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儉專欄:假缺電與用電大戶的企業社會責任

方儉 2017年10月16日 07:00:00
工業用電是真正的大用電戶,解決用電問題的核心。(維基百科)

工業用電是真正的大用電戶,解決用電問題的核心。(維基百科)

大用電戶製造缺電假新聞

 

過了9月的秋老虎高溫,最近天氣涼了,但夏季「缺電」的「假警報」仍然每天響起,台電好像不缺電,就不會發電了。就連台塑化的麥寮發電廠,也來湊一腳,喊無煤可燒,加入製造缺電假象,並反制人民對於清潔空氣的呼聲。

 

另一方面,台積電宣布決定到台南設立3奈米晶圓廠,又扯上「缺電」、「南電北送」假議題,如果台灣龍頭科技業者連台灣的電力系統都沒搞清楚,才真是台灣的產業危機。

 

用電才是重點,不是發電。因為用電才要發電,今天的用電問題,才是「假缺電」的核心,也是真正的問題根源,是我們如何用電?如何用電,決定如何發電,如何輸配電,「需求面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是現在能源管理的重心,沒有買賣,沒有殺害,沒有消費,就不用生產。能源問題亦復如此,電力系統亦然。

 

但是掌管台灣電力發、輸、配工作的台電,在需求面管理的表現幾乎是0分。我希望台電不服氣,拿出證據來證明他們做到幾分!

 

台灣的用電戶,以電表計,共有1380萬戶,其中1350萬戶是民生用電(用了40%的電),30萬戶是工業用電(用了60%的電),其中又有2萬4千戶是大電力用電(用了工業用電的80%的電,也就是全部電力48%),其實真正的大電力消費者,應該只有千家大企業,這千家工業就用了台灣電力的一半,如果加上他們的供應商,就遠超過一半了。

 

這些大工業用電戶才是電力消費者,他們的用電舉足輕重,任何的急停、急啟動,都會影響到台灣的電力系統的穩定。台灣是單一電網,牽一髮動全身,沒有「區域缺電」問題,因為緊急情況,哪裡停電,完全掌握在台電的電腦程序設計上,815大停電,不分北中南東,都有停電的配電區塊,就是證明。但是台電經常用「南電北送」來誤導大家,掩蓋台電好大喜功,只願蓋大機組、大電廠的錯誤政策。

 

每天中午的電力沖浪比賽

 

台灣每個工作日的中午11點半到下午1點半之間,就會發生「用電沖浪」的現象,這2小時的用電量先急速下降,到了1點是谷底,然後急驟上升2GW(相當核二廠的2部機組發電量),這樣不正常的「用電沖浪」幾乎天天上演。

 

有人以為是大家午休,關電燈、冷氣、電腦,電力就下降了,但是用餐時,餐廳要用電、更大的冷氣用量,民生商辦住用電不會造成這麼大的起伏,而是工廠休息的停機、待機,讓用電量下降,才是最大的問題。

 

工業用電是真正的大用電戶,解決用電問題的核心,台灣的工業用電戶是民生用電的電價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台電設計了各種優惠大工業用電戶的方案,讓他們「用電無虞」,架設專用的多迴路輸電網,萬一斷了一個迴路,還有備用的迴路,從815大停電就可以看到這些大電力用戶沒有停電,這代表台電體貼大電力用戶的設計奏效。

 

從電力系統安全、工業安全、環保的角度來看,即使在緊急狀態下,我當然也反對任意去停大電力用戶,因為除了停電的停工經濟損失之外,大電力用戶無法自備緊急發電裝置,會造成工安、環保的意外事故,則會影響到更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

 

大電力用戶享有各種租稅優惠補貼,水源、電源更是享受全球超低的價格,除了雇用大量勞工外,幾乎不用再談企業社會責任,某企業家在世時的名言,企業不逃稅就是企業社會責任。這是把誠實納稅,企業守法的最低法律要求,當成了企業最高道德表現。

 

電是公用事業,電價完全是人為可以操控的,在國外,電價中加入許多的稅收,如環境稅、碳稅等,電是政府的稅收來源,又有以價制量、污染者付費的道德高度,所以電價看起來高,台灣的電價完全不考慮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所以造成電價超低的假象,便宜了污染企業大賺錢,苦了人民的健康、性命。

 

工業電價比民生電價有高有低,全在於各國的環境、能源、產業政策,台灣的電價沒有政策基礎下,無條件傾斜利於工業大用電戶,全球罕見。如此嬌慣了台灣的產業,2008年中國對產業的「騰籠換鳥」政策,把在家就沒養成環保、節能、注重勞工福利的台資企業淘汰掉了,足證台灣政府養出的「慣老板們在」在全球市場上是沒有競爭力的。

 

台積電未來更大的利基

 

台塑、台積電這兩家分別代表化工、能源,以及半導體的產業龍頭,用掉了台灣最多的電,賺了最多的錢,但是他們在能源、環境方面的企業責任卻是少得可憐,眼前面對他們所謂的「缺電」問題,為何不稍微盡一點「企業社會責任」呢?

