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愛人間」卻成就「無本生意」:在美國,300元就能網購屍塊

李佳恒 2017年10月27日 07:02:00
寇迪(Cody Saunders)的母親拿著他的照片。(湯森路透)

寇迪(Cody Saunders)的母親拿著他的照片。(湯森路透)

300美元(約新台幣9125元)在網路上能買到什麼?吸塵器?咖啡機?3C產品?機票?據《路透》(Reuters)調查,在美國,300美元能在網路上買到:屍塊。且過程一切合法,比上網買酒還容易。

 

1992年8月2日,寇迪‧桑德斯(Cody Saunders)呱呱墜地。他出生前,母親安琪(Angie Saunders)做了超音波等各種產檢,全無異樣,但寇迪出生後,她與丈夫理查(Richard Saunders)很快發現,寇迪有多種先天性缺陷,這讓他往後短暫的人生都在往返醫院與家中渡過。在寇迪迎接24歲生日當天,他從醫院返家途中因心臟病發過世,在此之前,他動過66次手術、洗腎1700次。

 

在美國田納西州東部,喪葬費用約要價695美元(約新台幣2.1萬元)起,以露營車為家的理查與安琪雖無力負擔,但他們想盡辦法,一定要給兒子最好的。最後,他們決定讓兒子遺愛人間,將兒子的遺體捐給一家名為「美國復興生命」(Restore Life USA)的組織,用於醫學研究與教育。

 

理查(左)與安琪。(湯森路透)

 

根據合約,「美國復興生命」取走遺體後,會取下供醫學、教育用途的「一切必要之身體組織與器官」,並將剩餘遺體火化,骨灰送還給家屬。「美國復興生命」為向家屬聊表謝意,過程中所有「服務」均免費。

 

對經濟拮据、身處社會下層的理查與安琪而言,儘管不捨,但讓兒子遺愛人間、將遺體捐贈給醫學與教育機構,是他們當下能做的最佳選擇。但他們沒料到,合約所述背後代表的是:「美國復興生命」會將寇迪的遺體大卸八塊,以賤價賣給「自稱」是醫學研究或教育的任何組織,任何人。

 

於是,《路透》(Reuters)記者格羅(Brian Grow)寫了幾封E-mail給「美國復興生命」的負責人柏德(James Byrd),便輕而易舉地以300美元(約新台幣9125元)購得了寇迪的頸椎。

 

只消幾封E-mail

 

《路透》成功買到寇迪部分遺體的過程,在在突顯美國相關的法律漏洞之大,讓買賣屍塊易如反掌,且過程完全合法,因為賣方只背負道德責任,不具法律責任。

 

2016年8月,《路透》記者格羅透過E-mail聯繫柏德,稱為進行研究計畫,欲購買一副頸椎,請柏德報價。

 

1小時後,柏德回信問道:「感謝來信,但我不記得我們以前合作過,你是從哪聽說我們組織的?」格羅再去信回答:同行介紹的。

 

接下來,柏德再透過E-mail詢問格羅訂購細節:是要整副頸椎嗎?包括椎骨與頭部以下的其他脖子組織?柏德接著報上價格:總共300美元,外加150美元(約新台幣4563元)的運費,並附上相關的X光照片,說明這副頸椎來自一名24歲的男性。

 

格羅回信「下單」後,柏德回信問了3個問題,一是付款相關事宜,二是這副頸椎是否需冷凍運送?第三個問題是:這些屍塊是否將用於「醫學研究與教育」?

 

為了徹底調查此事,格羅去信回答柏德的問題,接著很快便成交,柏德在過程中甚至未要求《路透》記者出示相關資料證明這些屍塊將用於「醫學研究與教育」。在《路透》首次與柏德接觸一個月後,FedEx送來了《路透》訂購的屍塊。

 

顯然「美國復興生命」組織並未盡到查證義務,他們有查清楚的話,就會發現訂購人根本不是醫學研究或教育單位,而是媒體記者。因為,格羅全程使用真實姓名,以及《路透》的E-mail帳號與柏德聯繫。

 

寇迪(Cody Saunders)的母親拿著他的照片。(湯森路透)

 

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

 

《路透》收到「貨物」後,便透過專業人員轉交給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醫學院的教授麥克阿瑟(Angela McArthur)。

 

綜合相關專家意見,《路透》指出,整個買賣與運送過程完全合法。美國明定禁止買賣用於移植的器官,但根據許多州的法律,買賣指定用於研究、教育而捐贈的屍塊,是完全合法的。

 

麥克阿瑟說,問題在於,針對買方的來歷與目的,像「美國復興生命」這類受贈並出售的機構僅負道德責任。意即,即使「美國復興生命」未盡到調查義務,導致售出的屍塊遭有心人士濫用,「美國復興生命」也不具法律責任。

 

而顯然「美國復興生命」視「道德責任」為無物。看過雙方來往的E-mail後,麥克阿瑟教授指出,比起查清買方的來歷,「美國復興生命」顯然更在意如何盡快完成交易。

 

而更重要的是,「美國復興生命」送來的、所謂供「醫學與教育用途」的屍塊,只附有2頁簡略的檢驗報告,相關檢驗與標示根本不符標準,不但未提供足夠病史,識別碼標示甚至前後不一,像明尼蘇達大學這樣的教育機構根本不敢使用。

 

曾協助籌備「美國組織庫協會」(AATB)的麥克阿瑟形容,「美國復興生命」的做法非常「草率」。

 

