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恐性」家長勿濫權 害人害己

潘寬 2017年10月13日 12:00:00
性平教育的本意是要讓學生理解多元性別的存在,不論自己是哪種,都能彼此尊重。(攝影:羅佳蓉)

性平教育的本意是要讓學生理解多元性別的存在,不論自己是哪種,都能彼此尊重。(攝影:羅佳蓉)

不久前有一篇投書:「對苗博雅與簡舒培的五點回應」,作者為「守護台灣」的團體中某位家長,他提出五點聲明,強調家長有權參與教育:「家長就是一種專業」、並表達對性別平等教育的擔憂、反對被標籤化、指責支持方不與他們溝通,以及強調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參與等等。

 

比照歐美各國以及5月時的大法官釋憲,確立未保障同性婚姻的民法是違憲的,平權已毋庸置疑。

 

且目前家庭型態就已不只一種,因此透過教育才能教導尊重多元,這樣的性平教育卻遭反方持續杯葛。因此不斷溝通是極為重要的。

 

雖然說這名家長強調溝通,但稍微瀏覽一下守護台灣的粉專,無疑又是基督徒反同團體的偽裝,內文一部份是一慣的仇恨同志po文、反對性平教育的言論,試問,既已站穩特定教派立場的這些家長,要如何有效溝通呢?這也是為何北市性平委員會遭人批評,若讓這些依著聖經反同、反性平基本教義派的家長加入性平會,這樣要怎麼推動性平教育?

 

以下一樣分為三點回應

 

1. 家長有權凌駕義務教育嗎?

 

很顯然是沒有。參與不等於可以干涉,學齡前教育是家長自由,但義務教育的意義則是由教育專業人員編寫教材以及教育專業之師資進行授課,將學生培育成為符合現代社會價值之公民;而非依據家長個人好惡來決定教材內容。

 

假設我是一個虔誠基督徒,堅信萬物是神創造的;生物課時,我是不是可以依照我的宗教信仰,不准孩子學習演化論?只因為它用科學證據推翻了神造論? 

 

答案很明顯,不能因為個人好惡或信仰去干預講求證據的科學、義務教育。科學如此,性平教育亦然。

  

2. 特定立場的家長適合參與性平會嗎?貼標籤是真的嗎?

 

該家長表示「家長就是專業」,並反對被貼上標籤。

 

生養小孩很偉大沒錯,但這並不表示擁有決定教材內容的專業。性評委員應該是對性別平等教育有相當程度認知,並有相關專業背景,而非僅僅靠著「把屎把尿很辛苦」,就以為有足夠的知能來擔任性平委員。

 

更和況事實擺在眼前,從一開始這些守派家長的立場便相當一致。就是反性平、反同志教育,認為只要教育中提到同志、提到各種有關性的論述,學生就會變成同志或是去嘗試各種性愛。因此拚了命也要反對到底。

 

面對這樣意識形態的反對,雙方能有什麼交集?支持方的擔憂有沒有道理?

一旦性平會落入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亂鬥之中,性平教育要如何被討論?

 

沒有人會希望貼別人標籤,所謂要放下的並不是家長的身分,而是這份「恐性」、「恐同」的執著。教育不會改變性傾向,只是讓人懂得尊重多元而已。

 

3. 性平教育讓性侵案變多?家長的擔憂合理嗎? 

 

承上,部分保守派家長們一致認為性平教育會讓自己小孩變同志,性教育就會讓小孩去嘗試,導致性侵案發生增加。

 

事實上,性平教育的本意是要讓學生理解多元性別的存在,不論自己是哪種,都能尊重多元。

 

而隨著賀爾蒙分泌,自然會去探索各種有關性的議題,而面對網路上琳琅滿目的情色資訊,與其逃避不教,孩子們還是會從各種管道獲得訊息,不如透過性平教育,讓他們能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來面對,才不會輕易相信某些似是而非的成人影片。

 

性平教育是不會改變性傾向的。要是受教育就會改變性傾向,那長期處在異性戀強勢的社會文化和教育中,同志應該早就變成異性戀了不是嗎?結果顯然是沒有嘛,多元的性教育只是會讓社會更平等,而不會改變人們的性傾向。

 

針對該家長所舉的例子,她認為性教育是導致性侵案件發生;但其實是因為性平教育往往因升學主義等關係而無法好好落實,老師多將該課程讓給考試的主科或是要學生自己看,這樣不完全落實的性教育加上網路日益發達,學生看著許多成人情色資訊而沒有正確的性教育才會導致性侵案件的發生增加;真的要有效預防,除了加強性平教育的落實,別無他法。別忘了大禹治水的例子,一味防堵終將失敗,妥善疏通(例如醫學一向是正面看待健康無害的自慰,但宗教則否,結果是不是有可能無處宣洩而釀禍?),以及用正確安全的性知識來看待網路上的訊息,這才是上策。

 

在你們揶揄依法教授性平教育卻挨告的高雄劉老師之時,除了要讚賞高雄市教育局的正義,我也要引用美國的研究來提醒你們性教育保守意識形態的荒唐。

 

為解決未成年懷孕等問題,美國在1996年通過一項社會安全法案(Title V, Section510 of the Social Security Act),每年在守貞教育投入超過一億美金的預算。

 

而針對此教育成效的研究結果在2009年出爐:「不管有沒有接受守貞教育,在持續守貞的比例(只有一半)、過去一年禁慾的比例、性行為使用保險套的比例和性伴侶人數上,幾乎都一模一樣。」守貞教育的失敗,導致了美國性教育走向的轉變。

 

另外一個研究也指出:「最高標準的守貞教育,青少年懷孕率卻反而最高,墮胎率相近,因此青少年產子的比例也就最高,而開放的性教育並不會伴隨更多青少年懷孕。」

 

因此,是否該繼續堅持恐性的、對於性平教育的反對呢?各位家長也應該好好思考。妳們怒斥教導保險套,卻沒有想過萬一性慾高漲的小情侶們,因不曉得使用保險套「出人命」懷孕了,是要墮胎還是生下來?到時候要不要來怪老師沒教?

 

食色性也,性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傳統的恐性價值讓年長一輩的人們視性為洪水猛獸,但其實健康的性是美好的,無需害怕。透過完善而專業的性教育教材,其實更能建立正確而不是恐懼的價值觀。

 

教育當局除了應謹慎挑選有性平意識的委員,也應捍衛這些性平專業的教材;這些教材都是依法編篡,交與教育、性別專業的專家編寫,家長實在無須恐慌。與其持續反對,損害學生受教權,不妨放下偏見,適度參與而不要干涉教育,以開放的胸襟一起學習未知的事物。如此,才是對學生們最好的。

 

※作者為北醫大校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