 

台積電是高科技企業,除了節能、降低能耗成本外,他們應該開發綠能,綠能也是半導體產業產業鏈中重要的「金雞母」,太陽能的光伏,也是晶圓產品,擴大太陽能的使用,使半導體產業更進上一層樓。

 

台積電的生產耗能、耗水極大,在電力使用的調度上,應該讓全年、全天的用電盡量平均。(湯森路透)

 

此外台積電也應該參與智慧電網、智慧家電、產業4.0的時代大趨勢,因為這些新興的智慧產業鏈中,晶圓提供最基礎的產業元件,台積電當然也是這大趨勢的獲利者,可惜無論是智慧產品,產業4.0,台灣只有聲音,沒有行動,更缺乏宏觀長遠的產業規劃,只是單純代工生產,賺些工錢罷了,好的產品、系統整合、品牌價值都被國外的廠商賺走了大部分。

 

此外台積電的生產耗能、耗水極大,在電力使用的調度上,應該讓全年、全天的用電盡量平均,避免造成高低峰,造成電力供應調度的壓力,或是在用電尖峰期間可以減少產能,降低用電。(不過以台灣的電廠數量,其實最高36.5GW在50GW總量中並不算高的。

 

最近張忠謀宣布明年六月交班,不知道在接班計劃中,能源管理、綠能、智能產業前景納入重要事項中。

 

台塑的抉擇

 

台塑則是更大的能源消耗者,同時也是電源產生者,麥寮六輕有電廠,也有汽電共生廠,發電量十分可觀,台塑有配合調度的義務,最近以「缺煤、缺電」來恫嚇社會是十分不可取的,這只會讓自身的企業形象更糟糕。

 

其實環保團體把空污的源頭指向燃煤電廠,是值得商榷的,其實燃煤電廠使用超超臨界、超超超臨界規格的設備、燃煤,每噸煤的發電效能是傳統的2倍以上,污染降低,每度電力的排放量不亞於天然氣的表現。

 

台塑以效率、合理化著稱,應該率先使用先進的火電設施,也可以引進配合的碳封存技術,連二氧化碳都可以降低,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獲利最大化,而犧牲環境、社會福祉。

 

台塑以效率、合理化著稱,應該率先使用先進的火電設施。(圖片摘自台塑官網)

 

目前實施空污時就要燃煤電廠降載,是不合理的,而且可能造成更大的空污問題,就像一輛車時速100公里定速最省油,污染最低,但降速一半50公里,污染反而增加,或是走走停停,污染更大,得不償失。

 

現在的問題是欠缺能源與環境配套的機制,應查明所有大用電戶的污染排放與用電量的關係係數,讓這些大用電戶在空污易發期先減產或停產,降低生產污染,同時減少用電,再要求某些高污染電廠完全停機(不是降載),這樣才能達到2倍(工廠和電廠)甚至4倍(加上下游產業,以及高污染電廠停機)的污染排放。

 

可惜台電、台塑連電廠發電、污染排放的資料視為「產業機密」,都不提供,如有智慧的降低污染呢?

 

環境與經濟絕對是共存的

 

覆巢之下無完卵,環境是企業的根本,不論是台塑、台積電這些巨型企業,和30萬個中小企業工業用電戶,聰明使用能源是最重要的企業能力表現、企業社會責任表現,面對「假缺電」,這些企業主應該很容易看透,台灣的總發電裝置是50GW(再生能源少得可憐,只有2GW),台電刻意排除8GW是錯的,但是全國全年的發電量才2400億度的電(加上電廠自用電),國際上電廠至少要有80%的產能利用率,這樣電力成本才有效,台灣才50%,這樣的工廠能賺錢嗎?

 

如果台灣的電力管理是在成天哭喊缺電中渡過,這樣傷害的是國內外投資不進台灣?傷害是雙重的:一則是,不了解台灣電力情況的人會認為台灣真的缺電,如何投資?二則是了解情況的人,則知道台灣政府治理與台電管理都無能,是更大的投資風險。

 

台灣電廠的產能利用率這麼低,又沒有自產能源,進口能源價格高,電力成本變高,但電價低,扭曲了社會正義,如果台灣的企業置身事外,只會劣幣趨逐良幣,高價值、高產能、低污染的企業出走,留下的是低產值、高勞動風險、高污染的產業了。

 

※作者為公民電力公司發起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