麥克阿瑟教授。(湯森路透)

 

「無本生意」賺大錢 政府也推了一把

 

根據《路透》調查,現年50歲的柏德於2008年創立「美國復興生命」,總部位於田納西州東北部,主要「服務」田納西州、維吉尼亞州與北卡州的民眾。

 

2011年,當沙利文郡(Sullivan County,位於田納西州東北部)的官員因喪葬補助費用耗去太多公帑而苦惱時,柏德在一次演說中公開毛遂自薦,聲稱「美國復興生命」的做法能幫助當局與付不起喪葬費用的窮苦家庭。

 

無論當地政府知道多少內情,他們顯然很吃柏德這套。自那時起,法醫與其他公僕開始替柏德介紹生意,「美國復興生命」的業績蒸蒸日上。在2011年的一場會議中,郡檢察官表示,由於當地官員只是向窮苦人家推薦「美國復興生命」,不代表替其背書,所以此事毋需正式協議。

 

寇迪的父親在貨卡上貼著紀念寇迪的貼紙。(湯森路透)

 

而過去幾年來,柏德靠著這種「無本生意」牟取暴利。他在E-mail中向《路透》記者說明,其販售的屍塊之所以如此「平價」,是因為「美國復興生命」是「非營利的公益慈善機構」,其收受的費用全用於支付組織基本開銷。

 

但根據國稅局的納稅紀錄,「美國復興生命」的營收連年成長,年營收從2009年的4.9萬美元(約新台幣149萬元)暴增至2016年的110萬美元(約新台幣3346萬元)。

 

而在柏德生活、營業的地區,家庭所得中位數為3萬美元(約新台幣91萬元),而柏德個人2016年光靠「美國復興生命」就進帳11.3萬美元(約新台幣344萬元)。

 

賣方:他們需要幫助

 

雙方完成「交易」數個月後,柏德向《路透》解釋自己的「生財之道」,他說:「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機構,是能給出合理交代的。因為,尤其是我們(公司),我們直接接觸捐贈者的家庭。過程中有著一定程度的尊重與尊嚴,因為我們與對方建立個人關係。」

 

柏德顯然認為,自己賺錢之餘,更是「救人於水火」。他拒絕再受訪或回答《路透》提出的任何問題,反而大言不慚地寫了一份聲明指責《路透》買了這些屍塊。

 

柏德寫道:「你們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團隊,顯然不在意那些向我們組織尋求幫助的人。你們只想傷害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那麼,柏德所謂「最需要幫助的人」,例如理查與安琪,是怎麼想的?

 

根據「美國復興生命」提供的有限資訊:這副頸椎來自一名24歲的男性。《路透》找遍美國南方各州的訃聞,初步認定這應該就是寇迪的遺骸,經家屬允許與參與,《路透》透過DNA鑑定確認推測無誤。

 

合約沒說清楚的事

 

當《路透》告知理查與安琪真相,兩人沈默片刻。

 

安琪望向遠方,理查盯著地板。

 

接著安琪開口:「我以為他們只會截取皮膚樣本。」說完便開始哭泣。

 

寇迪(Cody Saunders)的母親。(湯森路透)

 

畢竟,合約上只隱晦地寫道:「美國復興生命」會取走「一切必要之身體組織與器官」,並未載明遺體可能遭到肢解。《路透》指出,一般而言,這類仲介機構會清楚揭露此事。

 

理查與安琪說,若他們事前知道寇迪的遺體會被肢解,他們絕不會將其交給「美國復興生命」。理查與安琪認為,寇迪在短暫的一生中已接受太多手術,他們不希望寇迪死後還得被「切開」。

 

理查安慰著安琪,他說:「那時候,我們並非別無選擇。妳要這樣想,就像妳說過的:這會幫到其他人...。」理查還說,一切都過去了,他們生命中的這部分已經是「過去式」了。

 

理查與安琪還不忘感謝《路透》揭露真相。但他們恐怕永遠無緣知道,兒子的其他遺骸究竟流落何處、何人手裡。

 

麥克阿瑟教授說,這些家屬在艱難時刻做出令人尊敬的決定,「他們認為他們在做對的事,他們想要滿足所愛之人的心願。」但真相卻是如此不堪。

 

收到寇迪的遺骸一周後,《路透》記者格羅曾再度聯絡柏德。柏德當時報價:一副人頭也是300美元,為了讓「美國復興生命」的冰櫃有點空間,要買膝蓋跟腳丫子的話,還可以打折。

 

格羅再度訂了兩副人頭,再度交由麥克阿瑟教授拆封。和上次一樣,送來的箱子外部並未標示裡頭裝有屍塊,裝著人頭的塑膠容器甚至裂開了,可能讓接觸過這個箱子的人健康受到危害。

 

令人遺憾的是,這兩副人頭與寇迪的遺骸一樣,標示不清、只附上草率的文件,根本無法用於醫學研究與教育用途,再加上這次的運送過程充滿瑕疵,再度震懾麥克阿瑟教授。

 

購得寇迪的遺骸後,《路透》再度順利購得這兩副人頭,顯示在美國政府採取行動前,這樣的悲劇恐怕將繼續在美國各地上演,窮人不但活得辛苦,死後還可能任人「宰割」,失能的政府與法律繼續辜負痛失摯愛後仍決定回饋社會的家屬,踐踏無數像理查、安琪這樣為人父母的信任與一片心意。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