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心的可能—從《計程車司機》被下架談起

Len 2017年10月10日 00:02:00
追求正義,公義等團結人類的行動,不是透過研究探討,而是透過想像力,把陌生人想像為和我們處境類似、休戚與共的人。(圖片截至預告片)

追求正義,公義等團結人類的行動,不是透過研究探討,而是透過想像力,把陌生人想像為和我們處境類似、休戚與共的人。(圖片截至預告片)

執筆此刻,《計程車司機》已在豆瓣下了架,這個國家的審查人員總算及時做對了一件事。去年香港電影《十年》獲金像獎時,傳聞大陸有五毛看完此片後受觸動而轉態,相比之下,《計程車司機》更應該被禁,因為它的敘事方式能讓我們對某些處境與苦難更感同身受。筆者不太同意有人認為這部戲過於煽情,恰恰相反,比起之前的《華麗的假期》和《辯護人》,《計程車司機》在人物描寫與情節方面細膩了不少。如果你覺得學生與市民被軍隊射殺的畫面過分渲染,筆者建議不妨直接看看當年拍天安門廣場的紀錄片。

 

在我們這個時代,筆者聽過了太多關於不相信有所謂統一的道德,需要堅守的價值之論調。有的就話在中國社會講道德原則,追求公義,輕則被邊緣化,重則死無全屍。另外有的則搬出二十世紀以來西方反啟蒙理性的哲學傳統,標明解構,為什麼民主自由就一定是社會制度的基礎?標榜民主自由的現代文明必然是人類唯一找尋到的真理嗎?

 

最近筆者看Richard Rorty的《偶然,反諷,團結》,裡面就討論到像民主自由這樣的大道理是否應被當作金科玉律般的宗教信仰來膜拜。作者最後想帶給我們的訊息是,追求正義,公義等團結人類的行動,不是透過研究探討,不是反省所發現到的,而是透過想像力,把陌生人想像為和我們處境類似、休戚與共的人,是創造出來的。

 

當《計程車司機》裡面主角金四福見到軍隊對手無寸鐵的示威者施加毒手,無論他先前如何市儈,不理解學生運動,人的良知都很難一時掩藏得住,我們在銀幕上看見他一步步地開始同情起抗爭群眾。待後來事發越為嚴重,他掛住家裡的獨女,一人離開了光州。在途中,他見到別人談論起光州的事,盡是官方的歪曲謊言,他強壓住內心的怒火(就像不少高中就翻了牆的朋友上政治課一樣),之後餐廳的老闆娘遞給他一個飯團,令他想起在光州時有一女民眾也曾遞給過他的那個飯團,同樣的全羅南道美食,但那位光州遞飯團的女士怎麼樣了?她會不會已被軍隊打死了?

 

這時,金四福心亂如麻,透過想像力,不忍光州市民的處境,良心的可能開始了,最終開回光州與他們並肩作戰。其實,爭取民主自由,不過是想社會更加公平正義,每個人的權利與尊嚴有所保障,而我們能為這些價值動心,往往是從不忍見到正直的人在獨裁專制下被打壓,槍殺,囚禁開始,是為良心的發現。

 

那麼,問題來了,最近很多朋友看過這部電影后,都認為很多民眾是因為平日得到的消息被過濾,假如到了電影裡的大是大非時刻,也會良心發現勇敢地站到正義一邊來。筆者對此點隻想引用Richard Rorty在書中的另一段話:如果我們對其他不熟悉的人所承受痛苦和侮辱的詳細原委,能夠提升感應相通的敏感度,那麼,我們便可以創造出更好的團結(更公平正義的社會)。一旦我們提升了這種敏感度,我們就很難把他人加以邊陲化。

 

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的是一個連人被車撞了旁人都袖手旁觀的社會,一個主流價值中只稱讚農村戶口的孩子拼命讀書考出大山而絲毫不理戶口制度背後嚴重的不公平的社會,一個對廚師或很多職業充滿歧視的社會,試問,對他人所承受痛苦和侮辱提升感應相通的敏感度談何說起?有時,筆者接觸到許多對自己當前生活甘之如飴,對這所謂盛世感到滿足的年青人,一心投入這從不講求價值的中國模式,不禁想起魯迅那金句「我從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中國人」,我想,如果中國來多一次光州事件(當然不可能),我們也許會發現更多關於人性的醜惡。

 

戲是好戲,希望他能申奧成功。相信今年很多熱愛自由和有良知的國人都會哭過兩次,一次是七月份他的慘然離世,另一次則在這部戲中子彈穿過人們身軀時,醫院裡亂放著被槍殺的年青人,棺材不夠用了......總是久久不能忘懷。

 

※作者為中國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計程車司機 良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