月30日 19:24:00
非野生物種的消失恐讓人類的糧食供給深陷危機。(湯森路透)

非野生物種的消失恐讓人類的糧食供給深陷危機。(湯森路透)

野生地破壞、汙染及過度狩獵的行為,正讓地球邁向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但各界在關注野生動植物瀕臨絕種命運的同時,卻似乎遺忘了另一項隱性威脅--全球糧食供給的崩盤。

 

 

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研究機構「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26日釋出的最新報告指出,構成人類糧食供給(food supplies)基礎的植物及動物物種,同樣面臨絕種威脅,卻未獲同等關注。

 

根據該份報告,至少有1000種由人類馴化的物種也瀕臨滅絕。

 

人類的糧食來源也因馴化的物種面臨滅絕而遭受威脅。(湯森路透)

 

「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塔特維勒(Ann Tutwiler)表示,人類正逐漸失去農業生物多樣性(agrobiodiversity)的珍貴資源,而其在改善全球營養問題、調節氣候變遷及減緩人類對地球影響上,皆扮演關鍵角色。

 

實際上,全球3/4的糧食僅由12種農作物及5種動物組成,而這種大面積的單一耕作現象,將導致疾病及病蟲害的破壞威力更具威脅。另外,考量全球暖化下的異常氣候,農作物產量恐會在全球人口持續成長的年代,反倒大幅減少。

 

數萬種野生或鮮少被人類培育的物種可替上述問題提供解方。這些物種除可增加糧食的多樣性,提升對疾病的抵抗力,並適應氣候變遷。然而,有超過半數的野生動植物在過去40年,因人類活動而滅絕。

 

許多野生動植物因人類活動而面臨滅絕命運。(湯森路透)

 

不過,「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公布研究報告的主旨,依舊在提醒世人切勿輕忽非野生物種消失的潛在後果。

 

該份報告也建議各國政府及企業單位,積極保護並利用種類繁多卻不常見的農作物,包括來自越南的特殊水果gac及果肉為橘紅色的香蕉。兩者富含可被人體轉化成維他命A的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有望解決數百萬人欠缺維他命A的問題。

 

塔特維勒表示,拯救農業生物多樣性有助應對人類的第一大死因,也就是飲食不良的問題,這包括攝取過量及不足。在他看來,人類攝取的食物不夠多元,「我們在對抗肥胖及營養不良的問題仍處下風。造成飲食不良現象的主要因素是我們的飲食太過一致,都是由特定的幾項食物商品所構成。」

 

研究顯示人類攝取的食物太過單一。(湯森路透)
關鍵字: 大滅絕 糧食供給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