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十九大】 強硬外交加國族主義 習近平放眼全球領袖地位

余尹倫 2017年10月21日 07:01:00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8日出席「十九大」開幕。(湯森路透)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8日出席「十九大」開幕。(湯森路透)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自掌權以來大肆推動愛國計畫,隨著十九大如火如荼地進行,國內民族情緒更顯高張。而這似乎能從近來超夯的中國軍事題材動作電影《戰狼2》(Wolf Warrior II)的結局,嗅出一絲端倪。

 

中國新生代武打明星吳京在該片扮演一名被捲入非洲國家動亂的愛國退役軍人,他成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幫助下,返回淪陷區救出同胞。而該片的最後一幕停格在一本中國護照上,配有「請記得,你的身後有強大母國支撐」的字幕。許多觀眾據悉在播映至此時開始唱起中國國歌。

 

 

《美聯社》(AP)指出,中國國族主義的蓬勃發展在習近平的領導下更勝以往,他亟欲強化共產黨在中國人民生活中的角色,並有意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影響力逐漸衰退之際,趁勝追擊。

 

眼前唯一目標:全球領袖

 

習近平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黨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的首日會議上重申,中國致力追求「和平的獨立外交政策」,至於軍事立場方面則保持防禦狀態,但他警告各界不要低估北京捍衛自身的決心。

 

 

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政治學教授金德芳(Teufel Dreyer)認為,「十九大」將把習近平剛毅的外交政策推上巔峰,讓其更加大放異彩。而為進一步擴張中國的「說話分量」,習近平預計將逐步提升對他國的施壓力道。這種手段已被運用在北京於南海填海造陸的軍事化行動中。

 

習近平18日不忘勾勒出中國往後數十年的國際角色,發下豪語稱中國將在2050年前以卓越的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成為「全球領袖」,言談間充滿自信。

 

一甩低調方針改採強硬外交

 

而讓中國逐漸脫離改革派代表鄧小平「韜光養晦」外交方針的,或是過去10年震盪全球卻被中國安然度過的金融危機。此後,中國的外交政策在習近平掌權下大幅轉向,越形高調。

 

這包括北京拒認海牙國際仲裁法庭7月就「南海仲裁案」的最終裁決,近來則激烈抗議美軍在南韓部屬「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簡稱「薩德」系統) 的決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7月在非洲吉布地(Djibouti)成立首座海外軍事基地的行動,則是中國憑藉經濟優勢將勢力滲透他國的最佳例證。習近平的終極目標無非是找回過去做為東亞領袖的雄風,同時身兼全球經濟與文化的領導角色。

 

 

而最能反應出習近平「稱霸亞洲、前進世界」的雄心壯志的非「一帶一路」計畫(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莫屬。這項要價數千億美元的鐵路、道路、港口及經濟的綜合性計畫,旨在打通中國與其他亞洲、歐洲及非洲國家的商貿往來,逐步擴張北京的政治勢力,進而塑造出「不可或缺」的形象。

 

軟硬兼施

 

《美聯社》(AP)指出,儘管中國在南海議題立場強硬,但也清楚務實作風往往效益最大。因此,對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三番兩頭的批評,中國選擇慎重拿捏回應言辭。川普指控北京未積極利用經濟手段約束北韓,又批評其在中美貿易上作弊。

 

另外,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洞朗(Doklam)邊境對峙事件,也在中印領袖各退一步下,順利於金磚峰會登場前夕落幕。中印兩國元首皆有出席該場峰會。

 

 

北京也一改過去的冷淡態度,積極拉攏曾為美國重要亞洲盟友的菲律賓,與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簽署多項基礎建設的投資案,並罕見點頭答應讓菲律賓漁民重返黃岩島捕魚。中國在2012年控制並主張擁有該島主權。

 

國內愛國情緒為領導基礎

 

實際上,中國的國內政治發展也牽動著習近平的外交政策走向。美國賓州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 in Bethlehem)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何宜男(音譯)表示,中共領袖過去常用國族主義來壓制國內的異議聲浪與不滿情緒。

 

若習近平無法順利透過十九大獲取一定的政治背書,「他可能會繼續在國際上施展強勢形象,甚至不惜刻意與他國發生衝突,以便在國內掀起愛國情緒的支持。」何宜男說道。

 

關鍵字: 中國 十九大 習近平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