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借鏡德國的「一對多戶走動式照護」

劉威良 2017年11月04日 07:00:00
面對年齡老化社會的長照問題,德國早已於二十多前就提出解決方案。(湯森路透)

面對年齡老化社會的長照問題,德國早已於二十多前就提出解決方案。(湯森路透)

一對多戶走動式照護,其實非常具有時間與人力上的調度彈性,也可以提供照護的品質。但是台灣實施一段時間之後,最近失敗告終,原因是台灣法規僵化,還有台北之外的交通不便。


台灣健保局屬於政府體制的系統,所有業務都是集中式管理,法規如麻,規範常常不能實務取向,也經常沒有彈性調整的空間。就像台灣的電力公司只有一家一樣,問題重重,壟斷市場,中央集中式管理,無法讓電力管理分散風險。德國因為有綠能轉型發電的需求,電力公司改為民間經營,換電力公司如同換電話公司一樣。

 

而全民健保已有百年歷史的德國,他們也不用政府以健保局的中央集中式管理,而是採由民間營運的方式,交由民間保險公司來做,政府只做基本的法規與收費比例規範,全民健保的對口單位是保險公司而非健保局,民間保險公司因為彼此之間有競爭的關係,為了競爭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在各城市都有設立服務處,保險公司的服務也都相當友善。



德國的走動式照護



面對年齡老化社會的長照問題,德國早已於二十多前就提出解決方案。那便是在法令上規定要多加保照護險。一般具有健保資格者,必須在自己的保險公司增加一個照護險。保險的額度是根據所得來扣。

 

德國的照護險繳納金額比例是所得收入的2.55%(2017年資料)。勞工負擔一半1.275%,雇主也負擔一半1.275%,23歲以上,沒有生養孩子的勞工比須繳2.8%。沒有小孩的勞工與雇主則是各自負擔一半(1.4%)全薪的照護保險費用。最高額扣繳月薪全薪為4350歐元(台幣15萬6000元),超過者以4350歐元的比例計算。

 
德國照護保險,看的是是否有生養小孩,沒有小孩者,國家以後必須負責照顧,所以被要求必須繳交比較多的照護保險費。德國政府大體上給人感覺是,不怕扣人民的稅與多收福利保險費用,因為政策的實施,大多經過長久考慮與精算。照護保險自1995年元月實施後,透過多方討論及修法,也漸為人民所接受。


而台灣政府,經常為了選票怕得罪選民,政策實施常常無法長期全面考慮周全,現今用抽煙的稅收來做長照,一方面收入不穩定,另一方面也變相鼓勵抽煙來維持長照收入,財政來源來自抽煙者,給抽煙人合理化抽煙的藉口,令人匪夷所思。



照護保險讓照護者可領有照護津貼



德國的照護工作,很多是走動式的門診型態的照護。他們讓外籍人士全天居家照護的情形,並不常見。因為除了費用高之外,德國人喜歡有自己的隱私,不喜歡家中有外人住,也是重要原因。另外,全天式的照護,其實也會讓被照護者容易依賴照護者,對肢體復健反而有負面影響。


為了讓需要照護者可以在家被照護,德國門診走動式的護理運作,在有護理保險之前就行之有年。他們有照護需求者,需要醫生寫證明,照護程度經保險公司訪視認定照護的需求等級。把照護等級分成三級。重度為第三級,中度為第二級,輕度為第一級。失智者另外列為特殊給付。不同的照護等級,有不同的護理津貼。

 

有需求的個人可以選擇領照護津貼,還是請人來做部份的照護工作。有醫囑的護理工作,不會扣除掉照護津貼的費用。門診走動式護理,可以執行醫師的醫囑護理工作,也可以執行沒有醫囑的護理工作。照護保險的給付,也負擔有照護需求者的消耗品費用如成人尿片,還有輔具如護理的特殊調整高度的護理床或輪椅等的租借。


另外照護保險也讓照護家人有喘休時間。照護者可以請有受過訓練的照護者來代理照護工作或送去短暫機構全天照護。照護保險一年有一定的額度可以讓照護者申請請領,讓別人或機構來代理照護工作。如果代理照護費用沒有用掉,不能換作照護津貼使用。這是為了避免照護者因長期照護工作而精神崩壞,減少人倫悲劇。


在精神科方面,他們也有讓非家屬與精神病患共住照護的照護津貼,這筆津貼包括照護需求者的吃住等的生活費,希望精神病患被像家人一樣對待。如果共住者帶精神病患一起度假,還會有額外津貼,鼓勵一般人與精神病患共住,避免精神病患與社會疏離。



交通問題不難克服



台灣在非台北市的交通問題,其實不會很難克服。德國多是使用照護公司的公務車來使用。照護公司的公務車購買也可以減稅,提供照護。


台灣地方不大,鄉間公共交通不便是事實,但仍可以透過公務車、電動機車來代步。只是台灣多年來因為有全天式外勞照護,便宜又好用,所以習慣使用外勞。但是評估病患與照護者的溝通、護理品質與護理需求,全天形態的照護,因為有相處上的文化差異與過度依賴照護者影響復健的問題,長期來說,並不是一個良好的護理模式。因為法規的限制與便宜行事的關係而犧牲良好的照護品質,這讓一對多戶走動式護理,毫無市場運作可能而失敗告終,實為台灣的損失。


※作者為德國護理師/著有《借鏡德國》

 

【延伸閱讀】

●【內幕】「一對多戶走動式看護」政策失敗 弘道等試辦年虧百萬喊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